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8 21:34:04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12月16日至18日,一次將深刻影響2021年中國經濟社會方方面面的重要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此次會議對2021年中國經濟各項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布置了一系列新任務,包括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明確要“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等。
接下來,我們就為讀者簡要梳理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哪些必須推進的大事。
圖片來源:新華社
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我國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在這一大背景下,此前的宏觀政策是否存在“退出”的問題,成為全社會關心的話題。
對于新一年的宏觀政策走向,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了全面闡述。
會議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從會議提出“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的提法看,可以說是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有關新一年宏觀政策退出與否的討論。
同時,會議明確提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既延續了此前十年的提法,也與“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的表述形成鮮明呼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都提出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目標。在12月1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也明確提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明年八項重點任務的第一項進行部署。
如何推進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具體路徑?從會議有關表述看,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層面提出“要抓緊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
記者注意到,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日前在接受采訪時提及,要研究出臺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堅持自由探索和目標導向并重,探索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原創性科學問題發現和提出機制,構建從國家安全、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的實踐中凝練基礎科學問題的機制,以應用研究帶動基礎研究。
圖片來源:新華社
12月1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了“需求側改革”的概念。而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對做好下一步需求側工作的要求和重點任務,作出了詳細部署。
會議指出,要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在打通需求側“堵點”方面,會議提出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舉措。會議指出,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還首次提出“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
目前,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正在穩步推進:去年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指出,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今年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下一步,將推動汽車消費轉型升級,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轉變。
在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全面推進改革開放”被列為明年八項重點任務的第四項任務。
會議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是否需要新的“旗艦型工程”?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給出了答案:要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
記者注意到,在1個月前召開的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方曾經鄭重提出“中方歡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完成簽署,也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這一提法再次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體現出我國加入該協定的決心已相當堅決。
資料顯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簡稱“CPTPP”,是由日本、智利、新西蘭等11個國家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于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覆蓋4.98億人口,簽署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占全球經濟總量約13%。相比日前完成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CPTPP的門檻更高,且域內95%以上的商品實現零關稅。
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列出的明年八項重點任務中,“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作為第五項任務出現。
會議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
要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范耕地占補平衡。
會議還提出,要“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
圖片來源:新華社
12月11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這一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提法。而在此次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被列為明年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這也是2017年以來召開的歷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出現“反壟斷”這一關鍵詞。
會議強調,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支持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范發展,健全數字規則。要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范。要加強規制,提升監管能力,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
從近期政策信號看,“強化反壟斷”已開始穩步推進。今年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反壟斷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首次增設互聯網經營者市場支配地位認定依據的規定;今年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還明確提出“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
在房地產調控方面,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堅持既有大方向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提法。
在政策延續性方面,此次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這一表述已經連續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中,顯示出政策的定力沒有動搖。
而在政策的創新性方面,此次會議首次提出了“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這一任務,并明確將租賃性住房作為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抓手。
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加快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
土地供應要向租賃住房建設傾斜,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和企事業單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設租賃住房,國有和民營企業都要發揮功能作用。
近期社會上對于房屋租賃市場的一些亂象討論頗多,此次會議也明確提出,要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整頓租賃市場秩序,規范市場行為,對租金水平進行合理調控。
今年9月召開的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中方鄭重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不久前召開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方再次鄭重承諾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如何以“碳中和”為抓手,做好下階段生態環境工作?
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專門作出部署,會議提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