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18 19:03:04
今天,滬指大漲近30點,再次沖擊3600點關口。但漲得更多的,一是創業板,二是科創板。機構階段性調倉換股,目標越來越清晰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來源: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微信公號ID:daoda1997)
100萬億!中國GDP迎來重要里程碑!1000億!新基金又賣瘋了!經濟好,錢多多,這樣的環境,A股能不漲嗎?
今天,滬指大漲近30點,再次沖擊3600點關口。但漲得更多的,一是創業板,二是科創板。機構階段性調倉換股,目標越來越清晰了。
在今天的早評文章中,達哥給大家提示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2020年的GDP數據將在今天公布。這個極其重磅的數據,必然會對今天的行情產生影響。
年度GDP數據,相當于是過去一年來中國經濟的期末考試成績單,這個成績當然沒有任何話說,對于A股是絕對的大利好。要知道,2020年,多么特殊的一個年份,全球經濟都很糟糕,但只有中國取得了2.3%的增長。而這個增長,遠超IMF預測的1.9%,同時也超出了很多機構預測的2.1%。
關于百萬億GDP的重大意義,我就不做個人觀點的闡述了。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2020年我國經濟總量預計占世界經濟比重達到17%,人均GDP連續第二年超過1萬美元,進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與高收入國家差距不斷縮小。
所以,今天大盤的上漲,跟超預期GDP數據公布之后市場情緒高漲有很大關系。因為,投資者的信心得到了極大的提振,短期走強,在情理之中。
但美麗的經濟數據中,有一個細節還是值得關注。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1981億元,比上年下降3.9%。消費的負增長,這是很多年以來第一次出現。
其中,按消費類型來劃分,餐飲收入下降了16.6%,這個幅度是比較大的,當然也與疫情有很大關系。另外,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取得了較快的增速,四季度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6.0%、21.2%、17.3%,分別比三季度加快16.0、7.1、5.0個百分點。
從上面這組數據,大家或許可以看出一些問題和機會。
前面說的是百萬億GDP,中國經濟迎來了重要的里程碑。
與此同時,今天還有一個數據也相當的驚人。
1000億!
據報道,今天共有21只新基金進入募集期。而新發型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首募規模超過1000億,遠遠超過150億的募集上限。這個規模,也超過此前南方阿爾法的709億,成為今年以來募集規模最大的公募產品。
另外,今天同時發行新基金的,還有廣發、華泰柏瑞和博時,上述4只新基金合計大賣超過1600億。
這個情況,確實感覺有點瘋狂了。說明一個問題,當前普通老百姓對基金的投資需求已經被徹底激發出來,毫不夸張的預計,今年存款搬家的大趨勢已經形成。現在的市場,資金多得很,根本不缺錢,大家找不到其他更好的投資渠道,只有通過基金,最終進入A股市場。
盡管還是會有不少人擔憂,每當爆款基金頻頻出現的時候,市場可能迎來一個階段性高點。但是,既然選擇基金投資,就不是一個只看短期波動的投資方式,而是以年為單位的投資周期。那么,把時間拉長來看的話,現在的滬指還不到3600點,只要跌下來,又是基金進場的機會。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那么多基金,每個基金的管理人投資風格都不一樣,該如何選擇呢?
在達哥看來,選基金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兩句話是說不清的。說復雜,確實很復雜;但要說簡單,也很簡單。選基金,其實也就是選擇基金經理,你需要對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和風格有一定了解。投資能力,就是拿業績說話。
有一種說法是“排名前10的,閉著眼睛選5只,優等生不會輸。”這種說法,雖然有些極端,但大道至簡。
除了看能力,還要看風格。上周曾經跟大家聊過,去年的明星基金經理蔡嵩松,他的特點就是堅定看好芯片股,他管理的基金諾安成長,今天一定又是大漲。因為他重倉的芯片股,正是現在的大熱點。但是,要想跟著蔡嵩松“吃肉”,你首先必須要認同他的風格才行。
最后說一下今天的盤面。消費類白馬股繼續調整,科技股開始起飛。
說實話,如果僅僅有白酒股的牛市,確實不能代表中國經濟的騰飛,必須要有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才能說明中國經濟已經能夠傲視群雄。
所以,近期的市場,也就是順應這種思路,科創板、創業板開始走強。尤其是科創板,去年下半年以來,已經低迷了很長時間,只有極少數的公司走出了牛市行情,比如思瑞浦、美迪西等。
而今天,科創板的龍頭總算是揚眉吐氣了。或許,這樣的變化,正是現階段機構調倉換股的重要方向。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使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快速閱讀道達投資手記專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