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28張圖總覽中國創新力!研發投入20年增長23倍,這個關鍵指標已與歐盟旗鼓相當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6 08:43:19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6378d2dc.jpeg?Expires=191661203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0OEZspRFg28Rp3zP17hJABnhJ%2Bo%3D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9月11日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聽取意見。

    習近平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如何更直觀地知曉中國的科研家底與競爭力呢?

    近日,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比對多維度數據,以清晰準確的數字與圖表展現中國創新力。

    大數據告訴我們這些你很難相信、但千真萬確的事實:如今,中國研發強度已與歐盟旗鼓相當;在5G、量子科學等多個前沿科技領域,中國都握有位居世界首位的專利成果;中國企業更是奮起直追,成為創新發展的生力軍。

    本文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這一反映我國科技發展的核心指標為引子,深入分析,用包括中國企業申請專利排名,R&D國際對比等28張圖表,全景式呈現我國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后來居上的成就,以及企業逐漸成為科技創新主體的大趨勢。


    08f6059b.jpeg?Expires=191661203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x3h%2FG30Gg1lFy2p0BUhTf2PRFC0%3D

     中國R&D投入20年增長23倍

    08f6059b.jpeg?Expires=191661203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x3h%2FG30Gg1lFy2p0BUhTf2PRFC0%3D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北斗全球導航系統、高速磁懸浮樣車……

    近一兩年來,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噴薄而出,在朋友圈中不停地刷著屏。

    dab753c3.png?Expires=191661203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S%2FxQDIFd1Hn1%2B5KXtCpVkhhLi5c%3D

    與此同時,中國科技實力在全球范圍內的“存在感”也不斷提升:無論是人類拍攝到的首張“黑洞照片”問世,還是將為后世帶來無盡能源的“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在一系列國際合作的科研計劃中,中國研究機構和科研人員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密集取得一系列成就,離不開國家和全社會層面對科學技術研發的大規模投入。

    如何判斷這種大規模投入的力度?我們需要引入一個重要的指標——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

    R&D投入指的是統計年度內各執行單位實際用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也是國際通用的、用于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活動規模及科技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

    最新發布的《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披露,去年全國共投入R&D經費22143.6億元,歷史上首次超過2萬億元大關。

    如果在全世界范圍內橫向比較,根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數據,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已長時間僅次于美國,穩居世界第二。中國一國的研發經費,甚至還高于歐盟28國(含英國)研發經費總和。

    7c38b4d6.png?Expires=191661203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rivaiO%2BGfkyO%2BC%2FFtVcBBiFIBdo%3D

    各國研發投入情況對比(單位:萬億美元)

    圖中最上方桔紅色為經合組織總和,藍色折線為美國,紅色折線為中國

    不過,僅僅在20年前,這個數據看上去還令人有些鼻酸。2001年10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00年度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總支出為896億元,總量還不到1000億元。

    所幸,中國最終在研發經費這一指標上實現了“逆襲”:2001年R&D經費首次突破1000億關口、2009年超5000億、2012年首破1萬億元……

    20年間,中國在研發經費投入比2000年時的水平足足增加了23.7倍。

    4a325a5d.png?Expires=191661203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xbQjA9xL%2Fdkb9NF7LkyupOPgpkA%3D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總量突飛猛進、科研經費也自然“水漲船高”。那我們就需要觀察科技研發投入的增速是否趕上了同期GDP的增速。

    這里我們需要引入另一個重要指標——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該指標指的是R&D經費與當年GDP的比值,它能直觀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科技經費投入比例和科技投入水平。

    數據顯示,這一指標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突破,除2004年和2014年外,其他年份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部保持正增長。

    2000年時,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是1.0%;到2013年,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首次突破2%,投入強度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最新公布的2019年數據則顯示,中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已達2.23%,再創歷史新高。

    9899bc20.png?Expires=191661203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VdjoTaxSQw%2FK7199rPHj9Qon7Y%3D

    如果對比2000~2019年中國R&D經費投入和GDP總量的變化可以發現:我們在研發投入上的增速一直遠快于GDP的增長速度。20年間,中國GDP增長了11.08倍,而如上文所述,中國R&D經費同期則增長了23.7倍。

    從歷年R&D經費增速和GDP增速對比來看,在這20年中,R&D經費增速從未低于過同期GDP增速。2004年~2011年間,我國的R&D年經費增速甚至連續8年達到20%以上,這是同期我國GDP增速從未達到過的高位。

