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07 18:15:00
每經記者 邊萬莉 每經編輯 廖丹
1月7日,人民銀行發布2019年12月外匯儲備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79億美元,較11月上升123億美元,升幅0.4%;較年初上升352億美元,升幅1.1%。
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表示,12月,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格局。受全球貿易局勢、主要國家央行貨幣政策立場、英國大選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指數、主要國家債券價格有所下跌。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
截至2019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79億美元,較11月上升123億美元,升幅0.4%;較年初上升352億美元,升幅1.1%。對此,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12月份外匯儲備環比增加123億美元,主要來自匯率折算方面的賬面增值。
他進一步指出:“12月份,歐元、英鎊、日元對美元匯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我們外匯儲備中的這些非美元貨幣資產折算成美元時,就會出現賬面的增值。還有,12月份,因為主要發達國家降息告一段落,債券價格有所下跌,因為我們外儲中主要持有外債,債券價格下跌會給我們的外儲造成小幅的賬面縮水。”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貿易對本月外匯儲備規模回升形成貢獻。12月我國領先指標新出口訂單PMI和進口PMI環比都有所回升,352從48.8%回升至50.3%,18個月之后重回榮枯線以上,進口PMI回升0.1個百分點至49.9%,達到2019年最高水平,已經接近榮枯線,說明貿易景氣有所好轉。遠期人民幣具有升值預期,預計真實貿易情況對本月外匯儲備規模回升形成貢獻。
就2019年全年看,外匯儲備增加了352億美元。對此,趙慶明分析,應該主要來自資產價格的上漲,匯率因素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019年,美聯儲三次降息,日本央行和歐央行也放松了貨幣政策,債券價格普遍有所上漲,這是我國外儲增加的主要來源。從2019年全年看,因為日元、歐元、英鎊等主要國際貨幣匯率變化不大,對我國外匯儲備賬面損益影響不大。
王春英表示,12月,我國外匯市場供求延續基本平衡格局。受全球貿易局勢、主要國家央行貨幣政策立場、英國大選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元指數、主要國家債券價格有所下跌。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小幅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全年,面對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增長動力持續轉換。在此基礎上,我國外匯市場運行保持總體穩定,國際收支呈現基本平衡格局,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
王春英表示,往前看,全球政治經濟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可能加大。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并將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這將為外匯儲備規模總體穩定提供支撐。
“回顧2019年,國際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加,外貿形勢錯綜復雜、頻繁變動。”溫彬分析指出,我國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防范化解內外部風險取得積極成效,主要經濟金融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為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平穩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增加352億美元,始終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全年環比8個月回升,4個月回落,整體呈現穩中上升態勢。
溫彬認為,今年,全球政治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長期趨勢沒有改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改革開放舉措將繼續深入推進,釋放政策紅利。外匯管理方面,將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審慎”兩位一體管理框架,保障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貿易投資、國際收支結構、跨境資本流動等方面的政策工具箱將逐漸豐富,完全有能力抵御各種風險沖擊,有力保障我國外匯儲備資產安全、流動性良好和保值增值。
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告訴記者,展望2020年,預測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將進一步上升,主要理由包括:一是2020年美國經濟相較于歐元區和日本經濟表現弱的可能性比較大,因此判斷美元轉弱,從匯率折算因素來看有助于外匯儲備余額的上升。二是央行已表態在2020年要“堅持發揮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這預示著因為干預外匯市場而導致外匯儲備余額變動可能性更低。三是預計2020年外匯儲備投資收益會帶來600億美元左右的余額增加。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