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5 16:07:00
“賺三五千萬都不算賺到錢,賺1個億以上才算賺了點錢。”彭場鎮人的這句口頭禪曾引發極大關注。
每經記者 吳治邦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近期個別省份再現本地病例,“戴口罩”再次被疾控部門強調,沉寂已久的口罩概念股又被喚醒。
年初時,湖北的防護用品供給一度成為全球焦點,“紡布產業看中國,中國看仙桃,仙桃則看彭場鎮。”疫情的發生,讓以無紡布產業聞名的湖北小鎮彭場鎮意外走紅,“1個億”成為當地口罩廠家衡量是否賺錢的新指標。
由于無紡布產業具有“競爭激烈、利潤薄”的特點,彭場鎮當地老板甚至對外自嘲稱,自己的人生也許只需要在三個時間點搞生產:“2003年非典、2008年禽流感、2020年新冠”,其余時間“劃水”即可。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地探訪了解到,早在2000年左右,無紡布產業就給當地帶來了多位億萬富豪、千萬富豪以及難以統計數量的百萬富豪。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雖有雄厚資本積累,時至今日,彭場鎮仍未走出一家類似振德醫療、奧美醫療、穩健醫療這樣的大型企業,更不用說可比肩3M、霍尼韋爾的防護耗材跨國巨頭。
如今站在新一輪風口上,這個有著30多年無紡布加工出口經驗的小鎮未來的方向也廣受關注。
湖北仙桃彭場鎮人民政府外景。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治邦 攝
彭場鎮,一個坐落于江漢平原上的傳統農業鄉鎮,鎮域面積僅157平方公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彭場鎮因無紡布產業鏈而聞名,產銷量長期居全國首位,“紡布產業看中國,中國看仙桃,仙桃則看彭場鎮”的說法在業內盛行。
作為防疫的“硬通貨”,全球對口罩、防護服等物資的需求今年劇增,彭場鎮這些無紡布產業鏈上的公司也再次站在了風口上。
“賺三五千萬都不算賺到錢,賺1個億以上才算賺了點錢。”彭場鎮人的這句口頭禪在媒體版面上賺足了關注。在以口罩為代表的防護耗材產品火爆熱銷那段時間,這句“豪氣沖天”的口頭禪也充分反映了彼時的造富效應。疫情過后,一些武漢市千萬級的高端樓盤,甚至還一度專程前往當地攬客。
一口罩公司的老板對記者表示:“疫情前,公司主要做出口生意,一片口罩賺1分錢甚至是幾厘錢,但是疫情期間最高能賺接近2元。如果剛好踩準了那個最火爆的節點,所投入的本金甚至可以在一周內回本,你可以想象做這個有多賺錢。”
“口罩所帶來的財富效應對彭場的沖擊太大了,整個小鎮的人,不管老少幾乎都在聊口罩、做口罩。”提及今年上半年那段火熱的日子,上述老板頗有些感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一口罩公司的生產車間看到,幾位工人仍在一線忙碌著,“三四月份高峰期,我們廠基本上24小時輪軸轉才能滿足源源不斷的訂單需求”。
記者從一口罩生產線的工人處了解到,疫情前每個月的工錢在5000元左右,今年二三月份每個月可以領到4萬~5萬元,而且還包吃包住,但如此高額的工資仍然招不到熟練的工人。
該名工人表示,即使現在口罩廠的訂單已經沒有之前那么瘋狂,但仍然稱得上“高薪”——“現在每個月工資在1萬元,仙桃當地工資水平差不多2000元~3000元/月。”
據了解,在口罩需求最為緊張的時候,醫藥流通巨頭九州通、防護物資企業奧美醫療等均盯著這個小鎮。九州通是作為采購商過來拿貨,而本身生產防護物資的企業則是因為產能不足而來委托代加工。
事實上,口罩生產只是彭場鎮非織造布系列產品火爆的一個縮影,手術衣、防護服、消毒包等市場需求均推動著產業鏈上的企業站上風口,包括金融機構、政府都給予了大力支持。一位湖北境內醫療器械類企業高管向記者透露:“以前要去拿融資還是要費些周折,而現在,上午才和銀行大致說了下,下午錢就(到)賬上了。甚至在保供的最關鍵的時刻,政府還主動為停工企業輸送資金,要求立馬恢復生產。”
中國恒天旗下的恒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一謝姓負責人則向記者透露:“公司本身并不是主要生產熔噴布,但在疫情防控最為緊張的那段時間,也被要求轉產熔噴布。現在已經恢復正常了,但SSMMS系列產品同樣產銷兩旺。”
