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27 11:12:52
項目名稱:洋蔥學院
成立時間:2013年
所屬行業:在線教育
融資情況:累計完成超6億元融資,D輪投資方包括春華資本、昆侖萬維、峰瑞資本、君聯資本和騰訊等。
洋蔥學院是一個K12在線教育平臺,以100%人機交互的學習模式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個性化教育服務。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去年以來,疫情大幅加速了教育行業的線上化進程,在線教育迎來重要拐點,其中具備剛需屬性的K12賽道發展尤為迅猛。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中國K12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在“停課不停學”政策利好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4858億元,增速上升至20.2%,2020年學員規模將達到3766萬人。K12在線教育滲透率在2020年上升至23.2%,增長率遠超歷年數據。
K12在線教育行業正在迎來新一輪的增長,不同于當下火熱的雙師直播大班課、小班課等產品,《每日經濟新聞》近日接觸到的洋蔥學院為學生提供的是智能人機交互課程,每節課5~10分鐘,以動畫形式講解一個知識點或解題思路,課堂內沒有真人老師,系統會實時捕捉學生學習的動態數據,智能干預和調整學習進程,為學生規劃個性化學習路徑。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在教育行業的落地正在為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教育類公司、互聯網公司、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商與計算平臺提供商等不同背景的企業紛紛入局。據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發布的《智能教育創新應用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14年~2016年智能教育行業熱度最高,三年間新成立43家智能教育公司。在產品形態方面,智能批改、拍照搜題、智能測評、智能題庫、分級閱讀和自適應學習為當前六大主流產品。從更細分的賽道分布來看,K12賽道的公司最多,聚集了60%的智能教育公司。
洋蔥學院成立于2013年,企業成立之初即定下做智能人機交互課程這一方向。在公司聯合創始人、CEO楊臨風看來,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單向授課,學生被動學習,再加之家長的外部施壓,很多學生對學習的參與感、把控感非常弱,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便無從談起。其次,每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速度不盡相同,傳統教學模式也很難照顧到學生個性化的學習節奏和訴求。
“當下的很多直播課將課堂搬上網絡,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得優質的師資力量、教育資源得以覆蓋到偏遠地區,但學生學習的低參與感、個性化訴求仍待破解。”楊臨風表示,“我們希望把這樣的教學課程變成一種數字化產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隨時隨地學習。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交互數據,AI算法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收集、記錄、分析可以實時調整學生的學習進度,為其規劃適合的學習路徑。用人去提供這樣的服務是非常昂貴的,但AI可以極大降低成本,讓多數學生都能用得起。”
記者注意到,在洋蔥學院的APP上,一門學科會被拆分成幾百到上千個不同的知識點,每個知識點以5~10分鐘的動畫視頻形式來展示講解,視頻后附有不同難度的練習題,對應所學內容的鞏固。
“想要在5~10分鐘把一個知識點講清楚,并制作出能夠持續抓取學生注意力的動畫視頻,這對教研能力有極高的要求。”楊臨風向記者介紹道,洋蔥學院的教研團隊由特級教師、資深教研員和名校畢業的青年老師“老中青”三代組合而成。特級教師、資深教研員對學科的重點難點把握透徹、教學經驗豐富;名校畢業的青年教師優勢在于離學生更近,善于用學生更喜歡、更輕松的方式對知識進行演繹和講解。
“知識點的分拆完成后,如何以趣味動畫視頻的形式呈現,我們也摸索出了一套科學的方法論和拆解流程。”楊臨風告訴記者,一個七八分鐘的動畫視頻在洋蔥學院內部通常需要經過至少幾十人協作,兩個月的時間才能制作完成,其背后所花費的精力和成本遠高于一節直播課。據他介紹,目前洋蔥學院累計注冊用戶量達5000萬,課程累計學習時長超過43億分鐘,答題次數超40億次,平臺學習行為數據超1500億條。
除了面向C端用戶的課程,洋蔥學院也正在與B端的學校達成更多合作,“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近年來國家大力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將信息技術更好地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是當前政策導向之一。”楊臨風表示,洋蔥學院提供的數字化互動課程可以將老師從重復講解的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課程的組織者,提升學生在課程中的參與度。課后老師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在系統里為其布置個性化的學習任務,鞏固學習成果。“我們希望通過與學校的合作,推動原有的教學流程,從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學’逐步轉變,探索更大規模的個性化教育。目前洋蔥學院累計教師注冊用戶量已達170萬。”
免責聲明: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