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09 22:19:30
◎阿里國際站總經理張闊認為,“全球范圍內的跨境貿易正在迎來高速反彈。海外疫情方面,疫苗的普及還需要一定時間,加之近期印度疫情又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我們預計疫情客觀上帶給跨境電商的紅利期,至少還會保持2至3年?!?/p>
◎“當下正處于紅利期,因此更需要企業堅持長期主義,要有對于高質量增長的堅持,真正讓有差異性的服務和產品,成為我們出口企業的長期壁壘。”張闊說。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魏官紅
跨境電商B2B領域是外貿業的一條重要分支,2020年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傳統線下外貿業,數字化外貿優勢凸顯。
在這一背景下,跨境電商B2B迎來了新一輪風口。作為跨境電商B2B頭部電商平臺,阿里國際站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至5月,平臺買家數同比增長100%、訂單數增長117.07%、實收交易額增長120.06%。
中國作為全球貿易的主要供給市場,疫情、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物流掣肘等各方面影響因子對供給端各方帶來的挑戰仍需重視。如何在這一輪新形勢下化零為整,從供應鏈端、撮合交易、營銷推廣等方面提供跨境電商B端市場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服務,是當前阿里巴巴國際站在這一輪變局下的新思路。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向其了解當前跨境電商B2B面臨的新變化與新機遇。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日,阿里國際站發布的《2021新外貿指數》顯示,我國中西部地區出口增速迅猛。2021年1月~5月,阿里巴巴國際站云南商家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215%,其中交易額最大行業為禮品工藝品,同比增長302%,其次為美容個護,同比增長134%;河南商家交易額最大行業為機械,同比增長60%,其次也是美容個護,同比增長313%。
從交易額排名來看,交易規模較大的地區仍集中在東部沿海。2021年1月~5月,國際站平臺交易額排名前10名分別為: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福建、上海、河北、河南、安徽、天津。
2021年5月,與宅經濟相關的家用電器類增速較快,廚房小家電交易額同比增長157%,熱水器增長282%,紫外線殺菌器甚至同比增長2055%。國際站平臺交易額前10的行業不少與“宅經濟”密切相關,其中運動娛樂同比增長77%,成為增長黑馬。細分到具體子行業,戶外運動、健身及塑形、水上運動三大行業的日活躍用戶同比增速分別高達182%、85%、85%,預計2021年全年這三個行業的同比增速將達到196%、178%、167%?!?021新外貿指數》將運動娛樂納入2021下半年藍海商品。
阿里巴巴國際站總經理張闊表示,將平臺的數據整理成“新外貿指數”,其用意是希望用平臺的客觀數據來反映供需匹配,幫助商家判斷商機和方向,避免受市場碎片化信息的誤導。
除了國內賣家供給側的變化,國外買家需求端在疫情后也呈現出了新變化。
基于買家市場,阿里國際站平臺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歐美傳統市場優勢進一步擴大,拉美躋身平臺第三大活躍買家市場。盡管從實體經濟的角度,拉美作為疫情重災區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2020年GDP和零售總額也雙雙下滑,但是從數字經濟的角度來看,2020年拉美地區零售電商增速首次登頂全球第一,這就驅動了線上B類買家的增長。
圖片來源:攝圖網
自2020年以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江浙一帶調研了家居、紡織、消費電子等多個行業的幾十家外貿企業,從大量的現場調研中,記者發現,人工成本、人民幣匯率、產業工人短缺、國際物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對這些行業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上述因素同時也在倒逼企業向附加值高的價值中樞轉型升級。江浙一帶不少外貿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在目前形勢下,工廠數字化和機器化是接下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從行業發展格局來看,龍頭企業、大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端具備了更高的議價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在經營風險上亦更加具備實力抵御各方成本侵蝕利潤的壓力,而中長尾的中小微企業,在這一輪變局下,面臨外貿業多重影響因子,轉型升級、抱團合作、數字化是他們尋求的解決之道。
