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14 21:36:42
區別于近年阿里對“四通一達”的頻頻入股,跨越速運因為擁有航空網絡、主打高時效,并始終堅持直營模式、服務于B端企業,在業界素有“小順豐”之稱。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京東物流終于也出手了。
8月14日,京東集團(9618.HK)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京東物流將以總對價30億元收購跨越速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跨越速運”)的控股權益,預期該交易將于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
區別于近年阿里對“四通一達”(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的頻頻入股,跨越速運因為擁有航空網絡、主打高時效,并始終堅持直營模式、服務于B端企業,在業界素有“小順豐”之稱。
除此之外,上一次如此這般激起行業浪花的收購事件,還要追溯到2017年蘇寧耗資42.5億元全資收購天天快遞。
至此,以“貓狗獅”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零售巨頭們,落子的物流版圖和戰略意圖都愈加清晰。市面上看得見的好的物流標似乎也幾近被瓜分完畢。
不過,中國整個快遞物流市場大的兼并重組潮遠未結束。即便To C端以“通達系”為代表的頭部效應愈發明顯,但新零售場景的多樣性,在末端配送和下沉市場,仍在不斷催生新的需求和變量;而To B領域的行業集中度更是極低,CR10不足1%,如果以京東物流對跨越速運的控股為新原點,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公告顯示,京東物流與跨越速運最終協議已于2020年8月簽訂,京東物流以總對價30億元收購跨越速運現時股份及認購跨越速運已發行新股份進行。
不過,據跨越速運方面表示,和京東物流達成戰略合作后,其仍將保持自身品牌、財務、人事和企業運營等方面的完整獨立性。業內甚至不乏聲音寄望兩家企業未來分別獨立上市。
這一點頗為出乎意料。
跨越速運成立于2007年,以航空貨運業務起家。相較于快遞物流市場的老牌勁旅順豐、“通達系”等或許尚屬后起之秀,但與同樣自2007年開始自建配送隊伍的京東物流恰好同歲。
在過去的13年里,受限資本和市場規模競爭,跨越速運一直未能躋身第一梯隊。但公開資料顯示,跨越速運目前擁有全貨運包機13架,僅在華南地區就搶占了70%的腹艙資源,并與國航、南航、東航等國內十余家主要航空公司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此外,跨越速運還擁有貨運汽車1.7萬輛,服務網點超3000家,覆蓋城市超500個,日均處理超30萬票。
顯然,強大且稀缺的航空動力網絡,以及區別于“通達系”深耕2B領域、服務企業客戶積攢的大量優質B端資源,或許是跨越速運最吸引京東物流的地方。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跨越速運在2018年曾經獲得紅杉資本、普洛斯、鐘鼎創投等戰略投資。此后,在2018、2019兩年也曾接連入選胡潤研究院發布的相關獨角獸榜單,估值200億元左右。
而從此次公布的收購金額來看,或許是經歷2020年疫情沖擊、或受其他經營影響,跨越速運的估值縮水明顯。從這個角度來說,京東物流能夠以30億控股昔日估值200億元的“獨角獸”,也不失為一筆劃算的買賣。
尤其,京東物流IPO傳言由來已久,從今年京東集團旗下京東數科、京東健康接連明確的上市節奏來看,京東物流IPO更可謂箭在弦上。
在IPO前夕控股素有“小順豐”之稱的跨越速運,對于京東物流講好資本市場故事無疑是個巨大加分項。畢竟,讓人記憶猶新的是,當年順豐作價433億元A股借殼時,相比申通、圓通借殼時的作價總和(344億元)還要高。
當然,對于跨越速運來說,在當下如此殘酷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要想生存和突圍,既有著十分迫切的融資需求,又必須考慮戰略資源的匹配。據業內消息人士透露,此前菜鳥、中通也都曾參與過融資洽談。相對而言,無論是價錢、獨立空間還是資源匹配度,京東物流無疑都是更好的選擇。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區別于阿里對以電商件為主的“四通一達”的入股,京東物流歷來的投資版圖包括控股跨越速運,更側重的都是供應鏈和B端客戶資源建設,但此番收購產生的蝴蝶效應,又是密切而廣泛的。
一方面,京東物流自獨立以來不斷求變,從企業物流到物流企業,不斷以開放姿態對外輸出,尋求更多的“共生”伙伴,其實和阿里一樣,也都是在構建自己的“集群效應”。
這在以“貓狗獅拼”為代表互聯網零售巨頭角逐愈發激烈的未來,無論之于商流還是物流,無論之于B端還是C端,都十分重要。誰的集群效應越大,供應鏈優勢就會越發明顯。
同時,就在宣布控股跨越速運的前一天(8月13日),京東快遞宣布全面啟動時效大提速計劃,核心城市群互發24小時達100%覆蓋,共涉及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廣東等十余個省市的近百個城市。
未來,跨越速運能給京東物流帶來的顯然不僅是B端供應鏈優勢,其現有的航空動力網也將進一步幫助京東物流在C端時效體驗上構筑更深的護城河。
不過,京東物流的最核心產品還是他的供應鏈服務,即便是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的京東快遞,其更大價值也還是在于對京東物流核心供應鏈產品的入口價值。未來,這種交融性還會持續增強。
另一方面,正如此前多位物流投資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強調,中國國內2B物流行業集中度還極低,CR10<1%(行業前十位的企業占行業總產值少于1%),對比美國的CR10>10%,可以判斷未來會有極大的整合空間,資本仍將繼續推動這個萬億級市場的整合進程。
值得一提的是,啟信寶數據顯示,今年6月30日,跨越速運注冊資本從4.68億變更為5.67億,并且,多位投資方的持股比例上升。其中,紅杉資本的持股比例從3%上升到9.47%,鐘鼎資本的持股比例從1.64%上升到5.18%。顯然,這起收購案背后亦少不了資本的助推。
在此背景下,京東物流控股跨越速運,可以說在2B物流領域明確作出了搶跑姿勢。但發令槍響,選手眾多,誰都不會愿意放過拔得頭籌的機會。競速可想而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