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18 09:27:27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李少婷 每經編輯 魏官紅
昔日的行業龍頭業績出現“首虧”;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盈利者”是手套生產企業;而賣豬的拼過了賣房的,2020年上半年的“盈利王”或花落豬企……
疫情半年考之下,A股上市公司交出了與往年相差甚遠的成績預測單。
截至7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盤點發現,滬深兩市已有近1500家企業披露了中期業績預告。其中,過半公司發布了負面業績預告,但不乏有公司一邊業績虧損,一邊股價猛漲。在危機并存之下,也有同期連虧6年的企業在今年逆風翻盤。
疫情之下,哪些公司業績虧損嚴重?哪些公司能乘風破浪?又有哪些“黑馬”公司出現?
A股上市公司半年考成績預測單最強解析來了!
A股疫情大考:
負面業績預告過半,255家公司現首虧
冰封、寒冬、沖擊……今年上半年以來,這些詞語伴隨著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在多個行業的描述中。
A股上市公司,作為行業中較為頭部的企業,也面對著危機并存的挑戰。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12時,兩市共有1494家公司發布了2020年中報業績預告,披露率約為38.35%。
記者統計發現,發布正面預告(扭虧、略增、預增、續盈)的公司僅占39.29%,發布負面預告(首虧、續虧、略減、預減)占比則達到了50.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255家公司出現了首虧(凈利潤同比由盈轉虧),還有223家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預減)。但同時,或許疫情給一些公司帶來了機遇,326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大幅上升(預增),另外,96家公司迎來扭虧。
首虧超10億:
萬達電影、泰禾集團響起業績驚雷
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首虧的上市公司中,預計凈利潤虧損最大的是院線龍頭企業萬達電影和福建上市房企泰禾集團。二者都在公告中表示,業績變動原因主要受新冠疫情影響。
預計上半年虧損15億元至虧損16億元的萬達電影,在今年遭遇了近半年時間的線下影院停業,多部電影未能如期上映。
另外,預計虧損14.6億元至虧損18.6億元的泰禾集團則遭遇了疫情之下樓市驟然冰封的情況,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泰禾集團無集中交付的房地產項目。
除了預告領虧兩市的萬達電影、泰禾集團,虧損金額排名前10的首虧公司中,還有另一家房地產企業,兩家醫療服務類公司、一家光學光電子公司、一家石油化工企業、一家化學原料類企業、一家稀有金屬類公司及一家畜禽養殖企業。關于公司的首虧原因,這些公司幾乎都提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與業績預告相對應的是,這些預計虧損至少超過3億元的公司,上半年股價都為累計下跌。
蹭熱點、概念股:
這些公司業績虧損但股價上漲
盡管在255家首虧公司中,大多數公司今年上半年股價都出現了下跌,但仍有62家公司一邊業績預虧,一邊股價上漲。
其中,未名醫藥上半年股價漲幅高達293.78%。但其半年報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業績首虧,凈利潤約為虧損9998.15萬元至虧損6665.43萬元。
對于業績變動,未名醫藥僅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導致公司業績下降。
而在年初,蹭上疫苗熱度的未名醫藥股價曾一路上漲,2020年1月初至6月3日,未名醫藥股價上漲約370%。不過在此之后,未名醫藥澄清其與新冠疫苗研制單位無股權關系,而未名醫藥股價漲勢也因其信披違規、控股股東違規被點名等諸多問題被曝出而急轉而下。
同樣上半年業績預虧但股價漲幅達到了129.21%的奧特佳,則是特斯拉產業鏈和新能源車概念股。
今年4月份,奧特佳公司董事會秘書竇海濤曾表示,今年是汽車行業極為艱困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產銷量大幅下降。盡管如此,特斯拉產業鏈和新能源車概念個股仍受資金熱捧,今年上半年,受特斯拉概念異動拉升,奧特佳多次跟漲。
復工延遲致業績遭殃
疫情之下亦有藥企被“誤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中報業績預減或略減的企業(注:凈利潤為正)共計336個,占總體的22.49%,集中在5個行業。其中,化學制品行業中預減或略減的企業數量占比最大。
記者分析發現,作出負面預測的化學制品企業,不少是受到復工延遲的影響。例如,高爭民爆坦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公司、子公司及上下游企業復工延遲,交通限制導致人員返崗受阻以及原料、產品無法正常運輸,民用爆破器材銷售量大幅下降。還有12家企業直言,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復工延遲影響了其半年業績。
另外,有10家預減或略減的企業在虧損的邊緣試探,它們來自10個不同的行業,但都解釋稱,新冠肺炎疫情給公司業績帶來了負面影響。其中,科倫藥業表示,一季度醫療機構非疫情科室未正常開展診療工作,導致公司輸液產品銷量同比大幅下降,二季度預計仍處于恢復階段,預測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約0萬元至36413.22萬元,下降50.00%至100.00%。
