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巴曙松:科技創新應當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首要“新動能”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9 12:48:45

          每經記者 張祎 成都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易啟江

          4月29日,由成都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國信證券主辦,香港交易所指導,國信證券(香港)承辦的“2021資本賦能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成都舉辦。

          峰會上,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在進行視頻連線演講時指出,科技創新應當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首要“新動能”。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他認為,當前市場關注是否會隨著經濟復蘇而形成風格轉換,不過,從中長期看,技術進步和創新依然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關鍵,對于中國是這樣,對于全球也是如此。另外,疫情沖擊在客觀上為新經濟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空間和機遇,加上新的國際環境,將倒逼動能的轉換。

          “新經濟公司為香港資本市場提升長期吸引力。”巴曙松介紹,更加包容的針對新經濟企業的上市規則,改變了香港資本市場生態結構。作為全球最大的首發市場之一,港交所匯聚了優秀的新經濟公司,對全球投資者吸引力進一步增強。2020年,香港的首發數量達到154家,集資總額達到513億美元,集資總額排名全球第二。

          巴曙松還特別提到,在香港資本市場,醫療健康及生物科技板塊已初具規模效應。截至今年3月底,香港市場共有172家醫療健康公司上市,總市值接近4.1萬億港元。自上市新規生效以來,香港交易所已迎來63家醫療健康和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首發融資額1964億港元。“這些都流入到生物醫藥的實體經濟里,推動了生物科技的創新,其中有不少就是在抗疫的第一線。”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祎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中文字幕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无遮挡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欧美日韩免费专区在线 |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