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專訪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維特里希:未來兩三個月是新冠控制關鍵時期,中國結構生物學世界領先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03 10:40:34

          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梁宏亮    

          7378821759429864448.jpeg

          2020年注定因其不平凡而載入史冊。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觸動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調整。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蓬勃興起,不斷涌現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又為人們帶來新的機遇。

          回顧2020年,面向2021,我們不禁要問:面對變革,全世界應怎樣團結協作、共克時艱,在危機中辨析新機,于變革中開拓新局。

          身處科學技術加速迭代、科技創新深度影響未來發展的今天,我們不禁想要探求:怎樣才能進一步培養科學精神、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

          2021年初之際,每日經濟新聞重磅推出“巔峰對話:瞰見2021”系列策劃。在第一季,每日經濟新聞每經商學院將獨家對話六位諾貝爾獎得主,圍繞世界經濟前瞻、科技創新等問題,進行深度探討。

          本期,我們帶來的是對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維特里希(Kurt Wiithrich)教授的獨家專訪。

          8875265930494109696.jpeg

          庫爾特•維特里希(Kurt Wiithrich)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理性主義與科學精神是否陷入了某種衰退?又如何看待中國科技的發展?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教授庫爾特·維特里希(Kurt Wiithrich)在瑞士的家中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獨家專訪,分享他眼中動蕩不安的2020年和他對中國科技發展的觀察。

          作為世界結構生物學領域的領軍人物,庫爾特·維特里希因發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術測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的方法”而榮獲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是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指導委員會成員,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同時還是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

          6808455813515578368.png

          “未來將與新冠長期共存”

          6808455813515578368.png

          當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趨勢似乎愈演愈烈,“接下來的兩三個月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如果疫苗可以成功推廣并起作用的話,世界將很快回到正軌。”維特里希向記者表示。

          某種程度上,比病毒破壞力還要巨大的是忽視防疫過程中的科學精神,這給許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嚴重后果。

          維特里希表示,如果有更多人可以盡早掌握病毒傳播的知識,盡早采取有效的防控辦法,就不會是現在這樣糟糕的局面。“我感到非常失望。我們到現在也沒有找到可以拯救那些重癥患者的治療辦法。”他向記者表達了疫情爆發以來的無奈與失望。

          事實上,因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維特里希自去年1月起就沒見過自己上海的團隊了,他與實驗室成員只能通過郵件交流,了解研究進展。維特里希向記者表示:“新冠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就我所在的領域而言,如何在這樣一個困難的時期繼續科學教育與科學研究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未來人類將長期與新冠病毒共存,就像與艾滋病病毒(HIV)一樣。我們如何處理此次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余殃將直接關系到未來3到5年的科技發展趨勢。”維特里希告訴記者,“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科學精神以及科研的沖擊,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國際科技領域的合作。”

          6808455813515578368.png

          “中國結構生物學世界領先”

          6808455813515578368.png

          作為首批來中國工作并擁有“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之一,庫爾特·維特里希長期關注并投身于中國的科研事業,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1983年,維特里希來到上海,與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學聯合會(IUPAB)的中國代表進行了會面。當時,他正擔任聯合會的秘書長,在他的幫助下,中國成功加入聯合會。這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首次加入具有極高國際影響力的科學聯合會。

          維特里希告訴記者:“我在第一次到訪中國的時候,中國的現代科研體系還非常的薄弱。只有在進入21世紀后,中國的科技才開始突飛猛進,最近10年尤其明顯。”

          2013年,維特里希擔任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特聘教授,并推動上海科技大學創建起首個核磁共振實驗室,引入國際先進的核磁19F標記技術、蛋白質膜上標記技術等。由他領銜的課題組和核磁共振研究團隊令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科研水平迅速躋身國際前列。維特里希先后榮獲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上海白玉蘭紀念獎,在他看來,“中國科研環境正越來越好,選擇的天平不斷向這里傾斜。”

          維特里希介紹到:“在結構生物學領域,中國已經取得了國際領先的地位。我們開展了國際上極具挑戰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的動態特性研究,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我在上海工作了7年多,見證了中國科研的飛速成長。目前,中國在科研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政策支持,擁有全球最大的人才儲備規模,科研基礎設施持續優化。我認為中國必須延續這種勢頭,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他向記者分享了對中國科研的觀察。

          6808455813515578368.png

          “基礎科學研究至關重要”

          6808455813515578368.png

          縱觀世界近代歷史,歐美國家的迅速崛起無不與其基礎科學水平的提高有關。基礎科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原始創新活力。某種程度上,綜合國力的競爭也是基礎科學的競爭。

          雖然過去20多年,中國的科研經費占GDP的比重迅速攀升,但與科技發達的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其中在我國的研發經費里面,基礎研究經費的比例偏低,長期徘徊在5%的水平。與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處于先發位置的日本、德國等國相比,中國的科研始終存在基礎研究及原始創新薄弱,一些關鍵技術亟需突破等問題。

          維特里希向記者表示:“毫無疑問,中國應該持續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最重要的要建立起一種科技創新的“傳統”,為年輕的科技工作者提供大量施展拳腳的機會,為科學家,研究人員和學者構建起更加適宜的科研環境。”

          事實上,隨著近年來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中國載人飛船、月球探測、量子通信等科技成果的逐漸顯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對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不斷推動“中國制造”向著“中國創造”轉變。

          6736993340542611456.jpeg

          記者手記

          越是動蕩不安的局勢,越是需要科學精神與理性主義,越是需要堅持不懈,負重前行,才能迎來曙光的黎明。

          盡管年事已高,維特里希教授從未停歇過對科研的探索,仍在帶領團隊不斷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他在瑞士家中接受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保持健康,繼續分享我的思想觀點,指導年輕科學家,為促進世界科技進步繼續做出貢獻。”從他的言談中依舊可以感受到他對科研的熱愛和對這個世界的關切。

          在對話的過程中,我眼前這位82歲的老人精神矍鑠,興奮地向我分享起他年輕時的足球夢想,他是如何在新西蘭贏得海釣的冠軍,而他當年所在的海釣俱樂部海明威也曾參加過。他還向記者打趣道,“如果我每個學生英語都有這樣好的話,我可以活得更久。”

          雖遠隔重洋,記者仍可以感受到這位科學巨擘的好奇心與夢想,而這正是支撐他在艱難的環境下不懈求索的力量所在。隨著對話進入尾聲,維特里希教授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吾輩深知,每當寒冷的冬夜降臨,便是人類群星閃耀之時。

          注:本文采訪內容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立場。

          記者:謝陶

          編輯:梁宏亮

          視覺:劉彥青

          排版:王思雨 牟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4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色大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 亚洲第一区二区视频网 | 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五月天狠狠爱-伊人久久综合网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