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12 15:25:09
◎曾三次試圖通過重組方式回歸A股卻均宣告失敗。如今,軟通動力開始沖刺創業板獨立上市。這次,公司引入了春華秋實、云鋒麒泰等多家知名機構
◎軟通動力擁有7萬余名員工。這意味著,職工薪酬對公司經營影響頗為重要,而公司也坦承當前正面臨著人力成本上升的風險
每經記者 陳晴 每經編輯 文多
早在2014年就從紐交所私有化退市,此后曾三次試圖通過重組方式回歸A股,卻均宣告失敗。如今,軟通動力擬沖刺創業板獨立上市。
根據軟通動力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以下簡稱招股書)顯示,公司引來了春華秋實、云鋒麒泰等多家知名機構加入;且華為、阿里巴巴均為公司大客戶,尤其是華為,長期是公司第一大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軟通動力擁有7萬余名員工。這意味著,職工薪酬對公司經營影響頗為重要,而公司也坦承當前正面臨著人力成本上升的風險。如此情況下,此次軟通動力能否成功闖關IPO?
根據招股書的說法,軟通動力是一家擁有深厚行業積累和全面技術實力的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主營業務是為通訊設備、互聯網服務、金融、高科技與制造等多個行業的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軟件與數字技術服務和數字化運營服務。
對于資本市場,軟通動力并不陌生。早從2005年起,軟通動力就開始搭建紅籌架構,并于2010年底在紐交所上市。
不過,到2013年,軟通動力開始謀求私有化退市。此后的2014年9月,軟通動力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隨后在紐交所退市。
“受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發展影響,加之維持境外上市成本較高且較不便利,故決定將軟通開曼(軟通動力境外上市主體)私有化,以回歸中國境內上市。”對于美股退市,軟通動力在招股書中如此表示。
美股退市后,軟通動力籌劃通過重組的方式回歸A股,但期間波折重重。早在2016年,軟通動力曾試圖與皖通科技(002331,SZ)重組。不過,時至2016年7月,皖通科技宣布,由于近期政策變化,公司與交易對方最終無法就重要交易條款達成一致,進而終止本次重大資產重組。
軟通動力還曾打算與紫光學大(000526,SZ)進行重組。但時至2018年1月,紫光學大發布公告稱,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公司及相關各方決定終止籌劃與軟通動力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此后的2019年4月,祥龍電業(600769),SH)公告稱,公司擬以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軟通動力100%股權。但到了2019年5月,祥龍電業又發布公告稱,由于標的公司各方股東與上市公司在有限的時間內未能就交易安排達成一致,不具備繼續推進本次交易的條件,決定終止本次重組事項。
三次試圖借道回歸A股均未成行后,近期軟通動力欲獨立闖關創業板。
根據招股書,軟通動力自設立至今,劉天文一直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此外,公司股東中還有春華秋實、云鋒麒泰、達晨創投、深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
其中,云鋒麒泰持有軟通動力3.89%的股權,位居公司第七大股東。云鋒麒泰頗有來頭:阿里巴巴持有云鋒麒泰34.18%的出資比例,且馬云持股20%的上海云鋒新創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是云鋒麒泰的普通合伙人。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云鋒麒泰系2020年夏入股軟通動力,與云鋒麒泰一起入股的股東還包括天數通、紫金文投等多位股東。對于上市申請前12個月內新增股東入股事宜,軟通動力招股書中解釋為,“2020年7月,因自身或其上層投資人有兌現需求或基金存續期屆滿等原因,發行人部分老股東需要減持或退出。同時,部分新投資者看好公司未來發展”。
除了知名股東加持,軟通動力的客戶名單也頗具知名度。根據招股書,軟通動力與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行業巨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覆蓋了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所有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50家保險公司、31家央企財務公司。
眾多客戶中,華為為公司的長期第一大客戶,并且銷售額連續占公司當期營收的50%以上。
軟通動力稱,報告期內,公司對華為銷售收入占比較高,主要系華為業務規模大、產品線眾多,公司作為華為的核心信息技術服務供應商之一,為滿足客戶需要,向其提供了較大規模的軟件與數字技術服務。
不過,軟通動力招股書也提示了客戶集中風險:若主要客戶因國內外宏觀環境或自身經營狀況發生變化導致其對公司業務需求量下降,或轉向其他供應商,將對公司生產經營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作為一家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商,軟通動力員工眾多:各報告期末,軟通動力在冊員工總數分別為38,638人、53,973人、60,979人及71,141人。
而根據公司官網的說法,其目前“在全球44個城市設有100多個分支機構26個全球交付中心,員工75000余人”。
眾多的員工,導致人力成本對于公司的影響頗大。根據軟通動力招股書,公司報告期內經營情況如下: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根據上述數據,以2019年底軟通動力員工人數60979人計算,員工人均創利約1.17萬元。也就是說,若員工2019年人均漲薪1000元/年,將吃掉軟通動力近9%的凈利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知乎APP中,不少網友吐槽軟通動力福利或者待遇差,例如“待遇太差,沒有年終獎”、“已(以)毛利不高為由拒絕漲薪”等。
軟通動力招股書中也坦承公司正面臨人力成本上升的風險: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成本及期間費用(不含財務費用)中的職工薪酬占主營業務成本及期間費用(不含財務費用)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軟通動力表示,職工薪酬是發行人營業成本及期間費用的最主要支出,對公司經營影響顯著。盡管公司的服務附加值較高,但如果市場人力資源供給不足或人力成本過快上升且公司未能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可能影響發行人的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
就此次軟通動力IPO相關問題,2021年3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軟通動力并發送采訪郵件,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