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嘉庚學院 2021-04-15 17:59:08
圖片來源:林寶芳攝
20年后的你,想擁有多少財富?通過合法的手段賺錢,總計有幾種方式?你的目標,通過哪種方式賺錢才能夠實現?
4月14日晚,在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每日經濟新聞資深記者趙李南一開場就連發三問,由此開啟了一場關于“財經是世界運行的基本邏輯”的分享之旅。
趙李南認為當下有不少90、00后提到人生價值,會認為“談錢很俗氣”。“這是一種對財富的誤解,其實,學會賺錢,如何用更好的方式賺錢,也是一個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環節。”
他分享了從杰夫·貝索斯(亞馬遜)、埃隆·馬斯克(特斯拉),到比爾·蓋茨(微軟)、再到的馬克·扎克伯格(Feecebook)、沃倫·巴菲特(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等目前占據福布斯富豪榜前十的富豪的創富故事后,提出這世界上沒有一個富豪是通過出賣勞動力上榜的,其中絕大部分是通過企業家精神,其中一部分是靠資本增值。
企業家精神,就在于成為領域內的“專家+實干家”。他用美國甲骨文公司為例,說明企業能獲得不可替代的壟斷性特質,就在于企業家可以將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
就像喬布斯做出蘋果手機、英特爾專注處理器一樣——簡單商品賺錢的時代已經過了,未來只屬于在某一領域研究精深的人,也即“創造需求”的人。
作為反例,中國有不少企業丟了經營多年的長袖善舞的主業,盲目跨界,最終導致企業衰退。“作為財經記者,遇到那些玩概念的、業務模式“看不懂”的、“一廂情愿”地盲目自信的,就要警惕,就有義務為投資者揭示風險。”趙李南說。
這場分享會是每經商學院走進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第二場,也是“校園媒體人進階計劃”之一。4月12日,每經商學院在嘉園正式開講,首場分享是每日經濟新聞高級記者、商學院副院長梁宏亮帶來的《優秀財經新聞作品的標準是什么?》。
未來,每經商學院還將帶來“如何分辨好公司和壞公司”等投資理財的講座,吸引了文傳院新聞學專業的師生關注。
(實習生付宏宇對本文有貢獻)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