    48a16e7d.png?Expires=191661203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tzZCXzBofuHmPhtNgCG42XWzSsw%3D

    在科研經費“總盤子”越做越大的背景下,中國研發人員自然能夠得到比過去更為充裕的研究經費:2019年,我國按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全時工作量計算的人均經費為46.1萬元,達到2001年水平的4.2倍。

    2b9339c6.png?Expires=191661203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r%2B3f9LENrUO9ARKmpCXAMGqC4nA%3D

    在持之以恒的投入下,中國的科技研發形成了正向循環。從歷年我國科技成果登記數量看,在短短十余年間,中國登記的科技成果數量就從每年3萬+,大踏步邁進到每年6萬+的臺階,并且還在不斷上升中。

    5eedbcd2.png?Expires=191661203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044VeLlSOZJuixsCq4sKOtnvmyA%3D

    而在判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份額的指標——科技進步貢獻率方面,2019年我國已接近60%的水平,反映出科技研發實實在在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核心推動力。

    fa097ac0.png?Expires=191661203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TK4zPMvuNPKr6FHylMbwaJsAVGM%3D

     

    08f6059b.jpeg?Expires=191661203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x3h%2FG30Gg1lFy2p0BUhTf2PRFC0%3D

     中國在世界科技競賽中后來居上

    08f6059b.jpeg?Expires=191661203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x3h%2FG30Gg1lFy2p0BUhTf2PRFC0%3D

    縱向跟自己比,我們在科技領域的進步一日千里;橫向跟世界比,中國的科研和創新實力一樣可圈可點。

    中國和日本相比,哪個經濟體的創新能力更強?

    可能會有讀者下意識地覺得日本走在世界科技創新的前列。不過,國際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系列報告會讓你對此有一個新的認識。

    2019年7月,國際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當年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中國以第14名的歷史最好成績,首次超越排名第15位的日本,并成為排行榜前20名中唯一的發展中經濟體。

    8cd8e6e3.jpeg?Expires=1916612035&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mX%2BNFDnRw4PWNJJlGg52gl5LKtc%3D

    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

    中國和日本分別居14和15位

    一年過去,中國在這項指數上對日本的優勢得以繼續保持——在今年9月發布的新一版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依舊排名第14位,繼續超出排名第16的日本。

    d3db5b23.jpeg?Expires=191661203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1JY8eXTfZ3CXAVgMauEWXHlTB1Y%3D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

    中國仍居14位

    作為一個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國為何能在一個被高收入經濟體“霸屏”的榜單中占有一席之地?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經濟學與統計司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芬克表示,今年中國的創新產出表現要優于創新投入,用較少的投入得到的產出相當于德國、英國等高收入經濟體。

    在全球創新指數方面,中國已取得巨大突破;而如果從研發強度這個指標看,中國的表現同樣超出人們預期。

    歐盟27國經濟體量與中國較為相近,從宏觀經濟數據看,歐盟成員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3倍,而GDP總量比中國略高,但兩者在研發強度這一指標上幾乎打個平手。

    ff1f8049.png?Expires=191661203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wLP7UV7NNlwpqh1w%2BakWhwWulS8%3D

    ca4bd0ba.png?Expires=191661203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YvR1b6ZXPpk08s3J%2BnlMzhLCkfA%3D

    在過去的6年中,有3年歐盟與中國的研發強度都出現持平的情況,另有3年中國的研發強度僅微低于歐盟,呈現出“你追我趕”“旗鼓相當”的態勢。

    1cd6c956.png?Expires=191661203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4z9sbBUs%2BcYynJbPc9zBm%2BnmiB8%3D

    而如果與人均GDP水平大體相同的國家進行比較,更能體現出中國在科技研發上的持續高投入。

    下圖顯示的中國、土耳其、俄羅斯三個國家人均GDP都在1萬美元左右,但在研發強度上的表現卻截然不同:土耳其的研發強度在過去10年間不斷增長,但一直沒能突破1%的界限;俄羅斯甚至出現研發強度倒退到1%以下的情況。

    93655d6d.png?Expires=191661203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tTUviqcKaQ96j%2FaH1b3AZSEo4Io%3D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的研發強度早在2013年就突破了2%,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穩定上升,已遠遠超過俄羅斯。

    除了研發強度,高質量論文發表數量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我們一般將被納入《科學引文索引》(SCI)的科技類論文與“高質量論文”劃等號。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于2017年10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一作者共計發表29.06萬篇SCI論文,連續8年排在世界第二位。

