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07 18:20:39
目前,醫美行業面臨嚴峻的發展形勢:黑醫美數量依然龐大、行業自律任重而道遠;互聯網已成為黑醫美的溫床,機構和垂直醫美平臺越正規越不掙錢;抗衰老、非手術類是黑醫美的重災區。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當醫美項目在顏值經濟的推動下向大眾化發展時,黑醫美卻依然是行業痼疾,而隨著醫美行業線上化的進一步深入,線下黑醫美也開始有染黑線上的趨勢。
在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啟動兩個多月后,8月6日,新氧科技副總裁、風控委員會負責人張力明在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首階段情況及趨勢發布會上,首次對外披露了醫美行業自律行動的階段性成果。
新氧科技副總裁張力明在發布會現場分享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趙雯琪 攝
數據顯示,自5月21日以來,新氧平臺累計攔截問題機構58家,疑似違規或超范圍執業醫生14685人次,涉嫌違規、違法醫美商品12099例,總處理違規內容29729條。此外,新氧還處理違規日記9180篇、處理未打碼日記1743篇、違規總封號351個。
張力明表示,目前,醫美行業面臨嚴峻的發展形勢:黑醫美數量依然龐大、行業自律任重而道遠;互聯網已成為黑醫美的溫床,機構和垂直醫美平臺越正規越不掙錢;抗衰老、非手術類是黑醫美的重災區。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秘書長朱美如表示,唯有第三方平臺、醫美機構、整形醫生、新聞媒體和消費者端持續參與到醫美行業自律行動中,才能推動醫美行業的線上化、平臺化、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可以看到的是,當醫美項目帶來了變美捷徑時,黑醫美無疑是求美路上的絆腳石。
在發布會上,黑貓投訴負責人高軍委對外分享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黑貓平臺醫美類投訴量達1980單,涉及商家112家,回復率75.91%,完成率70.10%,而投訴的主要問題集中在虛假宣傳、整形失敗、無法退款、捆綁貸款等方面。
與此同時,三大類醫美行業問題正在凸顯。首先,正規醫美機構對于線上客訴關注度不夠;其次,線下黑醫美存在染黑線上的跡象;最后,消費者對于正規的醫美機構、常規的醫美嘗試,存在很大的消費認知誤區。
2018年衛健委統計年鑒顯示,整形外科??漆t院醫師(含助理)數量僅3680名。但從目前醫美行業來看,“無證行醫”、超范圍行醫的醫生和機構數據依然龐大。
在新氧平臺攔截的案例中,不具備獨立行醫資質的醫師、醫師超執業范圍經營、未提供醫師資格證或醫生執業證、衛健委無醫生備案信息、醫生簡介存在重大虛假宣傳信息成為排名前五的問題類型。而問題機構存在的排名前五的問題為營業執照信息與國家衛健委不統一、機構資質不合格、科室資質不合格、機構簡介存在夸大虛假宣傳信息、衛健委無機構備案信息等。
“我們在調研時發現,醫美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催生了很多行業亂象,給大眾的消費決策帶來困擾。”艾瑞咨詢高級分析師賴貞在解讀數據時介紹,“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而非法經營的醫美店鋪數量超過8萬家,合法醫美機構僅占行業的14%。在合法的醫美機構中,依然存在15%超范圍經營的現象。”醫療美容的違規、違法行為增多,會造成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顏值重創、經濟受損、心情受傷。
此外,當線下黑醫美猖獗之時,隨著醫美線上化進一步深入,黑醫美也正在“染黑”線上。
在分享新氧科技在過去兩個多月里攔截的不合規項目案例時,張力明表示,多項國內未審批針劑在網上隨處能搜索并注射,雖然黑醫美的源頭和主體在線下,但是有染黑線上的趨勢。
而在這種趨勢下,線上醫美平臺也成為根治黑醫美的重要陣地。張力明介紹,新氧從誕生之日起一直與黑醫美在斗爭,并且不斷完善平臺審核,從資質審核、內容審核、商品審核,到內容違規信息風控模型庫,不斷完善風控細則。
與此同時,新氧還通過用戶風險指數、機構風險指數來加強行業監管,維護行業規范有序的發展環境。目前依托標準流程化的履約管理,新氧從預防、投訴、處罰三個環節保障商家履約,中國醫美行業“防火墻”已初步成型。
新氧科技CEO金星曾表示,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可能會對醫美行業的監管提供新思路。在過去的監管中加入互聯網思想,可以幫助實現行業監管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醫療美容產業的線上化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我們要吸取互聯網發展的經驗,眾所周知,管理一家線上產業平臺的效率要比管理數萬、數十萬線下機構高得多,因此,把產業搬到線上去,是整個行業規范發展的關鍵。”金星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