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2 21:21:51
地鐵上的乘客數量相比春節前明顯減少,在福田站三線交匯的站點,以及像購物公園這樣商場密集的站點都行人寥寥。空蕩的車廂里,每個人之間都盡力留出最大的空間。車廂里有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以往覺得刺鼻,現在倒讓人安心了不少。
每經記者 宗旭 每經編輯 梁梟
2019年末,武漢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隨著春節臨近以及結束,回鄉潮、返工潮的出現,新型冠狀病毒又隨著人流出現在全國多地。而疫情的影響如水波一樣傳導至各行各業。
就確診病例人數而言,截至2月1日,廣東在全國排名第三,而省內深圳又超過廣州,位列第一。
1月23日,廣東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防控措施升級。一級響應措施包括多個方面,就政府方面來說,如對流動人口進行管理、實施交通衛生檢疫、開展群防群治,以及停工、停業、停課等疫情控制措施。廣東還要求,除特殊情形外,本行政區域內各類企業復工時間不早于2月9日24時。
此外,深圳還推出了一些特別舉措,比如公布確診的新型肺炎病人曾逗留過的小區(場所)名單、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患者的轉診工作、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啟動申報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急防治”專項項目工作等。
盡管深圳行動迅速,但疫情還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影響。今日(2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深圳一些小區、商場、高鐵站、機場等人流密集區實地走訪。
春節過后,一大批“北漂”、“深漂”要返回工作地,但是疫情的發生還是帶來了諸多意外。日前有春節后返京的“北漂”反映,自己花錢租的房子住不了,如果想回來上班工作,必須在賓館隔離14天,拿著賓館開具的發票,才能進去小區。
和某些“北漂”的遭遇不同,深圳的外來務工人員并未反映類似的情況。進入小區只需要填寫相關信息,體溫正常即可。不過當前疫情仍在擴散,為了避免出現嚴重的傳染事件,各個小區明顯加強了管理力度。
兩名小區工作人員檢測住戶體溫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宗旭 攝
以記者租住的小區為例,以往除了南面兩個、北面一個可供車輛進出的主要進出通道以外,還有數個可供行人進出的步行通道。但現在供行人進出的步行通道已全部封死,三個主要進出口通道只保留一個可供進出,另外兩個可出不可進,而且每個通道皆有兩名小區工作人員值守。值得注意的是,住戶每次進入小區都需要檢測體溫,體溫正常才可進入。
在一線城市,地鐵是很多人出行必選的交通工具。在深圳,乘客進入地鐵站后,除常規的安檢之外,和進入小區一樣,還需要檢測體溫。此外,進入地鐵區域后要全程佩戴口罩。
記者注意到,受疫情的影響,地鐵上的乘客數量相比春節前明顯減少,在福田站三線交匯的站點,以及像購物公園這樣商場密集的站點都行人寥寥。空蕩的車廂里,每個人之間都盡力留出最大的空間。車廂里有股淡淡的消毒水味道,以往覺得刺鼻,現在倒讓人安心了不少。
地鐵工作人員在檢測體溫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宗旭 攝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記者在搭乘地鐵的時候,有安保人員看到記者佩戴的口罩顏色不是藍色,上前詢問是否為醫療護理口罩,并向記者普及了醫療口罩的基本知識。
事實上,不僅是地鐵,高鐵、機場也都受到影響。全國范圍內,多趟高鐵、航班取消,行人減少,導致福田高鐵站一片空蕩蕩,以往數個并列排放的安檢機器只使用了一個,一眼望去,整個候車室難覓乘客。相比之下,寶安機場情況稍好,但是與以往相比,旅客數量仍較偏少。不過整體來看,疫情影響下的深圳交通系統仍在高效運行。
寶安機場出發大廳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宗旭 攝
今日(2月2日)已是正月初九,但是受疫情影響,位于福田地鐵站的美食廣場目前仍是一片冷清。以往每到中午便食客滿滿,現在數個區域、多家商鋪僅有一家便利店仍在營業。
空蕩的COCO Park購物中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宗旭 攝
購物中心COCO Park也沒有逃過這場風波。該購物中心緊鄰國際會展中心和平安國際金融中心,總建筑面積85000平方米,共五層。購物中心內不僅有多家餐飲、服飾等店鋪,還有特斯拉體驗店。
以往的COCO Park是人們消費娛樂的好去處,如今盡管仍有不少商家營業,但是受疫情影響,與地鐵相連的入口已經關閉,想要進入商場必須走地上入口。而且在每個入口處皆有工作人員值守,每個進入的顧客必須檢測體溫,體溫正常后才能進入商場。
被封住的COCO Park地下入口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宗旭 攝
同樣,受疫情影響,人們開始減少外出,加之節后許多人并未返回深圳,COCO Park的顧客明顯少了很多,甚至出現了工作人員比顧客多的情況。
不過,“民以食為天”,超市的情況有所不同。隨后記者又來到華潤萬家旗下的萬家超市發現,各個種類的青菜擺滿貨架,瓜果蔬菜供應充足,顧客有序購買,沒有出現一上架便“哄搶一空”的現象。但在超市入口也有工作人員手持體溫槍對進入的顧客檢測體溫。
封面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