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戰“疫”實錄丨武漢發熱病房醫生自述:50天后,我終于能準時吃飯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1 14:41:32

          從連夜改造隔離病房、當天就住滿,到現在的井然有序、有條不紊,聽武漢發熱病房醫生講講他50天的切身經歷。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關江鋒終于又可以在中午的正常飯點吃飯了。過去50天里,大部分時候他都是等到下午5點從病房出來后把外賣熱一熱,扒上幾口應付下,有時候不想吃就坐著發呆,一天下來肚子也不覺得餓。

          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暫停鍵,關江鋒作為第一批醫務人員加入戰斗。50多個日夜,他能數得清自己回了幾趟家,與妻子見過幾次面,卻不記得來來往往醫治過多少病人。現在,發熱門診終于告別嘈雜,每天病房里的新面孔越來越少,關江鋒終于有了難得的閑暇,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暢聊了半個多小時。

          “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現在是井然有序、有條不紊。”關江鋒說。

           

           關江鋒醫生和同事在一起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第一天:連夜改造隔離病房,當天就住滿

          當領導通知關江鋒有個緊急任務周末要回醫院時,這位從業13年的腫瘤醫生對不明肺炎的認知大多來自微信群里同學、同事的交流。

          1月10日下午,關江鋒接到科室主任電話通知,武漢疫情嚴重,醫院要緊急成立呼吸內科三病區專門收治發熱病人,他被抽調到發熱院區。關江鋒當時正在開車回老家的路上,他母親患漸凍癥,已經癱瘓三年。2019年12月,母親因呼吸肌麻痹在老家醫院ICU急救,靠呼吸機維持生命。

          關江鋒接完電話后沒有猶豫,馬上向父親說明情況后就在最近出口調頭回武漢。他還沒意識到,自己即將奔赴的戰場早已硝煙四起。

          過去一周,武漢很多醫院的發熱門診和急診科感覺到了沉重的壓力:發熱病人從一天幾個人變成幾十個、上百個,呼吸科病區早已飽和,只能增加病區、調集其他科室醫生,才有可能接納源源不斷的患者。

          第二天(1月11日)是周六,關江鋒趕到醫院,醫務處的同事已經連夜騰出一個病房,采取完全阻斷的方式緊急改造成污染區的隔離病房,并掛上“呼吸內科三病區”的指示牌,主要集中收治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下午3點,三病區的7張床位設施全部到位后就投入使用,晚上11點就滿員了。

          關江鋒對那天的場景印象很深,病人癥狀大都相似,主要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發熱,胸部CT提示雙肺散在毛玻璃樣變。“這些病人起病急,呼吸道癥狀重,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吸氧治療,我們立即給予積極對癥治療。”關江鋒回憶稱。

          接近凌晨,關江鋒才走出病房,考慮到第二天是早班,他決定去值班室睡一晚。他沒想到,后來他成了這里的常客。

          1月12日,因為發熱門診病人太多,三病區又增加10張病床,護士還在病床上配置氧氣時病人就已經送過來,很快新設床位再次滿員。出于職業敏感,關江鋒判斷病毒可能有傳染性,他和同事只有一件簡單的隔離衣和普通醫用口罩,有時聽到病人家屬咳嗽他會緊張一下。

          “官方一直在說沒有發現明顯人傳人,我的臨床經驗和知識積累判斷可能有傳染風險,我會不會被感染?”這個念頭在關江鋒的腦海中也只會一閃而過,因為很快就會被忙碌的工作擠走。上班路上他也會擔心,但到醫院穿上白大褂,這種未知的恐懼和擔憂就從身體里消失了。 

          全副武裝的關江鋒醫生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第十天:病人想要床位,他卻給不了

          從這時起,關江鋒就切換到發熱病房的工作模式,在隔離病房待8小時——上午9點進去、下午5點出來。因為病區內的患者還沒有出院,關江鋒都來不及感受病房外的高壓強度——醫院的發熱門診每天被400多個號擠爆,凌晨了,還有上百人在排隊。

          缺少防護物資的醫生和護士超負荷工作,忙到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關江鋒也加入輪班,疑似病人、發熱患者和家屬混在一起,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聞到戰場的硝煙味:“從坐診的第一分鐘到下班,病人、家屬每個人都圍過來,想住院,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整個人腦袋都是嗡嗡的說話聲、吵架聲,只想著快點逃離。”

          關江鋒能理解這些病人,他們中有些人已經跑了好幾家醫院,尤其是“封城”后交通不便,有的凌晨就排隊,排了好幾個小時,好不容易掛上號。還有些人沒有疑似癥狀,卻因為恐慌來求“安慰劑”。所有人的訴求都很簡單,就是希望醫生能夠給一張入院證明。但他知道呼吸內科幾個病區已經沒有床位,只能耐著性子向病人解釋每個人的病情,疏導、緩解焦慮,對癥下藥。

          終于,醫院經過內部調整又“擠”出一個好消息:呼吸內科三區搬到一個有60張床位的大病區,這意味著關江鋒又能多收治50多名病人。

          但這也給關江鋒出了一道難題,因為當時核酸檢測還沒有作為確診指標,關江鋒需要分辨哪些是高度疑似,哪些屬于危重癥。但每一名患者都覺得自己情況最嚴重、最危急,但跟他們情況類似的其實很多,所以他只能花很多時間去跟無法入院的病人和家屬溝通。所以,每次門診通知他過去會商時,“我聽到電話鈴就頭大”。

