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0 17:50:34
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融資節奏至少會滯后3個月到半年,借貸難度也會增加。企業應將目標設定為未來六個月收入驟減甚至沒有一分錢收入的情況下仍能正常運轉,來安排資金和運營。——華映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給全國人民帶來健康風險的同時,也正在給經濟和企業發展帶來沖擊和挑戰。
對于創投行業而言,有的企業不得不緊急按下暫停鍵,業務出現停滯;有的投資機構募資、投資節奏被打亂;炙手可熱的新興賽道也開始涌現出不確定性。但危與機并存,加速謀變是近來市場的關鍵詞。疫情發生以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多位一線創投機構投資人,聽他們講述自己所在機構與被投企業的戰“役”感悟與應對策略。
成立于2008年的華映資本,專注于投資TMT和文化新媒體領域,累計管理規模超60億元人民幣,目前已投資160余家企業。其創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在風險投資領域擁有10余年經歷,三度入選福布斯中國最佳女性創投人榜單。
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融資節奏至少會滯后3個月到半年,借貸難度也會增加。企業應將目標設定為未來6個月收入驟減甚至沒有一分錢收入的情況下仍能正常運轉,來安排資金和運營。
同時,她認為援助中小企業是控制社會成本、防止損失進一步擴散的關鍵點,而中小企業能夠得到的資金支持主要來自VC/PE機構。她呼吁資管新規的調整,以及各界對于市場化的投資基金能夠有更積極的投入與支持,“這些支持最終是會流到中小企業、流到實體經濟里面去的,這一點非常有益”。
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此次疫情中,華映資本被投企業受影響情況如何?
季薇:華映資本重點關注消費、文娛和企服等幾大賽道,疫情發生后,我們投前投后同事圍繞業務受影響程度、現金流情況、企業后續策略、需要哪些方面支持等問題,與所負責的被投企業創始人進行了一對一溝通。從我們近百家企業的訪談情況來看,10%企業表示影響較為嚴重、50%企業影響一般、40%企業影響輕微或基本無影響。受影響的企業中,65%左右屬于早期企業??傮w來看,因華映八成以上的被投企業以線上產品為主,我們受疫情影響的情況整體可控。
NBD:從你們的調研和訪談情況來看,現階段企業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季薇:疫情對企業的影響具體體現在現金流緊張、線下工作暫停暫緩、供應鏈調整、營銷投放效果下降、融資節奏暫緩、獲客難度增加等多方面,但歸根結底還是關乎生死存亡的現金流問題。
引起現金流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可能是因為收入減少但房租、人員等固定成本開支未相應減少;有的可能是因為上下游企業狀況惡化導致應收賬款高企;有的可能是因為投融資無法正常開展。原計劃在節后開展融資活動的企業,需要特別關注現金流問題,當下投融資節奏因為業務放緩、差旅大量減少等原因,時間上會拖慢。
NBD:華映做了哪些幫助?對企業在疫情應對方面有什么建議?
季薇:我們在與被投企業創始人一對一訪談后,總結了中小企業受疫情的影響情況形成報告,第一時間向上匯報。對于企業已經出現的現金流問題,我們也協同多方力量進行幫助。比如我們與北京、上海等地的主要銀行都有合作,與他們溝通華映被投企業中有哪些符合標準并及時放貸,這類幫助很重要,解決的是企業的燃眉之急。此外,我們會在企業尋求國家或地方政策的優待方面提供一些建議和對接。同時,我們也幫助被投企業進行資源共享和置換的聯絡和撮合,通過異業合作降低成本。
疫情沖擊下,企業的自救仍然是第一位的,管理好團隊,規劃好現金流是核心。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融資節奏至少會滯后3個月到半年,借貸難度也會增加。企業應將目標設定為未來六個月收入驟減甚至沒有一分錢收入的情況下仍能正常運轉,來安排資金和運營。
同時,員工管理組織能力、現金流管理能力、及時快速的應變能力這三點能力很重要。企業的短期重點是保證員工平安和現金流,資金就是生死線;中長期要重新思考企業的商業模式等立足根本,抓住結構性調整時機,在短期沖擊與長期邏輯間尋找機會。
NBD:從PE/VC機構本身來看,這次疫情帶給行業的思考有哪些?一些投資或者投后管理策略后續是否會有調整?
季薇:疫情的利好和利空影響主要集中在短期。目前來看,PE/VC的投資節奏只是暫緩,大家還是在積極地看行業、看項目,但肯定會更審慎,慢一點是必然的。這樣的“黑天鵝事件”是巨大的變量,也是一個觀察行業特征、企業應變能力的契機。有一部分小微企業可能扛不住倒下,未來會造成資金進一步向頭部企業集中,馬太效應加劇。
從華映自身來看,我們沒有對長期看好的行業做特別大的修正,但會更注重觀察企業在變化中的適應和生存能力,投后也是一如既往地幫助。不過,現階段需要更多幫助他們協同地方政府、銀行、其他機構等資源抱團取暖,大家一起為企業提供支持。
NBD:這次疫情對于國內一級市場的宏觀影響有哪些?您有什么建議或呼吁?
季薇:2019年來對投資領域而言,因為資管新規及金融監管的因素,人民幣市場面臨結構性的資金短缺,很多創投機構可能沒有足夠的底氣去投資新興行業,這是大家面臨的現實問題。這次疫情對于創業企業來說,短期還是要做好融資節奏會放緩的準備,拿到錢的難度增大。對于我們投資機構而言,可能也會從更穩健和保守的心態出發。
此次疫情發生后,國家政策對很多受影響的中小企業提供了支持,這個反應很快,但長期來看,想要幫助中小企業,除了政策支持,也需要有足夠的資金,而中小企業能夠得到的資金支持主要還是來自VC/PE機構。因此,我還是想呼吁資管新規的調整,以及各界對于市場化的投資基金能夠有更積極的投入與支持,這些支持最終是會流到中小企業、流到實體經濟里面去的,這一點非常有益。
我們可以看到,中小企業數量占比達八成,在GDP中占比也很大,貢獻了大量就業崗位,對維護社會穩定至關重要。從緊急性和脆弱性來看,中小企業抗風險性偏弱,受系統性風險影響程度嚴重,援助中小企業是控制社會成本、防止損失進一步擴散的關鍵點。國家資金不僅僅應該投向二級市場,二級市場里大企業居多,中長期來看,一級市場才真正能夠幫助到中小企業。這一點希望社會各界都更加重視,尤其是在目前這個階段。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