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22 18:08:24
每經記者 陳嘉偉 每經編輯 師安鵬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自貿區建設與發展頗受關注。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開放新起點·2019中國自貿試驗區十大新聞評選”正式揭榜!
此項評選活動得到了全國各自貿試驗區及片區的廣泛參與,百余條創新成果與重要新聞參與評選。
經過初評、網絡投票、專家組打分等多個環節,陜西自貿區兩個新聞事件、兩項創新成果,分別獲評2019年自貿區十大新聞與十大創新成果。
在上述評選中,陜西自貿區參評的中歐班列長安號“統一運單”首列開行、全國首單商業保理公司美元融資業務落地陜西,成功入選2019中國自貿區十大新聞。
中歐班列“長安號”自2013年首次開行以來,線路從最初的1條增加到常態化開行13條,開行頻次也從平均每周1列發展到現在的每天開行5至6列。
2019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共開行2133列,運送貨物總重達180.2萬噸,分別是去年的1.7倍和1.5倍。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1月1日,首列使用全程統一運單,真正實現“一單到底”的中歐班列長安號從西安港始發,開往德國曼海姆。
“統一運單”改變以前沿途運輸更換運單的操作,減少作業時間和費用;同時首次使用“鐵-海-鐵”多式聯運方式,開辟了一條輻射范圍更廣的運輸通道。
憑借“長安號”的開行,“買全球、賣全球”在陜西正逐步成為現實,而對于不少中小型出口企業來說,美元融資需求問題,一直限制著企業的發展。而這一問題,也在陜西自貿區得到了較好的解決。
2019年8月21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分局正式批復陜西自貿區長安銀科商業保理有限公司開展美元融資業務申請,成為全國首家獲得開展出口企業美元計價應收賬款美元融資業務資格的商業保理公司。
此項業務,填補了現行外匯管理政策中對國內商業保理業務政策的空白,為商業保理行業開辟了以美元進行融資的模式。
作為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復制可推廣為基本要求的陜西自貿區,發揮先行先試的優勢,已貢獻出不少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經驗。
而在上述評選活動中,陜西自貿區“通絲路”平臺以及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模式等兩項創新案例,則再次獲評2019中國自貿區十大創新成果。
“通絲路”平臺采取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模式,主要服務于陜西出口企業及農戶,具有企業宣傳推廣、產品信息發布、貿易合同撮合、交易訂單生成、在線報關報檢、跨境人民幣結算申報、國際收支申報、在線人民幣結算、信用擔保服務和資金融通服務等功能。
該平臺曾入選自貿試驗區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并在全國復制推廣。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光谷自貿區研究院院長陳波表示,“通絲路”平臺的實施可望從跨境經貿的信息溝通、貨幣結算、貿易通關、資金融通等各個方面全流程促進以西安為起點的陸上絲綢之路發展。
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模式,則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該模式能提供集信息集散、技術評價、市場預測、決策支持、專家咨詢等為一體的全方位服務。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技術經理的全程參與,確保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連貫性。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成果的產生是一個子系統,轉化過程是另一個子系統。如果說先期參與者參與了轉化,就可以使這個轉化更加有針對性,也會增加它的預期效果。
據了解,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模式,已經在2019年4月被國務院發文復制推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