恒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外景。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治邦 攝
走在彭場鎮的街道上,不管是街邊商鋪,還是路邊的指示牌,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非織造布產業已與當地融為了一體。工人臉上的喜悅、企業主神情的自信,無一不昭示著彭場鎮正身處風口上。湖北羽林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劉念在與記者交流時感慨道:“真沒想到這波能這么瘋狂。”
事實上,如上文所描述的那樣,彭場鎮確實在今年又站在了風口上,但這并非第一次。從這個小鎮過往的經歷來看,瘋狂過后或將面臨接踵而至的困境。
劉念向記者證實了這點。她告訴記者:“在2009年禽流感、豬流感疫情結束后,這里很多公司倉庫里有大量的庫存積壓,那是自己公司最艱難的日子。”劉念身后的整個家族基本上都在從事無紡布產業,從口罩機再到口罩生產,經歷著行業周期輪回。
據了解,2009年后的那波蕭條周期里,因外貿訂單一落千丈,不少企業生產線停工,加上與江浙等地企業日趨激烈的競爭,無紡布產業陷入價格戰的泥潭,而疫情高峰時產能的急速擴大正是后來企業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在產能急劇擴大的背景下,不到半年時間,彭場鎮的部分企業就感受到了行業景氣度回落。
湖北永科衛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紅對記者表示:“今年整體肯定比以前好,產值相較以往應該可以增長四到五倍,但最好的時間點還是在2~4月這個時間段內。5月底經歷了一波口罩價格的大‘跳水’,那段時間誰都不拿貨,出現嚴重供大于求的情況,公司的那批貨還出現了虧損(的狀況)。第二次口罩價格低迷出現在7月中旬,但是到了8月份價格起來了。”
湖北永科(永發)衛材有限公司外景。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治邦 攝
陳紅進一步告訴記者:“在8月份之前,口罩價格還能跟隨著疫情的動態起起伏伏。但此后,即使有北京、天津、青島等地零星出現新冠疫情的情況,(口罩)價格也波瀾不驚,基本上一路走低。當前,公司的倉庫還有一百多萬片口罩的積壓庫存,但好在好口罩的包裝技術能大幅度延長儲存時間,壓力會小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陳紅的公司剛剛接了國外2000萬的口罩訂單,但每片口罩利潤已降至5厘錢。
劉念則對記者表示,由于國內、國際的口罩生產線呈幾何式增長,隨著口罩價格回落到正常值,自己工廠的產能很少有開滿的情況。
令這些口罩廠家頭疼的還有本地小廠的“甩貨”——小廠給出的售價非常低,還不夠正規工廠的成本價,這也令本就收窄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在完成資本積累后,這些老板是否會考慮轉行?陳紅直言:“自己從小就接觸這個行業,也很熟悉這個行業,如果不做這個行業,也不知道后面能干什么。”
此外,今年行情最好的時候,彭場鎮的無紡布產業也被多方資本看好,還有意收購。據陳紅介紹,今年3~4月份時,有人試圖高價收購,但她拒絕了,“一片口罩賺1元錢也是賺,賺1分錢也是賺,做口罩的老板也許就應該能屈能伸”。
口罩概念板塊指數日K線圖
從“一罩難求”到價格大幅“跳水”,期間不過數月時間,彭場鎮的中小防護耗材企業又坐了一回“過山車”。對于這些親歷者來說,每次在行業爆發期,也能賺得盆滿缽滿,完成資本的積累。但頗為尷尬的是,這個小鎮始終未能走出一家類似振德醫療、奧美醫療、穩健醫療這樣的大型企業,更不用說可比肩3M、霍尼韋爾的跨國巨頭。
這一切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數據顯示,彭場鎮現有無紡布及其關聯企業346家,出口量占全國的1/3,是全國無紡布產業鏈條最完整、出口量最大的生產基地,可稱得上是無紡布制品的全球工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在當地調查走訪時發現,小鎮上大多數企業仍然處于產業鏈的底端,受托加工及貼牌是其主業。事實上,這種困頓局面也令當地政府官員感到困惑和壓力:“為何當地(有)這么強的生產能力,還要去給穩健醫療之類的企業做代工?”