    74dbafb4.png?Expires=191661203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gpIZ%2FWXYwwkDOJY2w8kWtQtOhjU%3D

     

    08f6059b.jpeg?Expires=191661203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x3h%2FG30Gg1lFy2p0BUhTf2PRFC0%3D

     5G等領域專利技術領跑全球

    08f6059b.jpeg?Expires=191661203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x3h%2FG30Gg1lFy2p0BUhTf2PRFC0%3D

    今天,中國產出的海量論文已經實打實地化作一項項科技成果。在國際科技應用前沿領域,中國已經構筑起位居世界前列的“專利護城河”。

    2019年10月31日,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在北京舉行了5G商用啟動儀式,中國正式進入5G通信時代,成為全球首批擁抱這一新技術成果的國家之一。

    一年即將過去,中國已有1.1億用戶用上了5G設備,全國已建成超過48萬個5G基站,5G應用在全球范圍內繼續保持“領跑”。

    6aed6cea.png?Expires=191661203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9WPlki3zoeQYKZn%2Brew%2FxjrLmPk%3D

    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總裁楊超斌預計,到今年底,中國5G站點數將達到80萬,用戶數超過2億,兩者比例均占全球70%以上。

    中國之所以能在5G領域誕生出世界領先的成果,關鍵就在于深厚的研發儲備和實力。

    2019年9月,時任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了一個關鍵排名——中國5G標準必要專利數量已達到全球第一。

    而國內外市場分析機構披露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事實。2019年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發布的報告《Who is leading the 5G patent race?》顯示,截至2019年4月,中國企業申請的5G通訊系統SEPs(標準必要專利)件數排在全球第一,占比34%,而華為位列企業榜第一,擁有15%的SEPs。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報告也顯示,早在2018年初,華為就以1970件5G聲明專利排名世界第一,另外兩家中國企業中興、大唐也名列全球前十。

    05d9a8cf.png?Expires=1916612036&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oYFJ1rTh%2FnfuGIQ0q0u8S9hsFGE%3D

    全球主要企業5G聲明專利排名情況

    標準必要專利,通俗來說就是“繞不開的專利”。正是因為中國企業通過研發抓住了5G技術的底層基礎,中國5G技術的發展才能走在世界前列。

    除了5G技術,量子技術也是科技界的新“風口”,被認為是解決下一代信息通信、計算科技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量子通信、量子密碼、量子計算機……這些量子技術的應用和突破屢屢登上頭條。

    在這方面,中國與5G一樣也取得了“世界第一”。

    2019年3月,由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下屬研究開發戰略中心(CRDS)發布的報告《從全球專利地圖看量子技術2.0》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量子技術相關專利最多的國家。

    9ba2860a.png?Expires=191661203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JMxwtuiY8rHHHy2407%2FElLHt4ZI%3D

    各國量子技術相關專利情況

    該報告統計,量子技術2.0相關專利共有4088件,其中,中國以1387件位居首位,其次是美國的921件和日本的657件。

    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全球量子技術2.0公開的專利數量激增,從國家/地區來看,主要來源于中國專利數量的增長。


    08f6059b.jpeg?Expires=191661203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x3h%2FG30Gg1lFy2p0BUhTf2PRFC0%3D

     企業成為中國科技創新主力軍

    08f6059b.jpeg?Expires=1916612034&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x3h%2FG30Gg1lFy2p0BUhTf2PRFC0%3D

    在中國科技進步的大潮中,有一點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企業正演變為“弄潮兒”。

    今天,各類中國企業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數據顯示,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的高新技術企業在20多年間增長了近10倍。

    952447da.png?Expires=191661203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NnTNkcQDHyAXm%2FgTTagGMcl8U%2Fo%3D

    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科技作為發展的“獨門法寶”,企業在國家科技創新進程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在距今20年前的2000年,從反映我國當年科技研發成就的重要獎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來看,那時企業在科技研發中的存在感還相對薄弱:在當年所有共179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成果中,有企業參與的只有81項,占比還不到一半。

    025900f5.png?Expires=191661203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URAgrt826O%2FCnsD18fQYoA6IdRI%3D

    不過,隨著中國企業研發投入和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近年來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在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評獎中,有企業參與的科技成果在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中都占絕對多數,總占比已達到驚人的82.88%。

    678cb341.png?Expires=191661203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ohQYrQmie4E9sUNidKc4ScWQ2qU%3D

