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05 23:43:06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王麗娜
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殊的農歷新春,打工人秒變“原年人”,催生了不同于往年更火熱的年貨節。
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菜鳥方面獲悉,“2021淘寶春節不打烊”活動首日,申通、圓通等快遞公司配送效率對比往年同期已經翻倍。在淘寶和菜鳥重點保障的200多城,三通一達活躍運輸能力在不打烊首日依然保持90%以上運行。
“今年菜鳥推薦了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德邦等快遞公司,他們是淘寶快遞包裹的主要承運方,這些公司全面保障春節,再加上百世、順豐、中國郵政繼續運行,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快遞春節不打烊。”一位通達快遞的網點負責人表示。
不只是淘寶,年貨節的火熱在京東亦有所顯現。2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獲悉,2021年春節來臨之際,京東異地訂單(用戶下單并發往非常用所在地)再次火爆。特別是今年的年貨節訂單中,米、面、油和酒類等民生用品中的重貨,同比均有1-2倍的增長。同時,海參、牛肉、方便菜等商品銷售也大幅增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每年春節期間,物流、外賣等都會出現暫時性用工荒,即便“就地過年”成為諸多一線城市的標配,但返鄉與家人團聚依舊是辛苦在外一年的小哥們最為熱切的期盼。而在年貨節的催生下,消費需求又穩步增長,無論是米面糧油等重品,還是需要冷鏈的生鮮產品,物流都成了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除了每年“春節不打烊”的慣例外,電商、物流企業們也加大了對快遞、外賣小哥的激勵、補貼。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自1月20日年貨節開啟,至29日的10天,全國網絡零售額達3441.1億元。期間,全國在線餐飲交易額同比增長49.6%,外賣同比增長60.7%,半成品、特色年菜同比分別增長375.6%和122.2%。
在這其中,“原地過年”拉動了許多“新”品類的消費。
京東大數據顯示,相較于去年年貨節期間的消費結構,今年除了在醫護健康類的支出消費持續增長外,寵物生活、母嬰、個人護理和教育培訓+圖書等品類方面的消費占比增長較大。
天貓消費電子《2021年新年貨趨勢報告》則顯示,1月份以來,化妝品、冰箱增長超過27%。體重秤、體脂秤、理發器、手持掛燙機、美腿儀、剃須刀均保持較高增幅。而2021年天貓增速最為顯著的十大“新”年貨中,半成品年夜飯、寵物新年服、擦窗機器人、凍干粉咖啡禮盒、家用門上單杠、智能馬桶蓋、養生酒等諸多新面孔榜上有名。
此外,而相關細分品類的此消彼長也再次證明,盡管過年方式有所不同,但消費者相對迅速且精確地作出了反應,并再一次引導市場走向。整體消費趨勢的變化也非常精確地折射出春節前夕的市場環境和用戶選擇——隨著出行、走訪的減少,酒類、禮品等支出占比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原地過年”的消費需求——寵物、教培、數碼影音以及生鮮支出的增加。
京東大數據顯示,2021年貨節第一周,方便菜銷量在京東平臺同比增長超過90%。菜鳥方面則顯示,今年年貨節,菜鳥倉里的商超類年貨備貨量比去年增長12%。除了米面糧油等生活物資,生活電器、3C數碼、食品也是熱門年貨。
隨著消費和應用場景的變化,消費者的“微需求”迅速創造藍海,觸發新“爆點”。而年貨節相關品類的爆發與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整體市場消費趨勢的走向。同時也不難看出,85后、95后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與喜好已足以對整體消費市場產生巨大影響,無數造風者的“風”,來自“后浪”,如健康服務、金銀投資、方便菜、寵物消費等,已成為拉動年貨消費的主流風向。