對于各影響因子對外貿商家的業務影響,張闊表示,核心還是看供需關系。誰對最終成本負責?供需相對比較強勢的一方負擔少一些,相對弱勢的一方負擔多一些。在整個跨境貿易領域里,從供給側來講,中國在全球的供給地位有結構性提升,肯定有優勢。在有優勢的情況下,部分原材料、海運成本上漲等,是由鏈路上需求和供給以及提供服務方多方共同承擔成本,既對買家有影響,也對供應商有影響。從長線來看,對供應商影響一直存在,還是要提高自己的附加值來抵御風險。
從阿里國際站2021年1月~5月的數據來看,張闊認為,“全球范圍內的跨境貿易正在迎來高速反彈。海外疫情方面,疫苗的普及還需要一定時間,加之近期印度疫情又帶來新的不確定性,我們預計疫情客觀上帶給跨境電商的紅利期,至少還會保持2至3年。”
同時,新冠疫情催化了海外消費分級。發達國家的居民開始追求低價高質的品牌,發展中國家又有越來越多的用戶追求高品質商品。加上電子商務起飛,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促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多國情、多階層、多場景的全新客戶生態。
在此背景下,張闊多次強調中國制造的“品牌化”沉淀和品牌出海窗口期。并提出超級星廠牌的計劃,計劃三年內打造1000個超級品牌。
事實上,不同于直接面向跨境電商B2C的產品品牌化路徑,在業內人士看來,B端市場的品牌化,和C端是非常不一樣的。B端以嚴肅買家和大宗市場為主,更強調垂直領域。C端面向大眾,更強調社交網絡。不是誰更難,而是方向不完全相同。而且,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品牌出海都是有訴求的。一是已經走出國門而且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和品牌,第二,中國的一些新興品牌,有的是淘品牌出身,有的在垂直領域深耕多年,在國內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了品牌出海的訴求。
然而,要實現中國制造的“品牌化”沉淀,需要時間和積累。“當下正處于紅利期,因此更需要企業堅持長期主義,要有對于高質量增長的堅持,真正讓有差異性的服務和產品,成為我們出口企業的長期壁壘。”張闊說。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為平臺服務商,阿里國際站的挑戰來自多方面。對國際買家而言,能否通過國際站平臺尋找到合適的供應商、能否通過線上渠道更直觀感受到供應商的產品特性;對國內外貿業的賣家來說,也會關注平臺能否提供大量的客戶,匹配度、可信度是否符合其要求,交易鏈路是否通暢。
事實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疫情后,國際貿易線下活動受多重制約,外貿數字化需求激增,但同時也對數字化外貿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單純局限在撮合交易上,還包括營銷推廣、供應鏈端的數字化能力匹配以及全鏈路的整合服務能力。
張闊表示,未來一年,阿里國際站將對商家進行分層,用三大計劃幫商家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實現品牌化發展。在全鏈路服務矩陣,阿里國際站推出了從廣告、營銷管理,到金流、物流、外綜服等履約網絡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針對此前國際海運紊亂、一柜難求等情況,阿里方面加強了跨境物流領域的資源整合。面對國際物流的擁堵、缺柜、運費漲價,阿里國際站面向平臺商家推出中美無憂包機專線、海運,優質線路保艙保柜、甩柜必賠等舉措。
針對接下來在跨境物流領域是否還會有其他方面的舉措?張闊表示,數字化新外貿增速加快、增量加大,需要更強有力的全球物流服務能力來支撐。國際站的物流體系已經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阿里國際站聯合生態伙伴,正在深度整合全球貨運的服務能力,以數字化技術重塑全球貨運行業標準,為中小外貿企業構建一站式全球貨運網絡。預計三年后,服務100萬標箱(海運)、100萬噸(空運)的增量交易商品,整體規模能夠排進全球貨運行業前三。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