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8-26 18:58:10
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達到17.69萬億元。其中,權益基金7月規模猛增7564億。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今日(8月26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了截至今年7月底的公募基金市場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其中,中外合資公司44家,內資公司85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或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子公司共12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兩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17.69萬億元。
今年上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整體規模經歷了一些波動。4月末的時候,管理規模曾經達到過歷史最高點的17.78萬億元;但在5月和6月又經歷了一波回調,分別為17.64萬億元、16.90萬億元。而隨著市場表現強勁,僅7月一個月的基金規模就增長近7900億元,達到了接近歷史最高點的17.69萬億元。
在這其中,受市場影響,權益類基金仍然是增長的主力軍。整個7月,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的漲幅分別為10.90%、13.72%、14.65%,而A股市場的上漲也帶動了權益類基金規模的突飛猛進。和6月底相比,7月份股票型基金規模增長了2162.39億元,達到1.75萬億元,基金數量也從1262只微增至1281只;混合型基金規模比6月底更是增長了5402.1億元,達到了3.21萬億元,基金數量相比6月底增加了19只達到2905只。不難發現,兩者在7月的規模合計增長超7564億元。
事實上,7月份公募剛剛經歷了一輪歷史上最大的權益類基金“發行潮”。Wind數據顯示,今年7月權益類基金合計發行規模高達2928.47億元,一舉超越2015年5月,成為公募行業歷史上權益類產品募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一個單月。爆款產品頻出,多達14只基金在7月的募資額超過50億元,還有20只產品募集不到一天就被哄搶一空,其中包括5只百億級產品。
但另一方面,固定收益類產品的規模則處于停滯甚至縮水的狀態。其中,貨幣基金7月微增406.82億元,達到7.61萬億元;債券基金的規模則縮水2368.76億元,截至7月底為2.88萬億元。
不過,縱觀債券市場今年以來的表現,7月份債基的表現其實是在逐漸回暖。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債券基金平均收益率為2.14%,6月份收益率下滑至1.88%。而到了7月,500多只債基年內收益由負轉正,整體收益率也重新回到2%以上。但由于權益類市場表現的強勁,資金還是從固收類產品開始向權益類基金轉移。
對于債市后續走勢,海通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從基本面看經濟回升趨勢不改。從資金面看,資金利率趨穩,但貨幣政策強調適度,央行公開市場投放較為克制。從供需和風險偏好來看,債市三季度供給壓力不小,攤余成本法債基集中建倉、股市階段性調整和兩大經濟體關系緊張對債市形成一定利好。“不過整體看,債牛已過,下半年長端利率中樞或逐季上行,十年國債利率或在2.8%~3.1%震蕩。”而隨著債券市場的逐步企穩,下半年債券基金發行熱度也在迅速回升。
此外,QDII基金的表現也比較平穩,數量沒有變化,規模環比微增26.37億元。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