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15 16:49:19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葉峰
受到今年疫情的影響,以及愈發復雜的國際貿易關系,年初香港恒生指數出現了近25%的深跌。然而,像騰訊、阿里、美團這些代表新經濟行業的龍頭公司股價卻正在走出歷史新高,結構性的牛市已經擺在了投資者面前。
既然這些新經濟龍頭都是所謂的"核心資產",又是行業的代表,那么作為嗅覺敏感的投資者沒有理由不去參與。如果忽視這一輪新經濟牛市,就意味著錯失又一重大機遇。
投資者該如何把握呢?
屢創新高的新經濟牛市
要談到此次的新經濟牛,那還要看看港交所在兩年前埋下的伏筆。
早在2018年4月,港交所就表示將更新上市規則,內容主要就是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沒有達到主板財務資格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并且允許其他已上市企業在港股第二上市。
就是在這種關鍵性的改革之后,小米、美團、阿里巴巴等新經濟巨頭相繼登陸港交所,而網易和京東也在近期在港交所上市。此外市場還預期,在今年下半年會有更多的新經濟公司登陸港股。
在這些行業龍頭在港交所上市后,都走出了何等的走勢?我們來看一看:
可以顯著的看到,上述這些新經濟公司走出的牛市行情,遠遠跑贏了恒生指數的漲幅。另外,在眾多新經濟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及還有更多新經濟公司將赴港上市的預期下,港交所的股價也在近期創出了歷史新高。
這些代表新經濟的行業龍頭正在走出歷史新高,結構性的牛市已經擺在面前。而為何新經濟就能如此牛氣,中金公司就一針見血的指出:"在經濟增長面臨沖擊和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環境下,新經濟板塊繼續大放異彩,進一步拉大了與老經濟板塊之間的差距,這也契合我們持續看好中國消費和產業升級長期趨勢的判斷。"
另外,對于優秀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港交所也是大開綠燈。一般企業登陸港交所,一般會經歷遞交上市文件、聆訊、招股等環節,而近期一些新經濟公司則簡化了上述環節,在上市時間上也大幅壓縮。如網易在今年5月底才在港交所披露上市文件,而6月11日就正式上市了,上市時間之短,讓人嘆為觀止。而京東也同樣是"光速"趕在6.18在港股上市。
失真的恒指
對于我們判斷港股市場的大市,一般都是看恒生指數,就像我們看A股主要看上證指數一樣。但是此次恒生指數卻沒有反應此輪的新經濟公司強勢。這也是港股新經濟牛股已經出現,但是投資者感觸卻不是很深的原因。
(恒生指數近一年走勢圖)
可以看到,恒指在過去一年的走勢是震蕩向下的,即便近期來反彈但是也沒有達到年初的高點。事實上,在2018年初恒生指數就創下了33484的歷史高點,不過隨后開始回落,但是隨著2019年A股的那波小陽春漲勢,恒指也反彈了近兩成,不過隨后又由于全球貿易戰等原因再次回落。而已進入2020年,疫情對于市場的影響也反映在了指數上面,恒生指數足足下跌了25%左右。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就與恒生指數的編制規則有關。作為港股市場的龍頭指數,目前恒生指數由50只成份股(即藍籌股)的市值計算出來,并且由恒生指數公司按固定時間進行檢討,并公布成份股的調整。根據目前恒生指數成份股的構成來看,最為主要的還是金融和地產股,而作為新經濟的龍頭股中,只有騰訊在恒指成分股中。
還好恒生指數公司也認識到了這種情況,在今年5月份該公司也發布了,有關恒指應否納入同股不同權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的咨詢報告,討論把上述新經濟公司納入恒指成份股。
連線港股專家解讀新經濟牛
面對近期不斷崛起的新經濟公司勢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對話各路市場人士,解剖此輪的新經濟牛市。
香港第一上海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對記者表示,從不斷壯大的騰訊在香港上市,以至去年底阿里的來港第二上巿、小米和美團被納入港股通交易名單……,這些都標志著港股的結構已正在發生改變,新經濟股已成為港股的重要部份,而港股的估值亦會隨之而受到影響。
