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02 08:55:42
每經記者 李詩琪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凌晨兩點,白日里熙攘熱鬧的北京金融街終于回歸靜謐。但在不遠處的金燦酒店里,整個三樓卻依然燈火通明。走廊里,商務著裝的人們步履匆匆,伴隨簌簌的文件翻閱聲,打印機也在不停地滴答作響。
背景墻上,“榮大商務”、“榮大科技”的紅色字樣十分顯眼,金融打印將人們匯集于此,在線地圖則直接將這里標記為“榮大快印”。
“全國99%的IPO(項目),從輔導備案到報會,(打印資料)都是我們做的。”面對客戶的業務咨詢,一位榮大快印的銷售員工驕傲地說道。
這一略顯夸張的回答并非沒有依據——在國內的金融打印、特別是IPO打印細分領域中,這家看似不起眼的商務打印店早已呈現“壟斷”之勢,并一度被業界戲稱為“國內最牛打印店”、“離上市最近的打印店”。
做了這么多“嫁衣”后,終于快要輪到自己了。11月中旬,北京榮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大科技)也開始接受上市輔導,沖刺資本市場。業內戲稱,“這就相當于,西部大淘金的時候,賣水的人自己也要順路‘上市’了”。
榮大科技顯然并未止步于IPO資料打印,目前業務范圍已延伸到了軟件產品、可研報告、信披咨詢等針對上市公司的增值服務方面。不過,盡管不斷“標榜”科技轉型,但其能否建立起過硬的科技“護城河”還充滿疑問。
IPO印務服務即便壟斷,市場“天花板”也肉眼可見。一旦上市申報全面無紙化,這條最賺錢的路就會走到盡頭。IPO增值服務門檻不高且競爭激烈,“護城河”如何建立?在上市征途中,IPO資料打印只是榮大科技為數不多能輕松邁過的坎。
點開視頻,每經記者帶你全面揭秘“最牛打印店”
實探:周末業務繁忙,宣稱“解放金融民工”
“個人打印業務他們不接,代表公司來的,直接上三樓。”面對前來咨詢榮大快印的路人,金燦酒店的門衛這樣說道。而那些資深的投行人士,早就無需指路,駕輕就熟地在榮大快印和證監會間疾步往復。
隨著金燦酒店三層的電梯門打開,這家“神秘”的打印店出現在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面前。和許多普通打印店不同的是,眼前的榮大快印呈現著更高效和專業化的企業運作機制。
11月底的一個周末,公司前臺員工依然繁忙地接聽著咨詢電話。面向前臺的右側,一列辦公桌整齊橫向排開,在一臺臺黑色電腦顯示器背后,業務員工全部西裝革履,繁忙地處理著案頭工作。
金燦酒店三層內的榮大快印前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
而順著前臺旁的過道望去,若干個洽談室樣的玻璃隔間顯得十分神秘,這些就是榮大科技最知名的“業務單間”。
金燦酒店三層的榮大快印“業務單間”。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
由于金融行業的專業性和私密性,特別是企業IPO對于信披保密的極高要求,榮大快印特為客戶提供了“包間服務”,以方便項目人員在獨立、私密的空間內不被打擾。
對于國內資本市場那些奮力沖刺IPO的公司來說,動輒成百上千頁的招股文件是監管機構展開審核的主要載體,亦是外界投資人了解企業最直接的媒介,其重要程度不必多言。
但在紛繁復雜的文案內容中,細小的數據表格校對失誤或者文件格式疏漏卻往往會成為“致命”傷害,IPO打印也就此成為一項專業要求極高的打印業務。在這一領域,深耕近二十年的榮大科技便具有了充分的技能積累。
根據榮大快印員工同步給客戶的一份服務介紹和價目單,這家打印店所從事的內容似乎已不能被簡單理解為“資料打印”。用公司內部的說法,其業務全稱為“底稿咨詢及輔助整理、電子化服務配置”。具體來講,包括底稿完整性和規范性處理、裝訂和掃描等基礎的工作;更專業的則有法務資料、財務資料和業務資料的輔助搜集等,并提供各類修改建議。而根據項目的區分,公司還為客戶提供了不同人員數量的咨詢經理、整理組長/助理經理和底稿專員。
榮大快印IPO打印業務的人員配置情況。
