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14 20:19:37
◎“技術有風險、政策有影響,很可能一個基金投資項目的所有成本都需要前者覆蓋,所以必須要向10倍收益去努力。”
◎如果不想在后期進行微利式的“摘果子”,就需要執行“短平快”的打法,才能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在創投界,出于對投資價值的不同理解,一部分投資人選擇投“賺錢的買賣”,也有一些人在投“值錢的東西”。聽起來是類似的兩種表述,折射出的投資效率卻不同——后者更注重估值的成長空間,并愿意在早期付出看似高昂的溢價。
不過實際上,囿于基金存續周期的限制,對于專注早期投資的基金而言,需要“短平快”的節奏。在華創資本熊偉銘看來,這一切的前提需要有“空間換時間”的魄力與膽識。
一級市場投資十余載,華創資本合伙人熊偉銘詼諧中不失倔強,既笑談中后期投資無異于“摘果子”,也對早期投資的預期提出嚴苛的10倍要求,這背后有他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熱嗅覺與冷思考。
之所以說他具備投資的前瞻性,是他自己都在調侃的“與‘十四五’規劃不謀而合”。據悉,華創資本在2014年就將投資觸角深埋企業軟件領域,并在2016年、2017年陸續布局生命科學等前沿科技賽道。截至目前,已投資生命科學領域相關企業30多家、生物小分子項目6家以及十多家醫療器械公司。
其中,文遠知行、智加科技、深鑒科技、藍箭航天、華科精準、新格元、福貝生物、璧辰醫藥、應世生物等均為熊偉銘主導投資的明星項目。而有關生命健康、腦科學、生物育種、航天科技等,均是我國“十四五”規劃中的前沿科技。
熊偉銘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是表示,在華創資本的投資規劃中,有80%的資金投向瞄準“十四五”規劃中的前沿科技、企業服務,另有20%投資于新消費。但無論投向何方,華創資本對單個項目投資收益的10倍預期始終沒有改變。
“不能低于10倍,我們主要聚焦在第一輪乃至第二輪的投資階段,C輪往后的都很少,這勢必也在推高我們的投資風險。”熊偉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即便按照5000萬的常規早期投資額計算,10倍收益是5億左右的回報,除去成本之后,4個億左右的賬面收益僅僅是一個成功的項目獲得退出。“但技術有風險、政策有影響,很可能一個基金投資項目的所有成本都需要前者覆蓋,所以必須要向10倍收益去努力。”
這也讓他陷入對投資的冷思考當中,因為就目前的VC投資規模,單只基金的規模相較于PE基金并無優勢,且投資端競爭激烈,投資博弈中,要么是項目估值過高,普通VC無緣參與;要么就是無人問津。浮躁的投資環境下,熊偉銘認為,需要重塑VC投資的價值觀和方法論,提高早期基金的投資效率。
專注早期投資往往需要足夠的耐心去陪跑,但熊偉銘不敢茍同。他告訴記者,他們中意的就是那些還沒有被別人發現的東西,別人越不碰,他們越聚焦。至于在泛紅海市場創新商業模式的做法,熊偉銘明確表示“不投”。
個性鮮明的同時也與現實爭鋒相對,不可否認的是,前述投資端的競爭激烈劍指頭部大型基金公司,乃至市場化母基金攪局,多數VC被迫在做PE化轉型。如果不想在后期進行微利式的“摘果子”,就需要執行“短平快”的打法,才能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
熊偉銘指出,做到這一點,從基金的角度來說,需要以“空間來換時間”,即在察覺到投資機會時果斷出手,在最早期給予一定的估值溢價,靜待時間玫瑰的綻放,而不是在早期投資階段糾結股權讓渡與投資規模的比例劃分。
“1億美元的投資額真的好貴,但我如果覺得你能漲到100億美元,那這筆溢價投資就是值得的。但如果很便宜僅2000萬的投資,如果未來升至潛力還不到5億人民幣,那我照樣覺得劃不來。”尤其對于初創型企業的投資,熊偉銘表示,他選擇去投那些“值錢的東西”,而不是投“賺錢的買賣”。
科凱生命便是一例。2019年,彼時投資界非常關注結構性心臟病的主動脈瓣公司,華創資本另辟蹊徑聚焦細分的二尖瓣修復系統、三尖瓣修復系統技術。彼時,這些技術曾不被外界看好,認為主動脈瓣公司技術完全可以覆蓋。但熊偉銘告訴每經記者,他們當時就發現了一個趨勢,團隊在國內是不可能一家獨大,醫療器械領域更難出頭部效應,一般行業前三都是有機會的。于是在2019年9月,華創資本作為首輪投資方領投了科凱生命天使輪融資,并在此后的A輪、B輪融資持續加碼。據悉,該公司近期的估值已接近20億元人民幣。
去年,寵物生活方式品牌未卡VETRESKA(以下簡稱未卡)宣布完成2000萬美元兩輪融資,其中A2輪融資由華創資本領投。熊偉銘表示,其創始人中很多有來自紐約的時尚潮人,此前亦在Gucci等企業設計部履職,創業后專注寵物玩具的設計研發,投后的經營較之前有了質的飛躍。據悉,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現在已經能夠實現數千萬元的月均營收額,2020年底完成B輪2000萬美元融資。
注重早期投資的效率,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讓華創資本的賬面溢價不錯。去年,華創資本在小滿科技、才云科技、WISH、老虎證券等被投項目實現了退出,但熊偉銘仍然期待收益會向更高攀升。
目前,華創資本共管理五只人民幣基金和三只美元基金,合計管理資金規模為80億元等值人民幣。據熊偉銘介紹,今年華創資本要募集人民幣六期基金和美元四期基金。
與往期不同的是,新基金準備調整原來的募資結構,將高凈值個人投資者比例大大削弱,轉而吸納更多企業資金、母基金和政府引導基金參與。之所以這樣做,熊偉銘認為一方面是響應監管要求;另一方面,在當前募資環境下,個人LP的投資興奮度下降也在影響華創投資的策略。
“我有信心投資項目的估值未來漲10倍,并愿意在早期溢價投資,可有一些個人LP可能不覺得它能跑到10倍。”熊偉銘表示,這也是華創新基金考慮增加機構投資人比例的原因之一。“如果投資人都不激動、不興奮的話,那對他們投資的信心也有影響。”
他指出,雖然從基金運維的角度來說,單個項目預期10倍的投資收益是有必要的,但部分LP同樣會站在個人的角度上要求自己的投資收益也要“短平快”地實現10倍收益,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做法恰好與其以“空間換時間”的理念相悖。
熊偉銘表示,業界主流的趨勢正在使得早期風險投資獲得越來越多細分投資機會,并有機會獲得多元化資本支持。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