對于恒生指數的成分股問題,葉尚志還指出,港股恒指是有季檢的,每次都會檢查在港股上巿公司股份,計算其市值、流通性、行業代表性,來決定是否把他納入恒指。而目前,新經濟股騰訊早已被納入到恒指,也是目前市值占比最大的股份。編制恒指的恒生指數公司,在上半年已進行了市場咨詢,其他新經濟股龍頭,如阿里、小米、美團,有望在8月的季檢中,宣布被納入恒指。因此,目前恒指反映港股的表現參考性,略嫌有點不足但相信正在改善。
老虎證券合伙人過大江認為,從近期來看更多的優質互聯網公司登陸港股會為香港市場吸引更多的南向資金和部分國際資金。同時該券商投研團隊也指出,目前的恒生指數有一半權重在金融藍籌股上,其實并不是一個客觀反映二級市場的平衡指數。大金融股因為市值大、估值低的關系,也將恒指整體的估值拉低。5月18日,恒生指數公司宣布同股不同權公司及二上市公司正式被納入恒生指數、國企指數選股范疇,料今后將有更多重要的科技公司進入恒指,也將會更平衡地反映香港二級市場信息。另外香港新股市場也很火爆,首先與今年醫藥行業集體受熱捧有關,且與今年疫情后寬松的宏觀環境下流動性充裕有關。此外,二級市場的兩極分化更讓資金更熱衷于抱團追捧熱門標的。而冷門標的甚至都有募資失敗的。
另外,富途證券金融與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也對記者表示,香港市場也面臨著以下的狀況,第一是海外資金越來越多,第二是香港市場是全球估值最低的市場之一,目前內地企業市值在港股總市值中的占比高達70%,如果A股迎來牛市,勢必會導致香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帶動香港市場往上走。也就是說,假如A股是一輪大牛市,則港股市場也應該會迎來一輪大牛市。再加上香港上市新政的推出、外部環境尚不明朗,很多在美上市的優質科技公司都紛紛選擇回港上市。從去年和上半年已經可以看到阿里、京東、網易赴港二次上市,預計下半年還將會有越來越多公司回歸,從而直接帶動整個香港市場的繁榮。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師張憶東也表示,港股市場近年來改革創新相關機制,吸引新經濟的核心資產來港上市。港股整體市值結構從量變到質變,當前已經加速實現科技行業主導。港股市場的科技行業市值占比2020年2季度已經升至35%,金融占比僅為17%。中概股回歸潮將加速港股和恒指"脫胎換骨"、提升港股的配置吸引力。另外張憶東還指出,恒生指數將擺脫"估值洼地"標簽,進入"新核心資產"驅動的時代。
抓住上漲主升浪
既然這些新經濟龍頭都是所謂的"核心資產",又是行業的代表,那么作為嗅覺敏感的投資者沒有理由不去參與。
對于機構或者擁有港股證券賬戶的投資者來說,直接去買那些港股標的就沒有任何難度。而對于擁有已經開通了港股通權限A股賬戶的投資者來說,可以交易騰訊、美團、小米這樣的已經納入港股通標的的股票,但是上市不久的一些股票如網易、京東就不能交易了。
對于A股投資者來說,只要賬戶里的資產達到了50萬就可以開通港股通權限。而要開通港股賬戶,隨著互聯網券商的興起,也較之以前方便了不少。以頭部互聯網券商(如富途證券、老虎證券等)為例,只要下載相應公司的交易APP,花幾分鐘即可注冊開戶成功,但是仍需要投資者通過香港銀行卡入金,才能進行交易。
另外,對于既沒有開通港股通權限也沒有港股證券賬戶的投資者來說就不能參與進來了嗎?事實上,有很多投資了新經濟港股的基金可以供眾多普通散戶選擇。投資者只要看基金的持股情況,里面多是這些新經濟港股公司的,就間接買入了新經濟的股票。
上圖為持有港股股票并近期表現較好的基金名單(包括QDII),數據來自wind
除此之外,買入新經濟行業指數也是一大捷徑。目前恒生指數公司也推出了恒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以及恒生中國新經濟指數等對應新經濟公司的行業指數,而有些指數的行業基金也已經推出。買入這些行業指數基金,就不會再鬧"跑不贏指數了"。其中,從恒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的成份股來看,包括了70只港股新經濟公司,其中包括了騰訊、美團、瀚森制藥、金山軟件等等知名企業。
(圖為恒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近一年來的走勢圖)
最后,港股打新也是近期取得較好收益的手段。相比A股,港股的打新中簽率會高出很多,而近期隨著新經濟牛市的推進,很多公司的打新收益率也非常不錯。
不過目前港股打新必須擁有港股證券賬戶,港股通賬戶還不能參與港股打新,港股打新甚至還可以向券商融資申購,減少資金壓力。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