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3 09:29:11
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無論是中美貿易摩擦還是當下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言論,都在警示我們:單純依靠速度、規模、成本取勝的發展模式已不能為繼,必須要發揚企業家精神,更加堅定地推進創新的落地。
每經記者 陳晴 每經編輯 陳俊杰
■相關公司:華工科技(000988,SZ)
■市值:202.7億元(截至5月22日)
■核心競爭力:完善的供應鏈連續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服務客戶多為各個行業內的頭部企業;匯聚了行業內最頂級的技術專家隊伍。
■機構眼中的公司:引入上下游核心投資者,打通激光產業鏈資源;產能恢復良好,光模塊核心供應商受益5G新基建。
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的時間是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從兩會召開前的滿滿日程中擠出來的。“這一周密集的會議,包括人力資源會議,募投項目會議等,都要趕在去北京(參加兩會)之前開完。”
雖然日程滿滿,但身為全國人大代表,同時也是企業家的馬新強還是精心準備了“關于支持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等三份建議。
對于華工科技來說,今年是有些特殊的一年。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地處疫情中心地區武漢,公司難免受到影響。
“華工科技是家典型的to B企業,公司的技術與產品屬于工業制造領域的基礎裝備和關鍵產品,不被大眾所熟知。”馬新強說,但是通過在激光技術、傳感器技術、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等領域不懈的創新追求,華工科技為國民經濟重點行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我們是企業升級背后的隱形力量。”
馬新強表示,后疫情時期,對湖北省內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來說,商務交流不暢是影響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而當前武漢市政府要求全面核酸檢測,是很了不起的做法。希望通過專家呼吁、媒體宣傳、領導代言等方式,塑造“安心湖北”良好形象。
談后疫情時期:商務交流不暢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 企業供圖
NBD: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今年一季度華工科技出現凈利潤虧損,從市場訂單和產能恢復等角度來看,請問目前公司業務恢復情況如何?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未結束,而公司也布局有海外業務,請問目前受到的影響如何,公司又有哪些打算或應對舉措?
馬新強:從2月上旬開始,華工科技核心業務經政府批復后分類分批推進復工復產,3月20日實現全面復工復產,4月初產能恢復,現在是滿工超產狀態,一季度訂單同比增長30%,恢復情況良好。
公司海外業務銷售占比不高,但近幾年基本保持著40%左右的增長,今年因新冠疫情在全球擴散,除光通信業務外,其他業務的市場開拓受到了較大影響。但不管怎樣,華工科技拓展海外市場的決心不變,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加大網絡營銷投入,推進營銷人才本土化,我們最近就擴充了光通信產品的海外營銷團隊,抓住數據中心建設的“黃金期”,為業務發展帶來更多增量。
NBD:公司位于疫情中心地區武漢,后疫情時期,您認為湖北企業發展仍面臨哪些問題或者困難,以及您有哪些建議?
馬新強:后疫情時期,對于湖北省內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來說,商務交流不暢是影響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與農產品交易、服務型貿易不同,工業品銷售周期長,要經過送樣、審廠、商務研判等冗長流程才能確定合作關系,疫情期間因交通限制使得商務交流受阻,城市解封后,客戶不敢來,部分湖北省內員工出去被貼“特殊標簽”。
我們公司到現在為止,除了華為,沒有一家外地企業來過。我們的員工外出開拓市場前,核酸、血清檢測一切正常,出行仍然被“加碼”。客戶不敢來,湖北省內員工出去受阻,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的開拓,新訂單的獲得。
從政府這個層面,首先,著力塑造湖北全新形象,讓客商放心過來,我們安心出去。現在武漢市政府要求全面核酸檢測,這是很了不起的做法,同時也希望通過專家呼吁、媒體宣傳、領導代言等方式,塑造“安心湖北”良好形象。
另一方面也希望開通部分省份客商專機、專列,促進外地知名客商來鄂商務交流,在機場、高鐵站安排綠色便捷通道。在各市、各區賓館中按照不同檔次標準,挑選數家賓館作為客商入住的指定賓館,并協調賓館方面給予最優惠的價格,同時確保外地客商絕對安全。
NBD: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您提出關于加快構建長江經濟帶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體系的建議。從區域角度來看,您為何提出在長江經濟帶構建公共衛生服務和應急體系?
馬新強:這些年長江經濟帶立足于高質量發展,在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等領域展開了不少合作。我想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是多維度的,即有高質量的供給、高質量的產出、高質量的配置、高質量的需求等。經濟帶各省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帶來了醫療等社會供給領域的不平衡。
長江經濟帶各省市一衣帶水,為提升百姓幸福生活指數,提高醫療體系效率和質量,為區域共治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定的環境,基于此,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建議。
談企業創新:依靠規模、成本的模式不能為繼
NBD:關注到您此次提出的三份建議中,有一份“關于支持建設武漢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的建議”。請問您認為從制度上應該如何去激勵科技創新,而企業又該從哪些方面推進技術創新?