    更令人矚目的是,當年的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全都有企業參與,科技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這兩個獲獎項目共集聚了30家企業,占主要完成單位比重高達 62.5%。

    f72aae38.png?Expires=191661203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6Sq8cmD5UhzULmr3KHdOJpgLlqs%3D

    b89e109d.png?Expires=191661203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2fK3St6Crm1eeCfSfkpieoD0Jpw%3D

    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企業參與情況

    企業能夠在國家科技進步獎評選中摘取那么多的榮譽,關鍵就在于“苦練內功”。

    自2000年起,各類企業投入R&D的經費無論是絕對值,還是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都呈現“火箭”式上升,從2000年的540億發展到2019年的16922億元,并且從2010年起企業R&D經費占比就一直穩穩超過七成。

    fd3f1f84.png?Expires=191661203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q9eXB%2BICN06RKupsY57X5gXV45s%3D

    企業的大量投入,換來的是知識產權成果如雨后春筍般增長。經過授權的發明專利在各類專利中是最有“含金量”的指標,也成為比較各類企業科技研發和知識產權的“金標準”。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中,華為、中興、中石化、國家電網等企業成為每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全國“三甲”的??汀kS著榜單的更新,不斷有全新的企業加入其中,如OPPO、京東方等,登上過排行榜榜首的企業涵蓋了國企、民企等不同類型,呈現出“多強相爭”的態勢。

    daa051aa.png?Expires=191661203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91E%2FurRlenuw65SDcx5IPwvgzhg%3D

    在這10年間,企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持續攀升,自2012年起,全國前三名榜單中就沒有出現過發明專利授權量低于1000件/年的企業。

    2020年上半年,華為以2772件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居全國榜首,而這也相當于同一家企業2010年全年的發明專利授權量。

    而在全球范圍內,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同樣不可小覷。經過十多年的集中突破,中國企業的研發實力早非“吳下阿蒙”。

    同樣是全球知名的智能手機生產商,在蘋果、三星、華為這三家中,哪家企業的研發力度最大?歐盟委員會發布的報告《2019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給出的數據,再次給這個問題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從2019年三家企業的研發投入總量看,華為力壓蘋果,位居全球第五;要是引入研發強度指標,華為(13.9%)甚至大勝三星(7.8%),并達到蘋果(5.4%)的兩倍有余。

    bed8ce5b.png?Expires=1916612037&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PBnMXNwEyg412dEdMKSJ9mS7Qeo%3D

    而從國內分地域指標看,2019年,R&D經費投入超過千億元的?。ㄊ校┮呀涍_到6個。

    a0814014.png?Expires=1916612038&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talDb2VbA362BRmX1SrOLxJaRik%3D

    faa12b11.png?Expires=1916612038&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vCkm4%2Fh4slzflvH6gbYX2I3LczI%3D

    2019年各地區研發經費情況

    從比例看,R&D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ㄊ校┯?個,其中,北京(6.31%)、上海(4%)、天津(3.28%)的研發投入強度甚至超過了日本(3.26%)和美國(2.83%)的水平。

    27764639.png?Expires=1916612038&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JdJRHPTGmfmCQvrpzvvrQRav3yM%3D

    41b4ef18.png?Expires=1916612038&OSSAccessKey_d_Id=LTAIcYTsN8IjKgNY&Signature=yYT1XivqbYRcE6MRm3D42Sjga2I%3D

    記者手記|中國科技創新依然大有可為

    1999年,中國研究者正為一項國際科學探索工程歡呼——這一年,中國獲準加入探索人類奧秘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但那時的中國,科研能力在國際上還不算突出,即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只承擔了全部計劃1%的項目。

    僅僅20年過去,中國就取得了難以想象的科技突破:從載人航天到大洋深潛、從“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到量子通信,而在人類基因領域,中國的參與度也早已不局限在“1%”這個數字上,并誕生了一批世界領先的研究機構和企業。

    這背后,離不開我國高強度的科技研發投入。在這20年間,中國的研發經費投入出現指數級增長,研發強度也已高于2%,明顯超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比起不少經濟體來說,當前中國的研發強度還有提高的空間,比如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都逐步將其研發強度提高到3%的水平。

    正因為如此,我們取得的成績絕不意味著終點。在經濟發展呼喚科技突破的大背景下,中國的科技創新依然大有可為。


    記者:李可愚

    編輯:陳旭

    視覺:陳冠宇

    排版:陳旭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