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3 18:01:39
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共生。
每經記者 陳夢妤 每經編輯 甄素靜
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大趨勢已經從“新增開發建設”時代轉變為“存量房交易和運營”時代,優質企業及品牌要實現穩健的可持續發展,必然要做到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共生。
對于房企社會責任和經濟利益,日前,美好置業集團品牌總經理肖常燕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履行社會責任并不會占用企業追求利益的時間與資源,相反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用戶口碑是公司發展的有力助推器,兩者可以實現協調發展。
美好生活既是全社會的共同追求,也是社會各界的共同責任。承擔社會責任是房企的責任和義務,經濟利益則是房企生存發展的基礎,在社會責任管理和透明度提升方面,道阻且長。
肖常燕表示,對于負責任的房企而言,需要做到兩大方面:首先,要建造質優物美的綠色住宅,滿足居民對于“個性化住宅”的需求;其次,以“美好心靈,美好人生,讓更多人生活更美好”為使命,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綠色住宅方面,美好置業致力于成為為房屋智造單項冠軍,在裝配式建筑領域已經取得了行業領先地位,子公司美好裝配入選國家第二批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與傳統建筑的建造模式相比,美好置業裝配式建筑符合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以及一體化裝修的現代化發展思路,在節能環保、防水抗震、質量安全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
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逐步深入,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已到了轉型的關鍵時刻,曾經粗獷式的發展已經成為過去時,未來必然朝著精細化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向轉變,成為美好生活服務商。
除了踐行綠色住宅的責任外,在履行企業責任方面,美好置業以現代農業為切口,開展精準扶貧規劃。
肖常燕分享了一些數據,截至2020年上半年,美億農業通過流轉農戶土地和勞務務工等方式,已累計在洪湖、監利流轉區,帶動3萬余人增收,其中貧困戶550戶,解決300余名新型職業農民的就業,農民人均年收入提高1.5萬元,其中僅支付貧困戶土地流轉款和用工報酬達523萬元。
美好置業董事長劉道明也非常熱衷公益事業,持續擔任湖北省慈善總會榮譽會長,至今已累計向社會捐贈2億余元,用于修路修橋、救災助學等。2016年創立了湖北美好公益基金會,截至今年初累積慈善活動支出達2201.52萬元,共計培育美好志愿者11253名,孵化志愿服務隊393支,累計產生志愿服務時長293416小時,直接/間接受益人群563200人。
履行社會責任與實現經濟利益是看似對立的兩極,實際在本質上有著微妙的相通性,在中國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經濟利益并不矛盾。
從履行社會責任本質來看,是為企業創造更長遠的經濟利益。履行社會責任并不會占用企業追求利益的時間與資源,相反是經濟利益的有力助推器,兩者可以實現協調發展。
房屋建造方面,美好置業裝配式建筑符合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以及一體化裝修的現代化發展思路,實現節水80%,節能70%,節時70%,節材20%,節地20%,每平方米建設面積約能減少5噸建筑垃圾的產生,且能夠實現疊合剪力墻結構在7度設防烈度區使用高度達100米,在節能環保、防水抗震、質量安全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
“未來,美好置業將繼續以積極美好價值觀為指引,在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實現履行社會責任的效益最大化。”肖常燕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