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4 21:50:53
每經記者 任鋼 每經編輯 賀娟娟
上周,光伏板塊繼續延續上漲勢頭,光伏龍頭隆基股份市值一度突破5000億元,再一次刷新光伏企業市值記錄。
不過,翻看上周的記錄,融資買入最多的卻是上個月剛剛掛牌科創板的凱立新材,融資買入額達到了8282萬元。
凱立新材主要從事貴金屬催化劑的研發與生產、催化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廢舊貴金屬催化劑的回收及再加工等業務,為我國精細化工領域具有技術優勢的貴金屬催化劑供應商。因其所處催化劑賽道擁有國產化動力,甫一上市就受到頗多關注。如華安證券、天風證券都首次給出了買入評級。
7月9日晚間,凱立新材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司在6月9日至7月9日,先后接受了天風證券、華安證券、海通證券等11家機構調研,再次收獲一波關注。
而這次超8000萬的融資買入,應該就是市場看中了凱立新材的成長潛力。
具體情況,來看本期巷觀陜股。
7月第1周(2021年7月5日~7月11日),陜西上市公司中,隆基股份市值增長最多;陜西煤業市值縮水最多;漲幅最大的是三達膜,上漲幅度為26.22%;跌幅最大的是國際醫學。此外,航發動力同時被主力資金,北向資金,融資資金看好。
當周,陜西沒有新增A股上市公司,沒有新增過會企業。
市值方面,截至2021年7月11日,陜西板塊總市值為14274.10億元,較前一周13500.06億元,增長5.73%(加權平均)。
從全國來看,7月第1周陜西板塊總市值全國排名第14位。相比第13名河南,少了536.49億元。從區域來看,陜西板塊總市值西北排名第1。(省區市排名未統計中國香港、澳門、臺灣)
粉巷君(ID:nbdfxcj)發現,陜西60家上市公司,以市值計算,行業主要集中在電氣設備、國防軍工、采掘。
據統計,與河南相比,陜西上市公司總數比河南少31家;千億市值公司數量與河南持平,均為3家;科創板公司數量比河南多2家;今年新上市公司數量與河南持平。
陜西擁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地級行政區)是西安(43家),其次是咸陽(6家)、寶雞(4家)、延安(2家)、商洛(1家)。
7月第1周,陜西沒有新增A股上市公司,從IPO情況來看,陜西沒有新增申報的公司,沒有新增過會企業。
綜合來看,隆基股份雖然后續股價有所回落,但總市值摸到5000億,是不爭的事實。這與其剛上市時的60億元市值相比,增長了80多倍。近三年,隆基股份市值增長迅猛,2019年突破千億,不到一年時間市值翻番,直至最近達到5000億元,這對于緊跟光伏賽道的投資者來說是不小的刺激。
先看融資資金,7月第1周,陜西板塊融資凈償還總額為4.44億元。融資凈買入最多的陜西上市公司是凱立新材,金額是8282.48萬元。其次是寶鈦股份(6094.44萬元)和陜西黑貓(4570.61萬元)。
再看北向資金,7月第1周,三角防務北向資金持股比例增加0.61個百分點,美暢股份北向資金持股比例增加0.34個百分點,中航電測北向資金持股比例增加0.24個百分點。
主力資金方面,7月第1周,隆基股份凈買入額居首位,為21.79億元,其次是航發動力(1.41億元)和西部材料(8693.62萬元)。
航發動力同時被主力資金、北向資金、融資資金看好。西部材料被主力資金、融資資金看好。延安必康被主力資金、融資資金看好。
綜合來看,除了隆基股份被主力資金買入最多,航發動力和西部材料也緊隨其后,三家公司的共同點是科研屬性較強。隆基股份常年排在光伏企業研發投入榜榜首,航發動力則在航空發動機燃油控制系統領域有絕對話語權,西部材料是有色金屬細分領域的尖端企業,都具有較好的成長空間。
事實上,自上周A股迎來修復行情后,科創板、創業板漲幅明顯,科技類企業成為市場上關注度頗高的一類公司。陜西目前擁有6家科創板企業,后續排隊及輔導備案企業也不乏科創類明星公司,目前資本市場對科創企業的關注對陜企上市是一大利好。
截至7月11日,陜西板塊市值最大的是隆基股份,市值最小的是博通股份。上周市值增長最多的是隆基股份,增長501.78億元;市值縮水最多的是陜西煤業,縮水112.00億元。
漲跌幅方面,截至2021年7月11日,陜西板塊市值與前一周相比,區間漲幅為6.28%(加權平均值),漲幅排名全國第4位。
從漲跌幅來看,上周漲幅最大的陜西公司是三達膜,上漲幅度為26.22%。跌幅最大的是國際醫學,下跌幅度為10.14%。
事實上,7月以來,三達膜股價上漲迅猛,截至7月13日收盤,股價較月初已上賬超40%。7月7日,三達膜還以收盤上漲16.62%,登上龍虎榜。
消息面來看,利好主要還是來自鹽湖提鋰概念。此前公司已明確表示有相關業務,公司鹽湖提鋰的技術包含原鹵或老鹵連交吸附工藝及設備、鹵水分鹽及鋰的濃縮技術。
近幾個月,鹽湖提鋰概念熱度始終不減,與之相關的藍曉科技股價也一度飆升至97.63元/股。
本文來自粉巷財經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