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06 21:12:48
每經編輯 步靜 李凈翰
8月6日,財政部與央行發布了重磅報告!
6日晚間,央行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央行表示要發揮貨幣信貸政策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尤其強調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 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央行還表示,通過加大信貸、租金、稅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激發餐飲企業活力,更好發揮其在保就業、保主體中的作用。
圖片來源:央行官網
同日,財政部發布《2020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報告提出,將財政赤字率從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規模比2019年增加1萬億元,達到3.76萬億元,穩定并提振市場信心。
圖片來源:財政部官網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攝(資料圖)
8月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要點如下:
1. 二季度,央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靈活運用降準、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平穩運行,穩定了市場預期。
2. 要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金融形勢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堅持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與可持續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綜合運用并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平穩發展。多渠道做好預期引導工作,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3. 推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有序推進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為經濟發展和穩企業保就業提供有利條件。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科技和產業形成良性循環和三角互動,協調好本外幣政策,處理好內外經濟平衡,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4. 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5. 下一步,應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導向,在傳承、創新的基礎上,提高餐飲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促進餐飲業提質增效。一方面,通過加大信貸、租金、稅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激發餐飲企業活力,更好發揮其在保就業、保主體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推動餐飲業信息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培育更多規模化連鎖品牌,改進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
6.股票市場指數回升。6月末,上證綜合指數收于2985點,比3月末上升8.5%;深證成份指數收于11992點,比3月末上升20.4%。股票市場成交量明顯增加。上半年,滬、深股市累計成交89萬億元,日均成交7603億元,同比增長29%。股票市場籌資額同比下降。上半年累計籌資3339億元,同比下降8.7%。
財政部在報告中表示,2020年上半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中國經濟運行面臨巨大挑戰。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頑強拼搏,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呈現穩定轉好態勢。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實現了全面復工復產,上半年國內經濟先降后升、穩步復蘇,二季度以來經濟運行逐月好轉,主要指標恢復性增長,積極因素明顯增多,就業民生保障有力,市場預期持續向好,社會發展大局穩定。2020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長3.2%。
財政部指出,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財政部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認真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要求,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措施,概括起來主要是發出一個“信號”,做好四個“對沖”:
一是適當提高赤字率,明確發出積極信號。將財政赤字率從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規模比2019年增加1萬億元,達到3.76萬億元,穩定并提振市場信心。
二是適度加大政府債券發行力度,增加政府投資,對沖經濟下行壓力。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2019年增加1.6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截至7月31日,地方政府已發行債券37586億元,其中一般債券12902億元、專項債券24684億元。截至7月31日,抗疫特別國債已累計發行10000億元。上半年,完成一般國債發行22525.1億元。開展國債做市支持操作6次,涉及券種13只,操作額114.4億元,其中隨買3只國債10.2億元、隨賣10只國債104.2億元。
三是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對沖企業經營困難。在繼續執行去年出臺的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的同時,強化階段性政策,出臺實施支持疫情防控保供和復工復產的稅費政策并延長執行期限,延緩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延長階段性減免社保繳費政策。預計全年為市場主體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
四是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對沖基層“三保”壓力。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增長12.8%,支持地方尤其是困難地區正常運轉。新增加的財政赤字和抗疫特別國債資金全部安排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加快直達資金預算下達。6月底前已將具備條件的直達資金全部下達地方。五是加強預算平衡,對沖疫情減收影響。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大力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切實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和重點領域支出。加強預算平衡和政府債務管理,增強財政可持續性,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財政部表示,按照這一部署要求,各級財政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從“質”和“量”兩方面發力,科學研判財政形勢,合理編制財政預算,系統謀劃財政工作,做好財政支出力度的“加法”、政府過緊日子的“減法”、提質增效的“乘法”、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隱患的“除法”,促進實體經濟紓困發展,支持打贏三大攻堅戰,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兜牢“三保”底線,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財政部官網、央行官網、每經APP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