信息來源:榮大提供給客戶的業務資料
總而言之,榮大科技所提供的IPO打印及增值服務,就是在客戶的文件底稿基礎上,一方面做格式內容的校對和電子化整理;另一方面,還會結合其對監管方審核“習慣”的了解,進一步為企業提供咨詢和修改意見,使得企業的IPO材料“規避”一些潛在的風險。
被投行圈廣泛議論的還有,榮大科技同時提供訂餐、住宿、洗浴等“一條龍”服務,以方便客戶在IPO工作期間的飲食起居。正因為如此,榮大科技還把自己標榜為“券商之家”。根據榮大科技員工提供的一份資料,“解放金融民工”這一赤裸直白的六字信條,則是榮大集團(榮大科技母公司)為自己設立的經營使命。
《親歷投行》一書曾對榮大快印的“專業”服務做過重墨描述——“榮大會給每個項目安排一個專門指定的人員來制作材料,有些投行人士經常來做材料,通常會指定自己熟悉的制作員——就像常去的理發店有自己指定的發型師一樣,提前就與指定制作員預約好時間,為的是保證材料制作效率和質量……
在榮大工作,還可以接觸到相當多的市場敏感信息。以前甚至經常有關于榮大的笑話,是說由于經常印刷投行就證監會反饋問題進行的答復文件,榮大的制作員甚至可以替投行人士想好合適的答復說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在線點評軟件了解到,北京金融街附近亦存在若干其他打印店,同樣為投行人士提供專業打印服務。但與榮大快印相比,其他打印店往往難以做到如此專注和細分。除了針對金融業務外,其同樣接待“普通”顧客,不僅文件內容五花八門,單間和專人定制服務更是十分稀缺。
現狀:最高報價80萬,“99%的IPO都是我們做的”
在IPO這個特殊領域,客戶大多“不差錢”,榮大快印的報價也不菲。在內部價目單中,根據其提供服務的層次不同,一般類、深層次和深度定制化項目的報價分別為30萬元起、60萬元起和80萬元。
在深層次定制項目的服務中,甚至細微到針對監管風險、內部核查風險提出規范性的建議和方案,以及對涉及財務指標類的分析性說明性文件提出建議等。
榮大快印服務類型及內容。
信息來源:榮大提供給客戶的資料
而在不少上市或擬上市公司的披露中,榮大科技的收費標準同樣可見一斑。根據江南奕帆不久前發布的“發行保薦書”,其支付給榮大科技的“服務費用”(含稅)為18萬元;賽諾醫療則在“招股意向書附錄”中披露,其支付給榮大科技的“上市服務費”為28.03萬元;金科環境的一份募投項目及已支付發行費用的自籌資金公告顯示,其支付給榮大科技的“材料制作費”為8.49萬元。
在不少闖關A股的企業看來,即便價格高昂,但榮大科技所提供的服務幾乎會成為標配。榮大科技一位印務銷售員工直言:“我們對接企業,做的是保薦工作底稿。全國99%的IPO(文件打印),從輔導備案到報會,都是我們做的。這99%是不是有水分,你可以自己去查。”
雖然記者未能核實到該數字的真實性,但根據榮大集團的公司介紹,其擁有97%的市場占有率,得到近百家券商及企業的認可。而在某生活服務APP上,有關金燦酒店這家榮大快印(也有點評軟件將其顯示為“榮大商貿”)點贊最多的一條評論,或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投行人對榮大的評價和特殊情感——“第一,這是個打印店;第二,這不僅僅是個打印店。你若是以為你進來是打印的,你錯了。這個地方對中國投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祝大家項目順利。”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網截圖
此外,“24小時無休”、“審核權威”、“券商之家不是蓋的”等內容,也是用戶對該榮大快印的熱門評價。
不過,也有不少人吐槽:打印店的軟硬件老舊、價格較高。例如“空調幾乎報廢,網又差”;“房間設施什么比較老舊了,維護得并不好,但依然生意火爆,基本滿房的樣子”;“來之前以為很高大上,不夠(疑為“過”)后來發現這里條件不是很好,并沒有人對接流程,過程中掃描儀還壞了一會,但制作員還算專業”……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網截圖
