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18 14:35:53
◎高盛分析師認為,受美元估值高企和全球經濟復蘇范圍擴大的推動,預計美元將全面走軟。不過,美聯儲的預期更加鷹派,短期內可能不利于美元空頭。
◎華泰期貨認為,展望未來,對于黃金的定價終將回歸至市場對于長端的利率以及通脹水平的預期之上。隨著拜登政府持續不斷努力試圖推出更多的財政刺激方案,長端利率水平以及通脹預期一同被推高的概率相對較大,對于黃金價格的綜合影響預計將相對中性。
每經記者 涂穎浩 每經編輯 陳旭
6月17日,國際貴金屬市場再現大跌,黃金、白銀價格紛紛跳水,COMEX黃金下跌4.68%,最終失守1800美元/盎司的整數關口。
就在此前一日(6月16日),COMEX黃金就曾下跌超過2個百分點。COMEX白銀跌幅更達6.69%,26美元關口失而復得。
與此美元指數繼續大漲,突破92關口,創4月13日以來新高。
消息面上,本周美聯儲宣布將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不過,美聯儲修改了關于加息的預期時間表,令黃金價格承壓。值得一提的是,6月1日,金價剛剛登上1916.53美元/盎司的高點,此輪黃金急跌之后,黃金下一步走向如何?
中信建投認為,從歷史來看,黃金上漲趨勢在緊縮周期里未被破壞的案例并不少見。在真正的緊縮沖擊后,將再度出現“長端利率下行+通脹實質性上行”的有利組合,屆時黃金有望重回上行趨勢。需要關注的是,歷史上收益率曲線出現倒掛時,往往會出現黃金比較好的買點。
6月16日,美聯儲公布FOMC貨幣政策會議決議,并發布了最新季度經濟、通脹和失業率預測,以及美聯儲官員對未來加息時間預期的“點陣圖”。
美聯儲在本次會議沒有加息,保持利率在近零的歷史低位,同時將今年的通脹預期大幅提升1個百分點至3.4%,并稱通脹壓力是暫時的,暗示2023年會有兩次加息。
在維持聯邦基金利率整體目標區間不變的同時,美聯儲微調了用來輔助控制基準利率的一些管理利率,其中逆回購利率上調5個基點至0.05%,6月17日起生效,超額準備金利率上調5個基點至0.15%。
受消息影響,隔夜美元大漲0.97%,觸及今年5月5日以來的高點91.408。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上漲10個基點,觸及1.59%,為6月4日以來的最高水平,消息面因素支撐美元指數反彈,壓制了貴金屬價格的走勢。
美聯儲的新預測促使包括高盛和德意志銀行在內的一些機構放棄了做空美元的呼吁。
高盛分析師表示:“受美元估值高企和全球經濟復蘇范圍擴大的推動,預計美元將全面走軟。不過,美聯儲的預期更加鷹派,以及正在進行的縮減購債辯論,短期內可能不利于美元空頭。”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弗里奇認為,投資者應該不會對美聯儲在2023年升息的前景感到意外,但美元走強和收益率上升確實對黃金形成巨大障礙。
“但是價格出現這種程度的跌幅是否合理是另一件事,畢竟近幾日在預期美聯儲可能轉向的心態下,黃金已經下跌過了。我們認為,兩年后的升息還太遠,無法保證價格出現這樣的暴跌,尤其是在收益率遠低于通脹率的情況下。”弗里奇說。
生意社貴金屬分析師葉建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貴金屬的走勢取決于經濟復蘇下通脹預期與流動性收緊預期之間的博弈。近期名義利率與通脹預期同時回落對應市場對此前過高的通脹預期的修正,而17日美聯儲FOMC會議釋放的收緊預期,利率端恐將形成名義利率向上通脹預期向下的預期,對貴金屬更為不利,尤其是白銀較為不利。”
市場情緒方面,6月17日,黃金ETF持倉數據為1041.99噸,較前日減少3.79噸。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黃金ETF持倉自今年二季度以來便一改此前持續回落的態勢,即便在美聯儲利率決議當日黃金出現大幅下挫的情況下,黃金ETF也未見明顯減持。因此總體而言,目前市場對于持有黃金的信心尚不能說已經喪失。
華泰期貨認為,展望未來,對于黃金的定價終將回歸至市場對于長端的利率以及通脹水平的預期之上。隨著拜登政府持續不斷努力試圖推出更多的財政刺激方案,長端利率水平以及通脹預期一同被推高的概率相對較大,兩者的攀升孰快孰慢或許較難衡量,故對于黃金價格的綜合影響預計將相對中性。
但就當下而言,華泰期貨判斷,美聯儲至少在短期內不會較為突兀地立刻改變,短期持續偏高的通脹水平或將逐漸朝著長端溢出,因此總體而言,就實際利率端的綜合情況來看,并不至于對于黃金價格形成長期的打壓。
中信建投建議關注未來美債收益率曲線的變化,“歷史上,收益率曲線出現倒掛時,往往會出現黃金比較好的買點,因為收益率曲線倒掛一般預示著未來經濟衰退風險,緊縮也將難以持續,例如2018年底部分收益率曲線開始倒掛,2019年美聯儲全面轉鴿,黃金大漲18%。”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