京東大數據顯示,95后消費者拉動了“悅己消費”的細分品類的爆發,如香水彩妝、手機、個護健康等,而這些品類中的某些爆款產品往往很快會成為消費市場的“新寵兒”。
記者同時注意到,在2020年國慶長假期間,旅游生活、運動戶外、家裝家電、食品飲料、珠寶首飾等五大品類成為拉動節日消費增長的“主要成員”,而85后、95后的拉動力則在其中成為主要支撐。
據此前天貓發布的年貨節數據,今年春節,網購“洋貨進村”成為明顯的趨勢,天貓上農村地區的擦窗機器人、暖被機、面條機、牛排機、洗地機、洗碗機等銷量增幅都超過100%。
京東大數據則顯示,全國多地異地訂單(用戶下單并發往非常用所在地)收發量持續走高,異地訂單量整體增長49.7%。從接收訂單量TGI(相關訂單占所有訂單的比例)來看,貴州、江西、四川、安徽和廣西排名前五,同時四川、山東、江蘇、上海、北京等省市較2020農歷節前增幅最大;而從發出訂單量TGI來看,上海、北京、浙江、廣東、四川排名前列,西南、西北和東北是發送異地訂單增幅最大的地區。
另據京喜年貨節消費數據,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黑龍江、河北地區,收到了最多的異地訂單,其中,河北省異地訂單增長超過300%,訂單包括各式年貨、特產、小家電以及生活用品等。而京東到家數據顯示,下單人和收貨人在不同城市的異地訂單銷售額是去年同期的2倍。
“原年人”遙寄年貨,人在原地,貨在路上,“快遞拜年”既是無奈也是希望。據京東快遞數據,1月18日-31日期間,全國異地訂單量同比增長超55%,四至六線城市個人寄遞業務量同比暴漲超324%。其中,阜陽、鹽城、韶關、揭陽、漢中、六安、桂林、渭南、衡陽等地成為寄件量增幅最多的城市。
而異地訂單品類中,米、面、油和酒類等民生用品中的重貨,同比均有1-2倍的增長,成為實打實的“主力軍”。在冷鏈相對下沉的便捷條件下,海參、牛肉、方便菜等商品銷售也大幅增加,成為年貨節異地訂單的主流商品。在高價值類商品中,金銀等投資類產品訂單量整體增長500%。
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大數據顯示,從1月20日開啟2021年全國網上年貨節開始,截至2月3日,15天的時間,全國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28.97%。從1月20日到2月3日,全國快遞量同比增長28.94%。從2月2日起同比增長由20%上下的增幅提高到33%以上,2月3日甚至同比增長達到57%,預計后幾天同比增幅將會保持高位運行。
無論是新消費需求的帶動,還是“原地過年”下異地訂單的增長,物流作為保障大促期平穩運轉的關鍵一環,自然成為了各電商、物流企業運營的重中之重。除了每年“春節不打烊”外,今年各電商、物流企業對物流資源的投入似乎成為了“史上最大規模”。
相較于往年“春節不打烊”僅保留小部分快遞運轉外,今年,菜鳥協同“通達系”快遞,全面投入資源力保物流穩定。如中通快遞全國超過300個城市常態化服務,209個城市重點保障。全國超過6萬名中通小哥、96.8%的網點、1萬個門店和5000輛高運力牽引車在春節期間提供“不打烊”服務。
京東方面則表示,針對春節期間部分地區居民重點消費的米面糧油、酒水牛奶、休閑食品等商品品類,已在全國800多個倉庫開啟全面備貨,30余座“亞洲一號”充分運轉。此外,順豐多式聯運進一步加碼,以提升整體快件消化能力,尤其將在航空網和高鐵網方面增加全新運營模式,保障運力充足。其中,航空資源較往年將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干線資源平均增長40%以上,支線增長87.5%以上。
網絡、干線、運輸資源等傾斜投入外,由于歷年春節期間普遍為快遞、物流“用工荒”,因此,承擔末端運力及時效服務的快遞小哥也成了物流企業的“重點保護對象”。
記者注意到,目前順豐及京東物流相繼發布了快遞員春節激勵、補貼政策。針對物流“春節不打烊”,菜鳥推出2億元補貼作為自愿輪守崗位的物流從業人員提供激勵保障和節日福利。京東物流宣布增加春節福利補貼投入至2億元。順豐則設置節前春節大禮包、節中特殊激勵、節后返崗激勵等,此外,除春節值班人員的2.5億元的加班工資外,另有3.7億元春節特殊激勵發給在春節期間值班的員工,順豐總裁王衛還自掏腰包,為員工準備了總計2500萬元的暖心紅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