無論如何,這家位于金燦酒店的榮大快印已然成為榮大科技的門面擔當。綜合工商信息和企業簡介,榮大科技注冊資本為4200萬元,并全資持有北京榮大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大商務,注冊地址為北京市金燦酒店三層),榮大商務則管轄著北京總部、上海榮大、深圳榮大幾處業務地。此外,榮大科技還設有一家南京分公司。
工商資料顯示,當前榮大科技的第一大股東和實控人仍顯示為周正榮,持股比例達43.75%;而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和法定代表人均指向了持股27.02%第二大股東——韓起磊。
對于上述業務概況和IPO計劃,記者于11月27日撥通了榮大科技的官方電話,但工作人員以“公司不接受任何采訪”為由,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訴求。
挑戰:美國同行服務更專業,無紙化趨勢是死穴
由一家小小的打印店起家,到成為千萬注冊資本的籌備上市企業,榮大科技的傳奇經歷近來成為金融圈的趣談。有業內人士戲稱,“這就相當于,西部大淘金的時候,賣水的人自己也要順路‘上市’了”。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則分析道,榮大科技最初是占據了地理位置優勢,在前期一直堅守IPO印刷服務,在專業和堅持中形成了自己的優勢。而IPO打印這一領域,對于小公司來說,競爭門檻高;對于大公司來說,競爭收益低,所以才會導致榮大眼下的一家獨大。
記者注意到,放眼海外,金融打印或IPO打印業務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且更加“充分競爭”,這也揭示了榮大科技主營的IPO打印業務門檻不高。
陽光融匯資本風控高級經理劉暢曾對美國證券法有過深度的研究學習。其向記者分析道,按照美國證券法通用教材的介紹,美國的Printer(通常被直譯為印刷商)是需要取得相應專業資質的,并在整個上市準備期間提供服務,安全高效地保存并在上市申報所涉各方(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券商、公司和券商分別聘請的律師、會計師等)中共享和傳送保密信息和文件。
劉暢表示,在國內實踐中,公司通常傾向于僅在招股說明書定稿前舉辦一次Printer Session(印刷商會議)。此時,公司通常已為上市做了較長時間的準備,等著臨門一腳。企業所聘請的第三方機構人員會集中來到打印商的地盤,做好通宵趕著定稿的準備。而為了保證文件版本不發生混亂,印刷商的員工會針對討論好的修改內容統一在其電腦上調整,并協助進行格式和基本內容(如標點符號)的校對工作,隨時打印出修訂版供大家繼續討論,這種步驟一直重復到申報文件定稿并提交證券監督管理部門。
一位了解港交所上市資料報送的投行人士則說道,香港地區這類Financial Printer(金融打印店)有很多,而在資料打印業務外,他們還會提供免費的進口零食、飲料,這里辦公室裝修更好,但整體價位也更高。
“零食和飲料是免費的,他們(的)收費主要體現在排版、打印方面。”該投行人士說道,“有的差不多一周下來要一百萬(港幣),但也要結合公司的具體情況”。
不過,相較于打印業務專業度和環境的升級,對于榮大科技來說,報會資料的無紙化趨勢才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
沈萌對此分析稱,榮大科技的“護城河”是長期服務形成的經驗積累,這在短期內或許能夠保障競爭優勢,但長期來看仍不足以鞏固領先。而因為聚焦IPO材料這個狹小的細分市場,通過長期經驗樹立起競爭壁壘,所以榮大科技在資料打印方面最大的挑戰可能不是其他印務公司,而是未來IPO的全面無紙化。
一位國內大型投行的前高管則表示,數字化發展使得榮大科技的主營業務瀕臨夕陽產業危機,這個才是“致命傷”。很多普通的印刷服務都不一定再存在,更何況榮大科技所聚焦的特殊印刷服務領域?
圖片來源:攝圖網
疑問:從打印到金融辦公軟件,榮大有多少科技?