          關江鋒清楚知道“收或者不收”背后的意義——雖然他沒有權力決定把“船票”給誰,但卻像“看門人”,需要評估患者是否達到入院標準,再報告給醫務處,后者根據前一天評估的病例嚴重程度和當天騰出的床位數量出一份可以住院的名單。

          也就是說,如果他明確拒絕,就意味著這位病人需要重新經歷一輪數小時甚至數天的就診過程。正因為這樣,每當他面對患者和家屬期盼的眼神時,都會陷入矛盾。 

          關江鋒醫生在病房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第20天:繼續戰斗,遺憾沒能見母親最后一面

          大部分時候,關江鋒不是一個情緒外露的人。1月31日下午6點下班后他在社交平臺上寫了一封信,這是他在母親離開兩周后第一次公開表達思念之情。關江鋒心里一直有個遺憾,沒能與母親見最后一面。

          “在隔離病房值班時,我們都是穿好防護服,手機放在隔離病區外面,沒辦法接電話。她是1月17日下午兩點多走的,我五點多才通過內線知道消息,后來看手機有20多個未接來電,就這樣錯過了見我母親的最后一面。”說到這里,關江鋒有些哽咽,“我是一個醫生,卻沒能救自己的母親,還沒見到她最后一面”。

          得知母親去世的噩耗后,關江鋒還是忍痛交接好自己負責的所有病人,看到大家都在忙著救治病人,一刻也不能停,他一時間都不知道如何開口。后來,院領導得知情況后,批準他休假三天。辦完母親的后事,關江鋒又急急忙忙趕回醫院,與同事們并肩作戰。

          關江鋒很喜歡在病房和病人待在一起,雖然忍受著母親去世的悲痛,但是他積極鼓勵患者配合治療,樂觀面對。一次夜班的時候,一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因搶救無效而離開的時候,他黯然流下了淚水,并積極安慰患者家屬,協助家屬安排后續事情。

          他是個特別能“扛”的人。其實,在隔離病房需要三級防護,由于防護裝備緊缺,每名一線醫生一天只有一套防護服,上一次廁所防護服就報廢,關江鋒上班時間盡量不喝水、不吃飯。50多天下來,他已經習慣了這種工作狀態,一天下來也不會感覺饑餓。

          那是關江鋒覺得最難過的一段時間,他們總在接受變化的“無序”和“亂套”狀態,再加上工作強度大,病區11位醫生每天白班后再輪流上夜班,即使不上班也會睡在醫院,隨時待命,“我都覺得扛不住了,女同事有時候會直接哭出來”。 

          關江鋒醫生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第50天:終于有條不紊了

          2月最后一天,武漢下著小雨,街道靜寂,空氣中彌漫著濕冷的水汽。武漢市第一醫院的門診樓大廳里空空蕩蕩,取藥窗口的百葉窗全部關上,細碎的腳步聲從樓上傳來。關江鋒在門診樓三樓領過防護裝備,穿過一道門進入緩沖區,花20分鐘穿上白色的防護服,戴好N95口罩和護目鏡,確認完體溫后“全副武裝”進入隔離病房。

          過去一個多月,關江鋒只回了3趟家,起初是因為太晚下班,就直接到醫院值班室休息,睡上幾個小時第二天早起上班,后來怕病毒傳染,就只有要拿換洗衣服的時候才跑回家一趟。關江鋒的妻子也在前線奮戰,這段時間兩個人很少碰面,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也是他一個人在家匆匆忙忙煮餃子應付一下。

          現在,發熱門診終于開始冷清,留觀室期盼的眼神越來越少,病房接收的新面孔也不多了。

          數據顯示,武漢市第一醫院2月29日發熱門診門診量是24人;3月1日門診量是14人。相比1月中下旬至2月初,每天400多人的日門診量,病人少了太多。而在整個武漢,每天確診病人和發熱門診的就診數也在下降。

          聊起治療效果,關江鋒非常自豪地說,在臨床救治病人時,目前醫院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除了常規治療手法,還利用醫院中醫優勢,組織了中醫專家,擬定中醫治療方案,根據病人的脈象、舌象,實行對癥下藥、一人一方的中醫療法,最開始的一批病人都能有效緩解病情、控制癥狀,最后好轉出院。

          隨著對新冠肺炎病毒的防控走入日常、正規,醫生辦公室里又恢復了聊天和笑聲,很多人緊繃很久的眉頭終于有了松動。關江鋒也跟記者分享了一些日常工作的趣事——平常大家上班都穿著防護服,如果衣服上不寫名字,就要問你是誰,有時候夫妻兩個見面也不認識,還因此鬧過笑話。

          “一切井然有序,跟之前比好太多,感觸太深了。”結束聊天時,關江鋒又一次重復著他的感受,半小時后他又要回到工作崗位上與“惡魔”賽跑,幸運的是,他和他的團隊都越來越從容、善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武漢發熱病房醫生 武漢 發熱門診 新冠肺炎患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精品自有码中文字 | 久久香蕉亚洲视频 | 五月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无遮高潮国产免费观看 | 天天国产精品污视频 | 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