預減或略減的企業中,“家底最厚”的是格力電器,其預測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約63億元至72億元,同比下滑54%至48%。盡管格力電器同比下滑近一半,但仍是同類企業中盈利能力最強的,比位居第二的華菱鋼鐵凈利潤高出不止一倍。
扭虧中的戰斗機:
疫情壓力也不能阻擋“披星戴帽”賣資產
今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的共有96家公司,占統計總數的6.43%,在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之下,實屬不易。表現最為突出的行業是專用設備、汽車零部件和房地產開發。
專用設備行業中,直言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有4家公司。其中,*ST海源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為1500萬元至1800萬元,公司生產銷售受疫情較大影響,營業收入同比有所下降,扭虧是通過處置大額資產,取得約3500萬元的非經常性損益實現的。
扭虧為盈最“驚險”的有4家企業,他們的預測凈利潤最小值為0,分別是博云新材、棕櫚股份、藍黛傳動和鈞達股份,其中有兩家屬于汽車零部件行業。
最艱難的則是鈞達股份,這家企業預測其上半年凈利潤最高值為500萬元,高于博云新材預測的300萬元,但鈞達股份處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大的汽車行業。
據鈞達股份介紹,受疫情及汽車行業下滑的影響,一季度銷量下降,二季度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汽車行業逐步復蘇,銷量較一季度大幅增加,加上開源節流的作用,才得以扭虧。
同期連虧6年后逆風翻盤:
防疫需求順風車帶飛這家企業
在96家扭虧企業中,股價同步上漲的有47家,其中股價漲幅最大的3家企業分別是九安醫療、藍思科技、亞瑪頓。
九安醫療此次扭虧還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該公司從2014年開始,中期凈利潤一直為負,但今年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約2.3億元至2.8億元,創上市以來新高。究其原因,防疫需求帶來的銷量大增以及市場拓展功不可沒。
據九安醫療介紹,其從2020年3月中旬開始向國外出口額溫計等防疫產品,由于疫情期間遠程醫療的需求增加,其物聯網產品如血壓計、血糖儀、血氧儀、體重秤等產品在海外的銷量也在增長。
相較于九安醫療今年上半年的順風順水,同樣扭虧的*ST勝爾卻遭遇股價累計下跌61.5%,該公司預計上半年業績為900萬元至1350萬元,主要是由于2019年同期旗下企業轉讓資產,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9804.74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統計數據來看,“披星戴帽”的企業遭受投資者更為嚴格的審視,即便是扭虧為盈,股價也可能是一路向下。在此次扭虧為盈的企業中,股價下跌的49家公司里有24家都有特殊風險提示。
醫療行業大展光彩
但最賺錢的還是養豬企業
有三成公司在盈利的情況下同比有所進步,今年半年報預增或略增。這些企業相對集中于化學制品、計算機應用和醫療器械三大行業,共計89家,其中有73家公司的股價也獲得了上漲。
從數據上來看,醫療器械行業明顯獲得了投資者最大的認可。另外,在所有預增或略增企業股價漲幅前5名中,有4家來自醫療器械行業,競爭力頗強。
生產一次性手套的英科醫療預計上半年凈利潤約19億元至21億元,同比增長2581.8%~2864.1%。
英科醫療表示,在防疫需求下,全球一次性防護手套需求激增,公司一次性防護手套產品售價有較大增長。英科醫療獲得如此巨量的增長也源于其“提前布局”——2019年8月起,英科醫療安徽生產基地陸續有PVC手套生產線和丁腈手套生產線投產。
可盡管醫療器械行業企業表現出眾,盈利王的位置最終落在了生豬養殖企業。
溫氏股份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約40億元至42.5億元,同比增長189.24%~207.32%,在預增和略增企業中排名第一。新希望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31.5億元至32億元,同比增長101.68%~104.88%,排名第六。
記者手記丨疫情對上市公司的負面影響正在退去
過去的這半年時間,一直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籠罩之下,極其特殊的影響因素也給A股市場帶來了大不同于以往的背景音符。
盡管半年報業績尚未正式披露,但透過已披露的業績預告可以發現,疫情之下的上市公司成績單必然將有明顯的分化。
不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趨勢下,其負面影響對于多數行業而言,正在逐漸退去,上市公司或已調整好姿態應對“新常態”,或已從低谷時期爬上岸,而跟不上節奏的企業,終將難逃被投資者拋棄的命運。
需要提醒的是,一些乘著防疫需求東風,業績同比大漲數十倍的企業,需要盡快考慮如何趁機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免再落業績顛簸如正弦函數的沉疴。
記者:宋可嘉 李少婷
編輯:魏官紅
視覺:蔡沛君 劉國梅
排版:魏官紅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