除了“無紙化”挑戰,行業市場空間和科技轉型前景似乎也為榮大科技闖關IPO增添了不確定因素。
回顧榮大科技的發展歷程,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不得不提——因股權分置改革,2005年5月25日至2006年6月2日,A股創有史以來暫停發行時間最長紀錄。彼時,榮大科技不得不拓展業務,除IPO申報材料外,還承接各種文件甚至書籍的打印,熬過了“寒冬”。
七年后,同樣是因金融政策調控,榮大科技卻迎來了一次業務井噴。伴隨著2012年12月證監會的一紙“核查令”,彼時正在排隊上會的數百家IPO企業和其中介機構齊齊來到北京,在做材料、改材料中席不暇暖。幾近“爆棚”的榮大科技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在投行圈聲名鵲起。
不難看出,這兩次發展轉折也提示了榮大科技依賴單一IPO市場的風險和“天花板”。“IPO印刷服務即使再極致、再壟斷,其市場規模還是有限,每年IPO的總量是在一定調控范圍內,所以如果沒有機會將IPO印刷服務溢出復制到其他領域,那么其成長性就被局限。”沈萌這樣說道。
以IPO印刷起家的榮大科技,近年來也不斷在延伸業務,并將自己定位成一家“科技”企業。但公司業務的科技含量究竟有多高?其上市融資究竟有何用途?在看熱鬧之外,這些問題也開始引發業界的關注。
榮大科技官網顯示,公司是國內專業服務于證券行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擁有多年的互聯網數據挖掘與信息處理經驗,并深入理解證券行業特點。而根據榮大提供給客戶的資料,榮大集團的業務范圍除了報會文件的制作咨詢、內容核對外,還包括軟件產品服務、科研報告服務、信披咨詢服務和輔助盡調服務。
在科技研發方面,公司主要有榮大二郎神信披、榮大底稿管理系統、投行管理系統、榮大云協作系統等定位于金融投行開發系列的金融辦公軟件。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簡介還顯示,公司目前900余在職員工中,技術人員比重超過85%,擁有專業職稱人才占比超過15%。但對于技術人員比重究竟針對哪些技術類型,榮大科技并未展開介紹。
公司概況。圖片來源:榮大提供給客戶的資料
沈萌對此評價道,榮大科技雖然名字中有“科技”,但實際上真正的科技創新研發能力有限,所涉足的也主要是服務業務,類似商業咨詢、投資者關系或財經公關。這些業務的開展門檻也很低,順勢跨足的難度小,但想做出規模、做大業績,實際上是不容易的。
“榮大確實有一些科技類的服務性業務轉型,但這些東西究竟有多少技術含量呢?其所從事的業務,很多基礎的金融類工具軟件,大家都能做。顯然,這些科技服務軟件也不是榮大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上述券商投行前高管說。
在榮大科技沖刺IPO的消息公布后,券商投行圈也在討論一個有意思的問題,榮大有錢了是不是會收購券商牌照,直接完成轉型?
“這顯然也是不現實的。”上述券商投行前高管坦言,榮大科技手里掌握了許多券商的機密文件,如果它也做了券商,那其他同行誰還會找榮大打材料?公司的核心業務就會受到威脅,“有關榮大要上市的事,業內不少人還是持保留態度的”。
(實習生林姿辰對本文亦有貢獻)
記者手記|為99%IPO項目打印報會資料的榮大科技,又將交上怎樣的招股書?
伴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發展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將IPO作為其成長的重要目標,各類IPO衍生服務亦熱鬧異常。這既孕育了對金融專業度要求極高的投行、咨詢行業,同樣也催生了類似榮大科技所從事的金融打印這類,看似“不起眼”、但市場需求度極高的小眾行業。
由一家小小的打印店起步,到如今注冊資本數千萬,榮大科技的故事也就此成為國內金融界的趣談之一。
在A股IPO打印領域,榮大科技的經驗和專業度毋庸置疑。但依仗在這一業務上的優勢,該公司是否也同樣具備了登陸A股的實力,其背后的挑戰依舊很多。
一方面,IPO打印門檻不高、“天花板”已現,這是榮大科技主營業務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而在上市申報全面無紙化辦公之后,無疑也對公司未來業績的穩定性提出挑戰;另一方面,即便進行了科技轉型的嘗試,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其標榜的“科技”類產品,更多還是基于IPO服務,技術含量并不突出。
不久之后,業內或許就可以正式看到榮大科技為自己打造的招股書了。而終于為自己“做嫁衣”的榮大科技,又將收到怎樣的反饋意見?榮大科技又是否做好了應對的準備?
記者:李詩琪
編輯:張海妮
視頻編輯:祝裕
視覺:帥靈茜
排版:張海妮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