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17 22:15:11
◎在經營劇本殺三年的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一個早入局、早賺錢,老玩家優勢更明顯的行業。
◎如今,劇本殺早已不局限于硬核邏輯本,漸漸衍生出了恐怖氛圍本、陣營對抗本和情感沉浸本等多個品類。但這個看似進入門檻并不太高的行業,并不如想象中那樣能夠賺大錢……
每經記者 孫嘉夏 實習生 程雅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你玩過劇本殺嗎?江同學就是一名劇本殺的愛好者,2019年,她偶然接觸到劇本殺,便成為了忠實粉絲,“相較于狼人殺,劇本殺更有代入感,也更能增進大家的感情。”
劇本殺來源于國外的一款游戲——謀殺之謎,后來由一些游戲愛好者引入國內,由早期玩家將英文翻譯后進行游戲,慢慢發展演變后,形成了如今的劇本殺。
隨著劇本殺在國內迅速發展,劇本殺店鋪也“遍地開花”。但2020年疫情來得猝不及防,疫情防控之下,不少劇本殺店鋪未能經受住考驗,黯然退場。而這些店鋪的倒閉給國內劇本殺市場“騰出”了一些空間,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許多個人投資者又紛紛進入劇本殺市場。
但賺錢并不容易。
有已經退出的店家向記者透露,其店鋪倒閉的原因是由于疫情以及新開店鋪的數量太多,競爭壓力增大。
“這個行業的店鋪越小,競爭力也越低,越容易倒閉。倒閉的都是什么都不懂就一頭扎進來的,被宣傳吸引,以為有多掙錢。”開店三年的張林(化名)認為,這是一個早入局、早賺錢,老玩家優勢更明顯的行業。
早期的劇本殺往往伴隨著解謎和破案,不同的玩家被賦予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根據現場搜證、對白,進行推理找出真兇。如今,劇本殺早已不局限于硬核邏輯本,漸漸衍生出了恐怖氛圍本、陣營對抗本和情感沉浸本等多個品類。
但這個看似進入門檻并不太高的行業,并不如想象中那樣能夠帶來大額利潤。
“他們只是為了掙錢,而不看重本子的質量,導致根本開不下去,我認識的很多劇本殺老板其實都是因為自身很喜歡劇本殺才開店的。”江同學表示。
劇本殺的劇本分為三類:盒裝本、限定本和獨家本。盒裝本價格在500元左右,每個店家都可以購買,限定本價格在2000元左右,一個城市賣給三家店鋪,獨家本一個城市只賣給一家店鋪,價格在5000元左右。因此,相對于一線城市而言,小城市的店鋪拿到限定和獨家本相對比較容易,競爭不會特別激烈,選擇性也很多。且老牌的劇本殺店鋪在圈子內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和優勢,相對于新店,老牌店鋪拿到獨家和限定本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展示架上陳列的劇本 圖片來源:實習生 程雅 攝
張林在國內某二線城市開店就已有三年,在當地,也算是老牌的劇本殺店鋪。不過,過完年至今,他所在的區就新開了十幾家劇本殺店鋪。
對于新店帶來的影響,張林笑著說:“說實話,其實不大。”張林表示,他有老牌店鋪的優勢,老客戶較多。最初,多數玩家在接觸劇本殺時,會和認識的朋友一塊組隊,但是,想要同時協調好所有好友的時間會很難。所以,熱愛劇本殺的老玩家們往往會形成固定的隊伍,因此,老店鋪的客戶群體也會相對穩定。對于收益方面,張林表示:“做得好的話三四萬元(一個月),一般的話,一兩萬元。”
在張林看來,新開的店鋪想要盈利很難,“老店家比新店家劇本要多,DM(主持人)要好。開一個新店,除非砸錢,把裝修做得非常豪華,大力氣去挖好的主持人,砸錢買劇本,不然很難,但砸錢的話成本就劃不來。”據張林介紹,培養一個專業的DM最少得半年時間。
一個倒閉的店鋪老板曾向記者透露,其店鋪倒閉是由于疫情以及新開店鋪的數量太多,競爭壓力增大。
不過,對于劇本殺行業,張林還是很看好的,他認為劇本殺仍處于上升期。“你想想,多少年沒有出過一個新興的娛樂行業了,以前人出去只能唱K、打麻將或者看電影,五六個朋友出去沒有什么可做的。”
為玩家準備的服裝道具 圖片來源:實習生 程雅 攝
對于新開的店鋪,在黃山開店的盧曉(化名)卻表示:“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影響。”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今年3月份開始,他所在區陸陸續續新開了五六家劇本殺店鋪。盧曉是桌游行業專業的投資者,2017年,盧曉就已經在做當時風靡市場的狼人殺行業,并持續關注桌游方面的資訊。隨著狼人殺的客戶群體減少,劇本殺行業逐漸興起,盧曉察覺出其中的商機,開了當地第一家劇本殺店鋪。“劇本殺在黃山可能在發展中,但是在一線城市的話競爭會很激烈,其實這一行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掙錢。”
“對我來說,有人開新店只是一個免費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這個行業。它們能分的可能就是對劇本殺要求不高的玩家,只圖一個樂呵,而不求有多專業,只是打發時間而已。”茗九三(筆名)也是當地第一家劇本殺店鋪的投資者,目前新店已經帶來了超10萬元的收益。在她看來,能掙錢的基本是當地頭部的店家,要么開的時間最久,要么規模最大。
