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0 15:11:45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在11月20日于上海召開的“長三角民營經濟跨區域協同發展論壇”上,浙江省臺州市、溫州市、上海市楊浦區、江蘇省常州市、安徽省蕪湖市五地宣布共同發起成立“長三角民營經濟跨區域協同發展聯盟”,旨在推動跨區域產業協同、創新協同、制度協同、服務協同。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忠偉在談到對當前長三角地區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如何協同跨地區發展的看法時表示,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民營企業數量最多、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楊浦、常州、溫州、臺州、蕪湖等地作為長三角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區域,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高效率、有活力的市場機制,成為國內民營經濟發展的鮮活樣板。在此基礎上,五地攜手共建長三角民營經濟跨區域協同發展聯盟,符合中央對長三角地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因此,在發展和引導各區域間的民營經濟發展時,應“著力健全民營經濟跨區域發展的制度體系、產業體系和服務體系。”
具體做法上,張忠偉認為,要充分調動民營企業積極性,出臺引導措施,推動更多實體經濟順利實現動能轉換,形成新的技術優勢、市場優勢、模式優勢。各城市間要勇于打破行政壁壘,以“1+N”形式,實化、細化政策措施,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政策標準共建共推、誠信記錄共享共用,為民營經濟跨區域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除此外,還應發揮民營企業力量,要鼓勵民營企業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領域的區域交流合作,促進產業跨區域轉移和共建產業園區等合作平臺,讓他們積極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合作,加快形成產業互補協調的發展格局。
在服務體系上,張忠偉認為,長三角各城市還應該要勇于打造審批事項少、辦事效率高、投資環境優、企業獲得感強的最優營商環境。要建立區域合作平臺和政策服務平臺,在聯系、溝通、協調和信息提供等方面主動服務,為民營經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提供專業咨詢。
面對強大的國內市場,民營經濟如何利用強大市場的發展在新階段抓住新機遇呢?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張燕生認為,面對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民營經濟應該在新起點上實現高質量發展。“過去40年,民營經濟推動市場經濟、外向型經濟、工業經濟的發展。未來,民營經濟要推動創新經濟、法治經濟、高端經濟的發展。”
在抓搶未來的強大市場機遇上,張燕生提出,民營經濟應該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暢通國內大循環;依托強大國內市場,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促進雙循環。同時 ,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促進內外需、進出口、引進來走出去協調發展,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微則提出,“現在國內大市場不斷提質擴容和模式創新,消費市場持續擴張,供給調整加速,新興領域投資增長顯著,新的市場也相應需要調整出需求多樣化、多層次的供給體系,對需求變化的適應和靈活性應該提高;同時,我們的營商環境在逐步向好,市場活力和創造力不斷迸發,對全球市場吸引力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作用日益提升。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擴大就業的主動力,因此,我們還需要有更完善的市場機制體系,我們要更開放與全球市場高度連通,未來在強大市場的形成過程中,我們通過強大市場的吸引力,來吸引外部商品、服務和資金、技術等全球要素到中國。未來,強大市場應該成為民營經濟重點開辟的主戰場。”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