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1 16:51:44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實習編輯 段煉
今年的市場分化明顯,今年前五月,滬深300與滬指依舊未能翻紅,但深成指、中小板指與創業板指漲幅為正,創業板指年內漲幅更是超過16%。而分化的市場背景下,私募行業的市場表現怎樣呢?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前五月共有9457只股票策略產品平均錄得5.45%的收益,正收益接近七成,其中74只產品收益在70%以上,翻倍的產品合計44只;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分化背景下,復合策略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投資機會,1503只復合策略基金前五月平均收益為7.25%,遠超股票策略。
今年的市場分化明顯,截至5月31日,今年以來滬深300與上證指數依舊未能翻紅,但深成指、中小板指與創業板指漲幅為正,創業板指年內漲幅更是超過16%。細分到申萬一級行業上,前五個月漲幅居前的板塊主要是醫藥生物、食品飲料、農林牧漁等,1-5月漲幅均超過10%,依次為20.02%、13.52%、10.24%。今年前5月跌幅較深的板塊是采掘、非銀金融、房地產、銀行、交通運輸、鋼鐵等,跌幅均超10%,其中采掘指數跌幅最大,為18.52%。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20年1-5月共有9457只成立滿5個月并有持續業績記錄的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納入排名,平均錄得5.45%的收益率。今年以來共有6345只產品賺錢,正收益接近七成,其中157只產品的收益在50%以上,74只產品收益在70%以上,而翻倍的股票策略私募產品合計44只。
其中,鑫順和康投資旗下的和康國藤進取今年以來收益226%摘得股票策略冠軍。帝王魚(廈門)資產旗下的帝王魚臺海觀音山一號今年以來取得180%的收益位居第二。建泓時代旗下的建泓絕對收益一號位居第三。此外七星投資旗下的七星1801號,玖鵬資產旗下的玖鵬星辰成長1號,思勰投資旗下的思考三十六號,阿巴馬資產旗下的阿巴馬美好生活2號,厚生資產旗下的厚生穩贏七號,淵泓投資旗下的淵泓1號,瑞福資產旗下的溫瑞福8號等產品位居股票策略私募前十名,且今年以來收益都在140%以上。
對于后市,壹玖資產總經理蔣俊國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來看,反彈時間和空間已經不小,部分行業龍頭估值也不便宜,美聯儲對失業率和第二波疫情的擔憂打擊市場信心。實際上我們對后期市場的展望偏謹慎,主要原因是,A股市場的修復已經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而今年整個經濟其實非常弱,ppi指數依然在創新低,還沒有看到真正的拐點,海外市場仍然存在二次探底的風險,加上疫情有可能還會繼續反復,流動性的寬松和改革措施會帶來一些結構性的機會,總體謹慎看待后市。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顯示,成立滿5個月且有業績記錄的16212只產品今年以來平均收益5.44%,其中有11822只產品今年以來收益為正,占比72.92%,另有756只基金年內收益超30%。八大策略中管理期貨策略繼續強勢領跑,復合策略與宏觀策略次之,相對價值策略也是緊隨其后。而值得注意的是,相對于單一策略,復合策略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投資機會,增強產品的收益來源。
實際上,在市場分化的背景下,更多的私募也愿意采取多種策略去博取不同市場和投資品種的波動收益,近年來復合策略私募產品發行數量與收益也是節節攀升。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1503只復合策略基金今年前5月平均收益為7.25%,其中71.79%的復合策略基金實現正收益。無論從平均收益,還是從正收益的比例來看,都是高于股票策略的。
在私募基金八大策略中,復合策略平均收益僅次于管理期貨策略,在高收益方面,復合策略最高收益更是秒殺股票策略私募冠軍,僅落后于管理期貨策略冠軍。今年復合策略前三分別是友檁投資旗下的友檁領五號,今年以來收益為619.92%。其次是鴻鵬資本旗下的鴻鵬資本-國士無雙價值精選一號,今年以來收益為348.3%;另外孚盈投資旗下產品孚盈山彪大潤一號今年以來收益160.99%;
對于復合策略的高收益特性,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告訴記者,復合策略因為債券、管理期貨、股票均有涉及,而且采用的投資策略也較為豐富。投資范圍廣,意味著投資機會也就多,無論市場機會偏向債券、股票或者期貨,復合策略均能把握住其中的投資機會,從而實現比較好的收益。豐富的策略則讓復合策略能夠充分利用好金融衍生工具,放大收益。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告訴記者:過去一周多時間大盤連續上攻,隨著人大會議后主要政策利好兌現,技術面進入重要窗口期,加上基本面和外部環境的較大不確定性,市場存在著一定的調整需要。大盤短期應該還是會維持區間震蕩整理的格局。這是因為大盤上方受到了疫情對經濟基本面沖擊、海外市場波動和外部環境不確定等因素的較大壓制,但同時底部也有中國經濟韌勁、流動性持續改善、特別是不斷推出的逆周期政策的有力支撐,大盤大幅下跌和上攻的概率和空間都不大??紤]到創業板注冊制、新三板精選層等資本市場改革措施可能在三季度推出,相對受益的科技成長板塊或許會有結構性機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