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20 11:19:25
與之前4小時的“拖堂”演講不同,這次張小龍的演講簡短而精練,只有一個半小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個半小時的演講,有一個小時在講“視頻號”。張小龍說,視頻化表達或是下一個十年的主要方式,時代在向視頻化表達發展。
每經記者 劉玲 許戀戀 每經編輯 董興生
2021年,對于微信來說,意義非凡。1月21日,微信就將迎來十歲生日。
1月19日,2021微信公開課Pro在廣州舉行,剛滿“周歲”的視頻號、上線兩周年的微信支付分、邁入第四年的微信小程序、和微信互通進一步升級的企業微信......微信交出了自己的成績單。
微信1月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小程序年均DAU已破4億,全年累計交易額同比增長超100%;微信支付分上線兩年,用戶數突破2.4億;企業微信上的真實企業與組織數超550萬,活躍用戶數超1.3億,企業通過企業微信連接及服務的微信用戶數已達4億;小游戲今年首次突破了5億MAU;搜一搜月活用戶破5億……
19日晚上八點,微信創始人張小龍身穿白色運動外套和黑色褲子,腳踩一雙白色運動鞋,通過視頻直播亮相“2021微信之夜”。
張小龍 圖片來源:微信供圖
2020年的微信公開課上,只出現在視頻里的張小龍曾說線下開會浪費時間。現在他說,沒想到過去一年因為疫情原因,不得不進行以線上為主的活動。
與之前4小時的“拖堂”演講不同,這次張小龍的演講簡短而精練,只有一個半小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個半小時的演講,有一個小時在講“視頻號”。張小龍說,視頻化表達或是下一個十年的主要方式,時代在向視頻化表達發展。
在演講的開頭,張小龍公布了一組數據。
到2021年1月19日,每天都有10.9億用戶打開微信,3.3億用戶進行了視頻通話;每天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1.2億用戶發表朋友圈,其中照片6.7億張,短視頻1億條;每天3.6億用戶讀公眾號文章,4億用戶使用小程序……
張小龍說,微信的slogan是“一種生活方式”,沒想到十年后,它真的成了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而站在微信十年的節點,張小龍需要思考微信下一個十年的方向。
在開場不久,張小龍講起了視頻化表達。他提到,在微信最近五年,每天發視頻的數量上升了33倍,朋友圈里視頻發表數量上升了10倍。所以當他們在考慮做短內容的時候,就在思考是以文字還是視頻化內容來做。
“視頻化的表達,可能是下一個十年內容領域的主題。”張小龍說。
2019年,微信組織了一個特別小的團隊,開始了視頻號的開發。一開始,外界并不看好微信做視頻號。張小龍說:“如果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可能還有戲,如果都看好可能很麻煩。”
對于視頻號,微信團隊的定義是:視頻號是一個人人可以記錄和創作的短內容平臺,所以它是公開領域的內容平臺,就不能基于微信號來創作了。
在張小龍看來,視頻號的意義,與其說是視頻,不如說是“號”。因為有了一個公開的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了一個公開發聲的身份。
張小龍提到,視頻號是一個載體,微信不會自己生產內容,也不會買內容,而只做內容的承載和傳遞。長視頻也是基于此概念,張小龍認為,隨著視頻號中優質內容的沉淀,長視頻可以積累成視頻號的知識庫,人們將來能通過搜索和推薦將這些知識挖掘出來。
“將來微信里流通的視頻內容會越來越多以視頻號的形式來存在。微信就像一個視頻圖書館,隨著時間沉淀越來越多的視頻內容。”張小龍表示,“希望視頻號未來變成每一個普通人都能用的東西,不僅僅是大V和網紅。“
此前,張小龍做過幾次直播,他認為直播很輕松,不需要準備太多,可能變成未來很多人在用的表達方式。張小龍還透露了直播接下來和春節的關聯性。
他認為,人們傳統的拜年是要面對面走家串戶,一家一家,好幾個人成群結隊過去面對面拜年,其實很像直播的形式。他透露,今年春節視頻號的直播場景將“做一點小東西”,希望用戶能夠通過直播的方式拜年。
張小龍認為,真實的直播是輕松的表達,未來直播會成為個人的表達方式,直播的終極形態是每個人都是別人的眼睛,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別人的眼睛看到想看的東西。
“下個微信版本會有直播入口,并且未來直播會有電商能力,可以掛第三方鏈接。我們不希望給直播做流量推廣,完全是基于用戶自發的,希望視頻號建立起自己可以運轉起來的生態。我們不用買內容進來,未來也不會去做。創作者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來創造回報,這才是可以運轉起來的生態。”這是張小龍為直播構想的未來。
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除了重點打造的視頻號和直播,張小龍透露,微信也有一些有趣好玩的實驗性項目在進行中。
從產品角度,他說,做產品其實是個驗證想法的過程。“如果你腦袋里突然冒出一個想法,可能很不靠譜,但又似乎有意思。然后繼續往深里去想,如果能經過很多次選擇,最終能變為實現,就會體會到做產品的樂趣。”
張小龍舉例說自己的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比如你想和一個人聊天,扔一個炸彈,他的屏幕’碎’了會怎么樣?或者,如果你聽一首歌的時候,你能看到誰和你一起聽同一首歌,并且能看到他的畫面是什么,或者你在某一種狀態里面失眠了,你發現還有哪些人也失眠了,跟他們一起數羊,也是很有意思的。”
在演講中,張小龍簡單描述了微信新版本會有的幾個功能。比如表情,人們的表情反映出情緒越來越強烈了,以至于必須經常“裂開”。新版本內,微信表情可能呈現類似“炸開屏幕”的視覺效果。
對于做產品,張小龍引用了孫子兵法,行軍打仗應該要“其徐如林,其疾如風”。做產品也是這樣,要么沒有想清楚,那不如什么都不做。如果要做,就要非常快速地迭代。
在演講的結尾,張小龍回顧了微信十年。他說,如果非要用兩個詞來描述微信,一個是連接,一個是簡單。
在他看來,很多社交產品可能也做連接,但它止步于人,微信的連接范疇更大,公眾號、小程序目標都是連接,連接人和內容、人和服務,包括微信支付也可以認為是一種貨幣的連接,“視頻號的目標也是連接”。重心不是在做內容,而是在做底層的連接。
對于“簡單”,張小龍用“簡單”來作為美觀、實用、合理、優雅的代名詞。他說,簡單是很美的。從一個物理公式到一個日常用品,往往簡單的是更好的。實現同樣一個目標,有一千種方法,但只有最簡單的方法是最美的。
以前在飯否,看到很多產品越做越復雜,張小龍就吐槽說:“一個產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為一個垃圾產品啊!” 不是說加功能會讓產品不好,而是加了不必要的功能,或者加功能的方式不對。
十年來,微信加了很多功能。張小龍很慶幸的是,現在的微信,還幾乎和十年前的微信一樣簡單。雖然比十年前多了非常多功能,但這些功能,都是用最簡單的辦法,所以增加的復雜度會小。
“簡單才會好用。特別是一個產品有十億人在用的時候。”
最后,張小龍說,微信雖然是這么大用戶量的產品,并且經歷了10年之久,但還是希望它能一直保持自己的風格。“一直像一個小而美的產品一樣,有自己的靈魂、審美、創意和觀念,而不僅僅是數字的奴隸。”
封面圖片來源:微信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