對于這種現象,恒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的謝姓負責人指出,主要跟產品的定位有關系,長期走中低端市場,平常的利潤都很薄,但是像奧美、振德這種公司走的是高端市場。
該負責人也向記者承認,難培育一家大公司,也確實和當地老板的思維有關系,賺了錢沒有繼續投入至轉型升級,沒有做全國老大、甚至全球老大的想法。但是經過這次新冠疫情后,這些老板的想法應該會有一些改變。
記者注意到,也有部分企業一直在嘗試轉型升級。劉念表示:“我們整個家族一直都在做這塊,興榮防護是我四叔在做,金佰利防護是我二叔在做,他們是第一批做這個行業的企業家,此前并非沒想過轉型升級做大做強,但利潤薄,沒有足夠的資本支撐,今年是一個好的時機。”
據了解,劉念兄妹所控制的企業,基本上覆蓋了口罩產業鏈,包括口罩機、熔噴布、口罩生產。面對熔噴布的緊俏行情,其在江蘇的工廠已獲得了第三輪融資,希望借助資本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此外,產業轉型升級需要新鮮血液及動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發現,當地無紡布二代經營者正在逐步接手。劉念表示,自己算得上彭場鎮無紡布產業鏈的二代,而她哥哥獲得清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后也返鄉投入無紡布事業,希望用最新的前沿知識對產業鏈提檔升級。
據了解,“回鄉”的“二代”中大部分具有數學、計算機、外貿、經濟學、設備檢修等高等學歷背景,甚至有海外留學經歷,這或將是當地誕生頭部防護耗材企業的新動力。
彭場鎮無紡布企業處于產業鏈中低端,同時無頭部企業的現狀已經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時了解到,當地正在力推彭場鎮建設非織造布特色小鎮。根據當地政府對非織造布特色小鎮的規劃,初步資金投入規模70億~100億元,意欲實現“實施國家戰略、打造世界級產品”的目標。
非織造布特色小鎮的建設內容主要包含:工業平臺建設、國家非織造布產品物資儲備基地建設、配套完成園區“人工湖”等景觀和商業區建設、重資產招商及企業孵化器建設等。
彭場鎮政府人士給出的非織造布特色小鎮材料介紹稱,除了當地以自有資本繼續投入非織造布產業轉型升級外,疫情后,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大型財團也看中了當地產業鏈完備優勢,蜂擁而至,啟動區已落戶項目9個,共計投資25億元,其中有行業內龍頭企業愛普拉斯,知名企業上海捷英途等。另外,還有近20個項目計劃投資30多億元、征地1100多畝,正在排隊待選。
仙桃市發布的官方消息進一步顯示,愛普拉斯將與本地企業拓盈公司共同投資10億元設立湖北德盈防護材料有限公司,將主要生產銷售醫療防護與應急公共安全物資,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15億元。而愛普拉斯集團則是一家以生產無紡布醫用衛生材料、制品為主的大型OEM企業,主要客戶為世界500強公司及在相關行業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品牌公司。
此外,針對彭場鎮非織造企業多而不強的特點,仙桃當地一些民間及官方的力量正在力推非織造布產業的整合重組,當地的多個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證實:“確實有人出來牽頭了,目前還沒看到具體進展。”
恒天嘉華非織造有限公司的謝姓負責人告訴記者:“希望出現一兩家這樣(的)大型企業,起到標桿的作用。”不過,武漢負責投融資的一企業高管則謹慎地表示:“整合重組是較為棘手的工作,最直接的問題是,誰來整合誰,誰來出這個整合的資金。”
目前,已登陸A股市場的防護物資生產企業有奧美醫療、振德醫療、穩健醫療、藍帆醫療、英科醫療等,它們與彭場鎮的企業一樣因海外訂單而成長起來。
那么,疫情過后,在產業資本積極介入彭場鎮的情況下,未來能走出一到兩家頭部防護耗材企業嗎?我們拭目以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