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2020-01-17 17:04:44
由于大眾審美的差異,影視作品口碑參半的現象并不稀奇,但是不僅口碑不佳,而且還引發眾怒,就不得不令人詫異。近期,一檔綜藝節目《你怎么那么好看》,剛剛播出五集就收獲了4.6的低分,不僅被輿論廣泛批評,還遭到了原版創作者“太令人失望”的評價。
從制作方給出的宣傳信息來看,這檔綜藝節目定位于治愈系生活真人秀,5位嘉賓通過給出自己領域的指導意見,來幫助生活狀況“有問題”的素人進行由內而外的提升和改造。有明星的加盟、有戲劇性的沖突、有改造提升的主題,乍聽起來值得期待,但節目播出之后,不少網友評價:“抄得這么爛,可真是把臉丟盡了”“看待女性的眼光,讓節目三觀直接崩塌”“看到評論都在罵我就放心了”……且不論借鑒國外熱門綜藝節目形式背后的版權質疑,這些對節目本身的吐槽也折射出輿論鮮明的態度和脾氣。
《你怎么那么好看》為什么如此“難看”?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嘉賓乃至節目組對待素人的態度讓人頗為不爽。無論是沖進別人家中對他人生活隨意做出評價,還是嘉賓頻頻表現出一臉嫌棄的表情,抑或是當海歸女博士明確表示對化妝沒有興趣、不喜歡消費主義之后,依然按照嘉賓自己的喜好強行改造,都暴露了嘉賓令人堪憂的專業素養,也看不到對人的尊重、對多樣性的尊重。的確,改造提升肯定要找到靶子,但是這種“把批評當建議、把傲慢當好心”的做法,是赤裸裸的做秀與表演。
如果說態度問題還可用嘉賓修養不高“背鍋”,那么價值觀的走偏就是節目本身的問題了。與原版節目改造對象更為多元相比,《你怎么這么好看》明顯傾向改造女性,過度迎合社會對于女性的刻板印象是觸犯眾怒的另一個原因。女博士被打上單身、大齡的標簽,經歷“喪偶式育兒”的四胞胎媽媽被丈夫抱怨“不美了不溫柔了不關注自己”,北漂姑娘因為過勞肥被歧視、事業有成的優雅女醫生被兒子吐槽太土跟不上潮流……面對這些,需要改變的不是女性本身,而是社會對女性的各種偏見和壓力。可以說,節目每一期都戳中了社會上的焦點問題,卻也刺痛了正在經歷這一切的普通人。很多在節目中看到了自己的女性,感受到了來自節目組的“惡意”。
我們并沒有期待一檔綜藝節目能夠承擔多大的社會責任,也知道表演娛樂的成分大于真實,但基本的人文關懷應是底線。原版節目之所以備受追捧,就是在尊重、包容、肯定每個人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傳導的是“原本的你已經很美了,但還可以更美”的價值。倘若傳遞的價值觀導向背離了主流價值和人們認知,倘若讓很多觀眾感到被冒犯,就不得不反思這樣的綜藝節目有無存在的意義。現實中,為了流量去制造各種沖突,利用各種夸張表演奪人眼球,為了收視率而迎合大眾的偏見和低級趣味,這樣的表演是可恥的,也是不道德的。任何一款大眾文化產品,光有經濟利益不行,必須注重社會效益,都要講格調、講導向。在這一點上,相關平臺有前車之鑒,更應該做出深刻反思。
近年來,我國綜藝節目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產生了不少像《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這樣令人眼前一亮的節目,但也存在節目質量不高、創新能力不強、價值導向偏頗等諸多問題。《你怎么那么好看》的“垮掉”也啟示我們,摒棄簡單的“拿來主義”,注入更多文化內涵和社會正向價值,才能讓綜藝更好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