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19 14:55:21
ESG主流化時代已經到來,應該成為投資決策中一個常態化的考量因素。
每經記者 成錦鴻 每經編輯 凌建平
影響力投資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高速發展階段。
11月18日,由中國創投委、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指導,盛世投資、Impact Hub Shanghai和全球創業周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創投責任投資峰會暨《全球影響力投資現狀及可持續消費行業圖譜》發布”活動在上海舉行。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創投機構、產業方、第三方服務機構、社會企業和學界的百余名代表參加了此次峰會,并就ESG和責任投資發展現狀及企業影響進行了討論。
中國創投委專職副會長專職副會長胡芳日表示,2016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創業投資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我國創投業確定了“實體創投、專業創投、信用創投、責任創投”四大基本原則,為行業良性、永續發展提供了可行性路徑。其中“責任創投”原則重在體現行業的社會責任和使命。他強調,只有將創業投資與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起來,創投事業才會基業長青,永放光芒。
從國際發展趨勢來看,影響力投資市場除了分布在傳統的新能源與金融服務領域,也有越來越多的影響力投資機構開始關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12“負責任消費和生產”議題的投資實踐。全球影響力投資委員會(GSG)和麥肯錫此前曾預測,到2020年,全球影響力投資整體規模將達到1萬億美元。
盛世投資首席運營官、中國創投公益聯盟秘書長秦曉娟重點剖析了創投行業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綠色發展機遇。她表示,中國2060碳中和目標和“十四五”規劃建議等宏偉藍圖給創投行業指明了發展的方向。從資金端來看,未來各地會有相應的配套政策,引導更多的資本流入綠色領域,支持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從資產端來說,風險與機遇并存,一方面二氧化碳排放較高的行業往往存在較高的ESG風險,投資機構需要主動識別和管理這些風險,同時增強環保意識,提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另一方面,機構應抓住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ESG機遇,在助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循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加大對創新技術的投資力度,思考如何構建綠色創新體系,為綠色發展提供動力。從政策端來看,未來政府監管部門還將會有大量的配套政策出臺,進一步規范金融機構在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ESG等方面的行為。
云和資本創始合伙人、CEO徐秋文認為,“合規”已經是中國企業家字典里的高頻詞,ESG主流化時代已經到來,應該成為投資決策中一個常態化的考量因素,和財務、法務風險一樣成為投資決策中的必修課。
此外,隨著中國率先步入后疫情階段,中國的消費與投資市場快速復蘇,越來越多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逐漸意識到過往的生產與消費模式帶來的諸多社會和環境挑戰。消費領域的投資不僅僅要聚焦增量市場,存量市場也蘊藏著巨大的創業機會和投資機遇。基于以上背景,芳晟投資、影力資本與Impact Hub Shanghai針對全球影響力投資案例及國內消費行業進行了調研,并在峰會現場發布了《全球影響力投資現狀及中國可持續消費行業圖譜》,Impact Hub Shanghai聯合創始人、創投合伙人呂秀娟對報告進行了詳細解讀。
(Impact Hub Shanghai聯合創始人、創投合伙人呂秀娟 /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