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09 17:03:40
每經記者 邊萬莉 每經編輯 易啟江
2月9日,據央行官網消息,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全國強化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資金支持電視電話會議上發表了講話。
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積極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其中,1月31日下發《關于發放專項再貸款 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發〔2020〕28號),專門安排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
劉國強表示,金融機構要主動對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融資需求,在審核貸款的同時,指導企業及時向省級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申請納入名單。金融機構拿到企業名單之后,原則上1天,最長2天,要將貸款發放到位。
“專項再貸款政策是經國務院批準,五部委講政治、講大局作出的一項特殊的政策安排,必須保證資金支持高效、精準”,劉國強表示,人民銀行在六個方面加強管理,提高專項再貸款資金的發放效率和精準性。具體來看:
一是明確專項再貸款發放對象包括9家主要全國性銀行和10個重點省市地方法人銀行;
二是專項再貸款資金投向實行重點企業名單制管理,確保資金精準投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
三是嚴格專項再貸款資金用途,確保資金用于重點企業救災、救急的生產經營活動;
四是專項再貸款實行優惠利率,銀行運用專項再貸款發放的貸款利率也要實行優惠利率;
五是專項再貸款發放采取“先貸后借”的報銷制,保證資金投向更為精準。銀行先向重點企業發放符合要求的貸款,再向人民銀行請領再貸款資金;
六是要求人民銀行分支行加強監督管理。督促金融機構要從嚴審批、從快發放貸款,建立貸款日報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重點企業也包括兩類,一是全國性重點企業,由發改委、工信部確定全國性重點企業名單,人民銀行將名單轉發至全國性銀行;二是地方重點企業,由重點省市的省級政府確定地方性重點企業名單,報發改委、工信部備案,由人民銀行轉發至相關分支行執行。
需要強調是,重點企業名單的范圍不能太寬,要把資金投向直接與疫情防控相關的企業。
劉國強強調,“專項再貸款資金必須運用于重點企業防控疫情需要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用于重點企業的一般性資金需求,資金封閉使用。 ”利率方面,此次財政部等五部門發文已明確財政按實際貸款利率再給予一半的貼息,確保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低于1.6%。
值得一提的是,劉國強還表示,用好專項再貸款,還需要有關部門、各地政府和金融機構密切配合。為此,他提出了四點意見:
一是人民銀行各分支行要積極主動與當地省級政府財政、發改、工信等部門、地方法人銀行、全國性銀行省級分支行溝通對接,充分共享信息,精準、快速發放專項再貸款,確保資金第一時間用于重點企業防控疫情需要的生產經營活動。
二是建議10個重點省市政府盡快將地方性重點企業名單報發改委和工信部備案。發改委和工信部將備案信息與人民銀行實時共享,人民銀行將備案信息及時反饋給10個重點省市的省級人民銀行分支行。名單早確定,銀行早發放貸款,企業早受益,有利于疫情防控。
三是金融機構要快速審核,快速發放貸款。金融機構要主動對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融資需求,在審核貸款的同時,指導企業及時向省級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申請納入名單。金融機構拿到企業名單之后,原則上1天,最長2天,要將貸款發放到位。
四是各方面要防范利益博弈和道德風險。由于貸款既享受再貸款支持的優惠利率,又有財政貼息,存在很大套利機會。各方面要把好關,管好用好專項再貸款這一救急、救命的錢。國務院已明確審計署后續將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金融機構要做好貸后管理,配合審計部門做好專項再貸款的專項跟蹤審計,防止資金“跑冒滴漏”,切實把好事辦好。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