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9 23:57:43
每經特約評論員 張敬偉
新冠肺炎疫情威脅之下,美國真急了。繼美聯儲“放水”至零利率后,美國再次財政“放血”。
美國東部時間3月18日上午,市場呼聲最高的商業票據融資機制終于落地,為美聯儲在2008年以來首次動用該機制。
受財政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的提振,周二美股應聲大漲。然而,好日子僅僅維持了一天,周三美股再次暴跌,北京時間19日凌晨,標普500指數大跌7%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而道瓊斯指數也跌破20000點關口,抹去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的全部漲幅。
美聯儲“放水”量寬刺激經濟,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經濟學常識。畢竟,次貸危機周期內,美國多次實施量化寬松政策。本次美聯儲恢復的商業票據融資機制,也是次貸危機時期用過的手段。這一手段可視為具有美國特點的財政刺激措施,具體做法是美聯儲繞過銀行為優質市場主體提供貸款,包括個人、合伙企業和公司等,即任何一個具有良好信譽的個人或實體,以便讓企業能夠正常維持生存,化解市場不確定性,穩固市場預期。
由此亦可洞悉其中三層意涵:一是疫情帶來的市場恐慌以及股市持續下跌,讓美國市場陷入危機模式。二是美聯儲“放水”無效——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強調,負利率沒有意義。這意味著美聯儲一次“射出所有子彈”并未達到預期目標。三是美聯儲采用商業票據融資機制實屬無奈,畢竟這是次貸危機時用的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才剛剛開始,美國財政、貨幣政策全部用足,這為后市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難免讓人懷疑,美聯儲還有多少政策工具可以施展。
除了上述政策工具,特朗普政府還準備推出上萬億美元的支出計劃,其中包括向民眾直接發放2500億美元的現金支票。
給企業提供更多信貸支持,尤其是信譽良好的中小企業,是世界各國的標準動作,但是給民眾直接發放現金支票卻效果存疑。一方面,給民眾發錢刺激消費,也曾為多國使用,但此舉更大的效果在于提振民心。另一方面,此舉或可刺激消費,提振市場信心,但新冠肺炎疫情讓美國進入全國緊急狀態,在此狀態下,市場已經被阻滯,尤其是一些消費場所被限制甚至關停,就會造成消費者有錢花不出去的情況。因此,疫情下的實體消費不是有錢就能提振的。
美聯儲或可通過商業票據融資機制給企業提供信貸支持,但這樣的市場化融資手段也是要靠聯邦政府背書的,不可能持久使用。至于財政部的支出計劃, 基本可看作是“畫餅”。特朗普的基礎設施計劃至今未能完全付諸實施,聯邦政府不僅沒錢,而且赤字太多,還有政黨博弈。所以,財政支出計劃是靠不住的。
后市到底如何,顯然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相信市場也會盡快給出“投票”結果。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