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7 20:45:24
本周的兩個交易日內,場內貨幣ETF出現凈流出,與此同時,股票型ETF得到投資者的大幅加倉。此外,從資金流入較多的主題基金來看,投資者有分批進場、越跌越買的特點。與此同時,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也開始大舉增持中國股票。
每經記者 聶虹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全球股市波動還在加?。?月17日歐洲股指高開低走,跌幅擴大,英國富時100指數、德國DAX指數一度跌近3%;昨日的美股更是上演了一場高空跳水——開盤暴跌12%,瞬間觸發熔斷,道指狂瀉近3000點,創下33年來最大跌幅紀錄。
而相對來說A股的波動則顯得溫和不少——截至今日收盤,滬指跌0.34%報2779點,深成指跌0.49%報10202點,創業板指漲0.36%報1917點。滬股通凈流出56億元,深股通凈流出26億元。
這樣對比著看,是不是心里好受太多?
而面對當下震蕩劇烈的全球股市,資金也做出了它的選擇:
數據顯示,本周的兩個交易日內,場內貨幣ETF出現凈流出,與此同時,股票型ETF得到投資者的大幅加倉——Wind數據顯示,3月16日和3月17日,股票型ETF的總份額增長日均超過30億份。
此外,從資金流入較多的主題基金來看,投資者有分批進場、越跌越買的特點。與此同時,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行也開始大舉增持中國股票、看好中國市場。
最近,以美股為代表的全球多個股市波動劇烈,A股雖然波動幅度不大卻也跌跌不休,而節后漲幅突出的5G、半導體、芯片等市場熱點板塊跌幅明顯。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7日,上述主題ETF 3月初至今跌幅已超10%。
面對市場的大跌,是進攻還是撤退?
數據顯示,截至3月13日,3月以來,場內貨幣ETF總規模較2月底增加超200億元,增速較節前顯著提升。有投資人士認為,股市近來的高波動性讓資金流向場內貨基以降低風險,也便于后期的及時操作。
而從昨日和今日的資金流向來看,場內貨幣基金已經開始逐漸行動。Wind數據顯示,3月16日場內貨幣ETF的份額減少了2.3億份。同時,場內非貨幣型基金也出現了顯著的資金流入。
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計算,A股ETF基金在3月16日整體資金流入是75.85億元。并且從數量上看,獲得凈流入的ETF數量明顯大于有資金流出的基金。
從凈流入資金規模來看,科技類ETF的規模增長顯著。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昨日凈流入資金前五只產品分別是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凈流入22.18億元)、銀華中證5G通信主題ETF(凈流入11.37億元)、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凈流入10.94億元),華夏上證50ETF(凈流入6.3億元),富國中證科技50策略ETF(凈流入3.44億元)。此外,廣發國證半導體芯片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嘉實滬深300ETF、華安創業板50ETF的資金凈流入金額也居前列。
結合產品業績和資金流入情況不難看出,目前ETF的資金分批進場,且有越跌越買的特點。
以昨日資金流入前五的5只ETF為例,數據顯示,昨日(3月16日),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銀華中證5G通信主題ETF、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華夏上證50ETF、富國中證科技50策略ETF,分別下跌8.53%、8.72%、6.01%、3.90%和6.65%。而這5只產品中,華夏中證5G通信主題ETF、銀華中證5G通信主題ETF和華夏上證50ETF今日延續下跌。不過,從目前已有的數據來看,相關份額也是不跌反漲。截至發稿,已公布數據的銀華中證5G通信主題ETF當前規模達58.98億份,較前一日上漲11.93億份。
這些逢低加倉、越跌越買的資金來源于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近來加倉這些大熱主題ETF的主要都是散戶,機構僅占很小一部分。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最近科技類ETF都呈現散戶為主的特征,機構反而是買寬基比較多。“去年開始,科技股漲得也比較高,像5G這些主題也基本是以散戶為主。最近這一波調整有一些反彈以后,有散戶投資者抱著抄底這樣的心態,可能進場多一些。而機構資金量大,相對來說表現得更為謹慎。”
而對欲抄底的普通投資者而言,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某高級分析師提醒,需要格外注意三點:一是要具備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第二是要在個人的認知和能力范圍內,要對標的有一定的了解;第三是即便抄底,也盡量避免一次性投入所有資金,畢竟是絕對的底部還是相對的底部是很難預測的。
在全球市場跌聲一片時,一些國際投行開始尋找避風港,而他們不約而同將目光鎖定在了中國市場。
港交所3月16日披露的信息顯示,美股熔斷的第二天,3月10日,摩根大通一天內大幅增持15家中國公司,包括郵儲銀行、中海油田、中石化煉化工程等。
其中,摩根大通對中國平安最為青睞,加倉幅度高達21億港元。
此外,摩根士丹利于3月1日也調高了中國、新加坡的股市評級。其中,中國股市的評級由”持有“上調至”增持“,并表示中國將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
而在2月底,國際投行瑞士銀行也強調,鑒于歐洲低迷的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前景,與歐元區股票相比,中國股票看起來尤其具有吸引力。
(部分內容綜合自網絡)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