在茗九三看來,現在想要開一家新店,如果只是抱著一次性投入的心態,投資小,而不夠了解該行業,是難以盈利的。如果在大城市開一家小店,就搶不到獨家、限定的本子。因為獨家和限定本的發行者也會考量店鋪的實力,能否生動地呈現劇本,從而贏得口碑。如果在小城市開,店鋪的規模得足夠大,裝修、DM都需要足夠專業,能吸引玩家從而留住玩家。
“賠錢是賠不到,但是想要賺的話很難。如果當普通人都認為一個行業可能會掙錢時,其實這個行業已經不掙錢了。”
在新開門店數量與日俱增的情況下,很多店家也開始想要做發行。
未溟(筆名)是一名在讀博士,同時也是一名劇本殺的愛好者,她寫劇本的契機始于疫情封城期間。大量的可支配時間以及不能出門的限制使她開始著手于劇本創作,經歷了三個月的創作和幾個月的打磨后,發行了獨家本《驚華》。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作者完稿后,在正式發表之前,還需要做美工、測試、印刷和宣發等工作,多數非專職的獨立作者想要完成這些工作并不容易,而發行則承擔了這些環節。因此,對于作者而言,在歷經數月的心血投入之后,選擇適合的發行尤為重要。
相比于店鋪的經濟成本和作者的時間成本而言,發行的成本會低很多,只需要擁有自己的團隊就可以收稿。“所有人都認為發行好掙錢,是個店家就想做發行。”未溟表示,其實現在明顯增多的是發行。但同時,由于行業內存在騙稿現象,作者很難判斷其是否靠譜,導致新發行在收稿時會很難。
相對而言,小發行會比較舍得讓利,分成比例會相對較高,可以達到五至六成,但由于小發行不成熟,很多事情可能需要親力親為,且小發行的宣發力度相對而言較弱。而老牌發行相對而言分成比例較小,一般在二至三成,但可能更靠譜。
另一方面,對于店家來說,如果能夠發行一個爆款的劇本,所得的收益甚至會超過其一年開店的收益,所以很多人都盯著這塊大蛋糕。而且,一般情況下,發過熱門作品的發行兼店家會更容易受到玩家歡迎,因為玩家會認為這些店家較一般的店鋪而言更專業,能帶來更佳的體驗感。
張林除了是一個店家,在2018年也做了發行,且張林發行的劇本中就有目前市面上大熱的作品。該作品給張林帶來的年收益超過了40萬元,高于其店鋪一年的收益所得。但張林也表示:“沒有可比性,目前手上待發的有十幾個劇本,但不是說每個作品都會爆。”
提起新發行,張林有些惋惜:“現在很痛心的是,有很多本的底子特別好。只需要我們改一下就能成為爆款,但最終做出來,銷量不溫不火。”
劇本殺店鋪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對于目前市場上劇本的變化趨勢,未溟表示,硬核邏輯本占據市場的比例越來越低,情感沉浸本越來越多。
對于新玩家而言,情感沉浸本門檻更低,玩到一個好的情感本就相當于看了一場電影。硬核邏輯本對玩家要求較高,一個玩家“掉鏈子”就可能影響所有玩家的游戲體驗。對于很多老玩家而言,最初的游戲情懷就在于對于“兇手”的推理和復盤,他們的樂趣在于找出“兇手”的快感,而目前市場上的情感本不太符合他們的游戲傾向。
未溟認為,情感本相對而言更容易大火,但往往伴隨著較大的爭議。因為情感本的受眾并不需要非常了解劇本殺,并且情感本的推理薄弱不可避免,涉及推理用腦的過程會讓人出戲。此外,情感本比較容易涉及抄襲的問題。而推理本往往口碑比較好,但銷量難以提升,店家出于盈利的考慮,在選擇本子時就會更傾向于情感本。“去寫一個好的硬核邏輯推理本的難度和投入量一定比情感本高,反饋的口碑也一定更好,但不代表你有經濟效益。”
下午一兩點到店招待顧客,晚上十一二點披著皎潔的月色邁進家門,簡單地洗漱之后改稿到早晨四五點,這就是茗九三每天的日常。
茗九三大學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此前從事一些短篇小說的寫作。“我比較喜歡玩情感本,但是自己玩了一些之后發現,其實沒有那么好哭。”因此,疫情閑賦在家時,茗九三就開始了她的劇本創作之路。
在擬定大綱后,今年一月份,茗九三落筆開始寫她的第三個本《看花回2——堂前燕》,經歷了4次大體量修改和十多次小改后,她的盒裝本終于上展,處于預售狀態。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展會是目前行業內店家購買新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由大發行主導,給各發行發售門票來展會上推廣手上持有的劇本。店家通過購買門票的方式來展會上進行劇本體驗,購買心儀的劇本。
“在我的《堂前燕》剛下展的時候,便有同行業的另外一個作者和我說,《堂前燕》已經被盜版盯上了,大概兩個月就會發貨。”彼時,茗九三還沉浸在剛下展的喜悅之中。
“這個行業最恐怖的是,我是一個內容創作者,我現在已經在逐漸接受盒裝盜版的盛行,因為我知道我沒有辦法去控制,我甚至找不到源頭在哪,作者和發行都接受了,包括玩家也在接受,真正可能會抵制盜版的只有正版店家。”
盒裝本區別于限定本和獨家本,由于購買方不受限制,想要追根溯源會很難。且限定本和獨家本在發布時會做一些防偽標志,而盒裝本做防偽標志的成本很高,因此最容易被抄襲者盯上。
茗九三已經對其作品申請了專利。“目前國家沒有法律條例能完整地規范這個行業,內容創作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不了,因為沒有獨立的出版號。即使是被盜版,也沒有辦法追究責任,起訴是一個很麻煩的過程。”茗九三稱。
但茗九三也對這個行業充滿著期待,“劇本殺行業正處于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過去后,大概能進入一個規范的行業流程,就像當年的網文小說一樣。劇本殺經歷這個時代也挺好,到最后會大浪淘沙淘掉很多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