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區域經濟

          每經網首頁 > 區域經濟 > 正文

          深圳40年?成就綜述丨深企高質量發展背后:公平的營商環境造就深圳活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4 08:20:33

          從某種程度上說,深圳改革開放的40年,便是深圳企業飛速發展的40年。深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意識是內因,企業家有追求創新和資本增值的巨大動力,深圳開放自由及逐步完善的營商環境是外因,不斷完善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二者合力之下,給深圳企業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編輯 張海妮    

          深圳。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果要評價一個城市的發展后勁,恐怕要看其主流企業的地位和發展實力。

          40年來,深圳在不同階段誕生了一批又一批與技術進步和消費升級同步的全國乃至全球同行業領先企業,創辦于上世紀80年代的有華為、中興、創維、平安、招商銀行等;創辦于上世紀90年代的有騰訊、比亞迪、邁瑞生物、華大基因等;創辦于2000年后的有大疆、光啟、柔宇、優必選、光峰科技等,這些企業如今在各自領域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經理人雜志》曾這樣總結深圳企業的四個特點:第一,全國乃至全球行業領先企業多;第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先企業多;第三,本土新生成長企業多;第四,有影響力企業和企業家多。是什么原因成就了深圳企業?一方面,深圳國企與民企相融互補、共生發展;另一方面,深圳打造了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成為深圳企業抵御經濟風險的底氣。

          國企民企相融互補

          在深圳,可以看到國企和民企之間相對合理的分工、布局,深圳的國企民企之間已建立起相融互補、共生共贏的良好發展生態。

          早些年,深圳國企就已全面退出了市場競爭性領域,只保留自來水、燃氣、農產品、能源等保障城市運行和基本民生的一批企業。即便保留的這些企業,還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部分企業通過引入外資、混合所有制的方式,與國際接軌,并率先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

          當前在深圳,民營企業的數量占比已超過96%,稅收貢獻超六成,但不可忽視的是,國有企業提供了高質量的民生保障,還在利潤水平和服務現代化水平上走在全國前列。數據顯示,1979年~2019年,深圳國有經濟以年均28.7%的增速,實現了總資產增長2.46 萬倍;2019年,深圳市屬企業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上繳稅金創“六個歷史新高”。

          今年8月10日,《財富》雜志2020年世界500強榜單發布,8家深圳企業入選,平安、華為、正威、騰訊、萬科等較去年排名均有所上升,尤其是華為,盡管遭遇了巨大的挑戰,但仍然保持了上升勢頭,由去年的第61位升至今年的第49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比2019年新增一家,新晉企業為深圳市屬國企深投控。

          新上榜的深投控,在500強中排名第442位,成立于2004年,目前業務主要集中在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板塊,是深圳首家上榜的國有獨資企業。一家如此年輕的市屬國有企業,不僅為中國500強企業陣容增添力量,更顯示出深圳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后,發展方式的現代化,國企民企同步并進。

          國企民企相融互補、共生發展還有另一重要體現,2018年,一批經營狀況良好的深圳制造類上市公司出現股權質押平倉危機,隨后,深圳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由深投控旗下公司出手,以股權債權兩種方式,用市場化手段幫助一批符合規定的民營企業渡過難關。事實證明,這個決策及時正確,保住了深圳一批實體經濟的家底。今年疫情期間,深圳國企更是率先行動,免除其在全國范圍內自有的科技園區、工業園區里非機關事業單位、非國有企業租金、管理費、停車費等,與民企共渡難關。

          此前,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官網公布《深圳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其中一個重要看點就是:擬廢除妨礙統一市場與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并提出,不得制定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實行歧視性待遇的政策措施,這更是進一步凸現“國企民營都是企,手心手背都是肉”的主張與立場。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上世紀80年代,袁義軍就率先來到深圳,先后任職于深圳某大型國企做財務會計方面的工作,也曾在深圳市審計局任職。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袁義軍即開始對財務軟件的研究,2008年,他辭職離開國企,創辦了一家叫方圓興業的財務軟件公司。談及離開穩定的國企選擇創業,袁義軍說,深圳提供了有利于企業發育發展的營商生態,有適合創新創業的土壤與環境。

          原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思平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深圳沒有名牌大學,也沒有國家級研究機構,但是在改革開放中,深圳高科技企業卻蓬勃發展,成為全國領先的創新型城市,根本原因是深圳幾十年來堅持市場經濟取向的改革,是在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民企與國企、自主創新與對外開放等方面大膽探索和實踐,并取得一系列制度創新成就。

          “在深圳企業發展過程中,政府給了一些必要的支持,但總的來說政府并沒有為他們提供多少資金、提供大量土地,政府主要是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服務體系。在這種市場競爭機制和良好服務體系的大環境下,深圳的民營經濟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起步,(上世紀)90年代成長,21世紀初隨著(中國)加入WTO后的快速崛起,進而成就了深圳高科技的輝煌。”張思平總結道。

          確確實實,從某種程度上說,深圳改革開放的40年,便是深圳企業飛速發展的40年。深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意識是內因,企業家有追求創新和資本增值的巨大動力,深圳開放自由及逐步完善的營商環境是外因,不斷完善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逐步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二者合力之下,給深圳企業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時曾這樣說:深圳企業家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創新,敢闖;第二個特點是務實。眾所周知,廣東企業,尤其是深圳企業,其創始人來自五湖四海,因此更加務實、低調、不忽悠,不畫大餅,說到的就盡力做到。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開放,因為來自五湖四海,沒有本位主義和保護主義,大家都是平等的。

          正因為這樣的內外因素促進,深圳企業得以扎根成長。顯然,深圳的營商環境有獨特的優勢,相對來說創業環境自由,催生了深圳一批成長性非常好的企業,而深圳企業家自身學習能力很強,敢闖敢拼,遇到壓力時能夠自我革命從而走出新路;遇到困難不會畏縮不前,看到機會同樣果斷進取,也相信他們能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面前,再殺出一條血路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深圳 營商環境 騰訊 中國平安 華為 中興 比亞迪 邁瑞生物 華大基因 優必選 光峰科技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中文字永久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 | 亚洲中文丝袜精品网 | 久久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