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7 23:16:25
6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每經記者 張卓青 每經編輯 張海妮
6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向企業合理讓利,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助力穩住經濟基本盤;要求加快降費政策落地見效,為市場主體減負。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必須在發揮好積極財政政策特別是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規模性政策作用的同時,加大貨幣金融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推動金融機構與企業共生共榮。
今年1月~5月,通過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等措施,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降低。下一步要根據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一是抓住合理讓利這個關鍵,保市場主體,穩住經濟基本盤。二是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決融資難,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和社會融資新增規模均超過去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今年前五個月的金融統計數據來看,央行通過降準、再貸款再貼現、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等措施,人民幣貸款新增近10.3萬億元,同比多增了2.3萬億元,企業綜合融資成本降低。社融方面,今年前5個月新增17.4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4萬億元,增量已經接近去年全年增量的70%。
對此,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稱,本次會議對信用規模進一步提出了增量要求。社融的增量已經接近去年全年增量的70%。這樣來看,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壓力不大。下階段,要繼續綜合運用降準、再貸款等工具,從量上滿足融資主體的資金需求,化解融資難問題。
此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強調,要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發放小微企業無擔保信用貸款、減少銀行收費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溫彬表示:“從去年經營情況上看,商業銀行共實現凈利潤1.99萬億元,盡管今年銀行經營壓力加大,但仍存在讓利空間。”
會議還指出,要遵循市場規律,完善資金直達企業的政策工具和相關機制。按照有保有控要求,確保新增金融資金主要流向制造業、一般服務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好發揮救急紓困、“雪中送炭”效應,防止資金跑偏和“空轉”,防范金融風險。
近期,央行為了保證信貸資金能直達實體經濟設立了兩項創新貨幣政策工具。
首先,在6月1日,央行會同多部門出臺了《關于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的通知》,人民銀行將使用4000億元再貸款資金,通過特定目的工具(SPV)購買符合條件的地方法人銀行在今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新發放的,且期限不少于6個月的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人民銀行按地方法人銀行實際發放信用貸款本金的40%提供優惠資金,期限為1年。
對此,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解釋稱,在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中創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實際上就是央行用4000億元的資金,向地方商業銀行發放的小微信用貸款的40%提供了零成本的資金。
另外,央行還會同銀保監會、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對中小微企業貸款實施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的通知》,規定對于2020年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小微貸款本金、2020年年底前存續的普惠小微貸款應付利息,銀行業金融機構應根據企業申請,給予一定期限的延期還本付息安排,最長可延至明年3月31日,并免收罰息。
同時為充分調動地方法人銀行積極性,人民銀行表示將創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來提供400億元再貸款資金,通過特定目的工具(SPV)與地方法人銀行簽訂利率互換協議的方式,向地方法人銀行提供激勵,激勵資金約為地方法人銀行延期貸款本金的1%。
對于央行此次新設立的兩大貨幣政策工具,溫彬分析表示,一方面能夠提升貨幣政策有效性,將資金精準作用于中小微企業,更好發揮救急紓困作用。
另一方面能夠對地方中小銀行形成激勵,緩解其短期經營壓力,更大力度地服務中小微企業。因此,下階段關鍵是政策的落地實施。此外,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要加大對資金流向的監控力度,確保不發生空轉套利和脫實向虛,切實引導資金流向制造業、中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
另外,此次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指出,要增強金融系統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能力和動力。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督促銀行完善內部考核激勵機制,提升普惠金融在考核中的權重。加大不良貸款核銷處置力度。嚴禁發放貸款時附加不合理條件。切實做到市場主體實際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貸款難度進一步降低。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