馬新強:我想作為企業來說,任何時候都要心無旁騖地做好創新,堅持以價值為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我國不少企業都是在政策的紅利中成長的。國家采用各種政策保護、推動產業是應該的,各國都有相關的政策,但到一定程度不改變就會有嚴重的弊端。依靠政策保護和紅利生存的企業不斷壯大,那么它就不思進取,不會想著怎么創新,而是想得到的保護、支持越來越多才好。
同時,這么多年以來,為快速占領市場,獲得經濟回報,不少科技企業都繞開了投入大、風險大的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研發,要么模仿,要么停留在做組裝集成,求的是規模和收入。
無論是中美貿易摩擦還是當下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產業鏈去中國化”言論,都在警示我們:單純依靠速度、規模、成本取勝的發展模式已不能為繼,必須要發揚企業家精神,更加堅定地推進創新的落地。
雖然華工科技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發展速度放緩了,但高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份額在提升。比如說我們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核心部件激光器、切割頭都是自主研發的,目前市場占有率已是全球第三、國內第一,國內市場覆蓋率超過60%。疫情期間,它是江鈴汽車負壓監護型救護車的“趕工神器”,最近有客戶也表達了大批量采購的意向。
NBD:華工科技是一家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請問對于支持技術創新,公司又有哪些實實在在的經驗?
馬新強:談到創新,我在公司內說得最多的就是創新的關鍵在投入,投入的重點是人才。我們基本上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在遞增,2019年較上年增長了12%。在人才方面,我們今年將加強對高素質人才的引進、招聘力度。
今年大量的湖北籍畢業生跨省找工作比較困難,這對我們省內企業來說是難得的機遇——往年是“人才東南飛”。我們計劃從985、211高校中招聘不少于100名優秀畢業生,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不低于70%,當然,公司也會給他們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通過導師培養制加速成長。
馬新強(右二)在華工科技數據中心高速率光模塊車間了解生產情況 企業供圖
在創新形式上,公司始終堅持開放式創新。不久前公司成立了中央研究院,下設工業設計綜合應用研究所、智能制造信息系統研發中心等6個中心,借助這一平臺,匯聚更多創新力量,加強前瞻性研究,深入開展協同創新,推動公司技術、產品發展,這也展示了華工科技堅定發展高端制造、服務型制造的決心。
另外,在研發流程上,華工科技今年也將導入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讓我們的產品開發真正地圍繞客戶需求,提升研發效率,幫助客戶成功。
談新基建:抓住了5G建設的契機
NBD:今年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當前我國5G建設快速發展,請問華工科技5G相關業務發展情況如何,以及后期還有哪些布局?此外,近期華為發布業界首款800G可調超高速光模塊。請問公司在此方面進展如何?
馬新強:作為全球光模塊領域的核心供應商,公司旗下的華工正源應該是抓住了5G建設的契機,從獲取5G光模塊首單到在業內持續率先推出25G、50G系列光模塊,可以滿足不同帶寬、不同覆蓋距離的需求。
隨著5G傳輸網建設的逐步啟動,我們的份額也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技術、產能上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我們通過募投資金已完成5G產線的建設,現有產能上已達到了最初設定的目標。后期公司將推進光芯片的國產化導入,發展硅光等核心技術。
公司800G光模塊目前尚在預研中,去年9月公司加入800G Pluggable MSA 工作組,目標是定義面向數據中心應用的短距800G傳輸用的可插拔低成本光模塊。業內專家認為800G的傳輸將首次出現在2021年,2023年走向成熟。目前國內數據中心以100G光模塊為主,北美主要以400G光模塊為主。公司目前已發布應用于數據中心市場的400G全系列光模塊。
NBD:校企改革是當前外界關注的熱點,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華中科技大學,請問華工科技及股東在此方面是否有相關規劃?
馬新強:校企改革是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持國有企業管理和國家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確定的試點高校中已有多家高校企業逐步披露了校企改革方案與計劃,從試點企業的改革方案看,主要有公開征集、協議轉讓和無償劃轉三種退出方式。華工科技的實際控制人是華中科技大學,雖然不屬于試點高校,但學校按照教育部和財政部的要求,正在積極推動中。
記者手記丨火紅五月,武漢不負韶華
“解封”40余天,如今武漢可好?
對于一個城市來說,企業的活力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城市的活力,尤其是高新科技企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希望。
華工科技坐落于武漢光谷, 這是首批國家高新區,公司也是一家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創新型企業。
疫情的影響是顯然的,華工科技經歷了一季度的凈利潤虧損,近期仍面臨商務交流不暢的問題。
不過,包括華工科技在內的武漢企業并未停滯不前。就像董事長馬新強所說,“雖然華工科技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發展速度放緩了,但高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份額在提升。”
武漢也更加活力煥發。各級政府部門紛紛推出支持政策;復星郭廣昌、融創孫宏斌等多位企業家紛至沓來。
火紅五月,武漢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每經記者:陳晴
編輯:陳俊杰
視覺:陳冠宇 劉國梅
排版:陳俊杰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