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7-22 12:45:43
更多具有國際化視野、能夠進行跨文化溝通的人才必然是市場主流,尤其是當中國開始擁有越來越多自身的高技術含量的供應鏈。無論從理工科或商科的角度來說,擁抱全球化的方向依舊非常重要。
每經記者 文巧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2020年高招季即將進入志愿填報時間。如果你有志于填報財經專業,今日起,“財經媒體第一大V”每日經濟新聞將聯合國內數十所知名財經院校,在三天時間內舉辦共計30場接力直播,為即將踏入大學校門的高考學子帶來“財經第一課”,解答招生政策、志愿填報相關問題。
7月23日,由“財經媒體第一大V”每日經濟新聞傾力打造的中國財經院校報考權威平臺——“每日經濟新聞·直通商學院”(下稱“直通商學院”)將正式上線,帶來更多包括精準薦校、成長規劃及職業進階等在內的報考咨詢和信息服務。
今日,法國里昂商學院副校長王華在做客直播間時,為考生和家長對工商管理專業進行了的深度解讀。對于即將步入大學殿堂的考生,王華還給出兩點建議,一是提高獨立思考能力,二是加強行動主義。以下為王華的分享節選:
在工商管理這一個大的背景下,無論同學們未來選擇理工科、文科還是醫科,到了職業生涯的某一個節點,最終都會遇到管理的問題。
對于絕大多數的人來說,職業發展都可以概括為一個“T”字模型。也就是說,有一部分人可能會走上專業人才的道路,在垂直領域逐步往上發展。比如,理工科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擔任技術人員,分為不同級別,成為技術領域的專業人員。對另外一部分人來說,當職業生涯到了某一時刻,也有可能從一名技術工程師成長為管理整個項目和其他工程師的人員。
從商學院角度來看,整個就業市場人才發展的培養有兩條路徑。一個是垂直領域,也就是從本科開始讀商科,往上再繼續讀商科碩士。
另一條路徑則是,本科之后進入職場,當工作三五年之后,如果認為當前的積累已經無法支撐未來的職業發展,此時可以選擇MBA課程,幫助自己從一個狹窄的領域開始拓寬,學習和理解企業各個層面的知識,包括人力資源、信息系統、供應鏈以及數字化轉型等等。而當工作八年十年之后,EMBA課程可以幫助你從戰略思維的方面來進行提升,包括領導力、全局思維等方面。
1.數字化經濟時代= AI +EI+CI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經說得非常多了,大數據、數字化鏈條都屬于這樣一個范疇。Python、數據分析和產業洞察等會成為新的標準化的技能版塊,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講,也已經成為新知識版塊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EI(Emotional Intelligence),也就是情商。在未來商業化的世界中,要處理的是更為復雜的事情。一方面,硬科學知識很重要,另一方面,如何組建團隊、實現積極的溝通也至關重要。同學們在課外可以學習一些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和實踐。此外,還要注重學校內外的各種社交活動,因為在職場中,擁有跨團隊的溝通技能是必需的。
CI(Co-Intelligence),即聯合眾創。一項復雜的項目管理背后,往往都匯聚了不同學科的人才一起解決問題。比如,一部智能手機的產生也是得益于多學科的交叉合作,背后除了IT工程師之外,還有人類學家、行為學家以及設計師的參與。
在真實的商業場景中,有一個例子是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一個造車的和一個做互聯網的,合作進行了一個互聯網汽車項目——斑馬網絡,現在市值已經數十億。但是在背后,實際上存在一個問題,造車人和互聯網人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工商管理人才就會成為一種連接器,避免不同行業“雞同鴨講”的情況,從而進行跨學科溝通。
2.企業社會責任將越來越重要
在當下,包括環境保護在內的各種企業社會責任,會逐漸從一個邊緣化狀態變成主角狀態。比如說,以前公司出報表往往只有財務年報,現在則要求增加企業社會責任相關報告。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氣候變暖等問題給全球經濟帶來沖擊的當下,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大家對于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全社會性的問題越來越關注。
而當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重視社會責任感,同時政府通過政策制定給予企業更多約束,一些新的就業機會就會產生,這也可能會成為未來新興職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
3.全球化仍然是趨勢
實際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到來之前,有關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博弈就已經開始,只是通過疫情進一步地被放大。隨著逆全球化的聲音越來越大,工商管理專業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呢?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首先大國崛起這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而通過進博會、一帶一路倡議等也可以看出,中國進一步開放的信號是非常強烈的。
更多具有國際化視野、能夠進行跨文化溝通的人才必然是市場主流,尤其是當中國開始擁有越來越多自身的高技術含量的供應鏈。無論從理工科或商科的角度來說,擁抱全球化的方向依舊非常重要。
因此,對于同學們來說,外語技能是必備的,除英語外,有時間也可以涉獵法語、西班牙語等。此外,大家還需要去主動接觸不同背景的人,去包容不同的觀點、想法和行為方式。
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的沖突中,我還有一點建議,培養歷史思維。當越來越多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如何才能體現人的價值?那就得從文學與藝術、世界文明、道德與哲學思考以及公民意識與社會分析等等方面去尋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