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21 12:57:39
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編輯 孫磊
日前,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通過個人微博公布了一款新型飛行汽車的原型——小鵬匯天X2。據介紹,該款飛行汽車最多可搭乘2人,裸機重量僅為360Kg。官方表示,其續航時間為35分鐘,最大飛行速度可達130km/h。
對于小鵬匯天X2的發布,何小鵬表示:“這標志著飛行汽車向更廣泛使用和安全又邁進了一步。”
在2020年北京車展上,小鵬汽車就曾通過旅航者T1概念飛行器賺足了眼球。而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全球范圍內已有多款載人eVTOL(飛行器)完成試飛。就在小鵬匯天X2發布前夕,斯洛伐克Klein Vision公司研制的雙模式AirCar飛行汽車,已成功實現從斯洛伐克的尼特拉機場飛往布拉迪斯拉機場,飛行時間達35分鐘。
作為未來出行新趨勢,飛行汽車正成為各路玩家競相爭奪的新賽道。羅蘭·貝格咨詢公司在研究報告中預測稱,到2025年,全球將有3000架飛行汽車投入使用,隨后呈指數級增長;預測到2050年,全球范圍內將有近10萬架飛行汽車用作空中出租車、機場班車和城際航班服務。
“日益擁堵的城市道路和時長混亂的交通情況,讓汽車的通行效率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地面交通從路面向上和向下進行延伸輻射,將成為發展趨勢,向下就是地鐵,向上則是飛行汽車。” 威爾森高級分析師徐宏表示。
實力玩家爭相“占位” 技術上仍有不足
實際上,早在小鵬匯天X2飛行器發布前,eVTOL概念就已成為相關企業及資本市場競相爭奪的投資“新寵”,其瞄準的正是“飛行汽車”背后的巨大商業價值。
“到2030年,飛行汽車行業將創造3000億美元市場規模,最初會轉化部分地面交通、飛機和公共交通的市場份額,而伴隨技術發展最終會開啟多個全新的商業領域,2040年可發展至1.5萬億美元市場。”摩根士丹利在相關研究報告中表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未來的出行需求所勾勒出的廣闊市場前景下,eVTOL項目也迎來爆發式增長。據美國垂直起降學會統計在線發布的“世界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目錄”,目前全球從事eVTOL開發的項目已經多達260余項。參與者包括大眾、豐田等頭部車企,谷歌、騰訊、英特爾等科技巨頭,以及波音、空客等傳統航空企業。
“突出飛行模式優勢、具有垂直起降功能的電動飛行汽車,已成為當今國內外飛行汽車研發的主流。而電動汽車的發展,為電動航空奠定了較好的技術與產業基礎。”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張揚軍表示。
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電池技術或仍是eVTOL實現商業化運營的最大掣肘。有分析認為,由于eVTOL采用電力驅動,而動力電池自重較大,其單位質量下所能提供的能量有限。另一方面,航空業所需電池還需有更高效的充電效率以及更好的低溫工況表現。
“飛行汽車的電池需要非常高的能量密度,以便你能在空中停留。而且它們在起飛和降落時也需要非常高的功率。它需要大量的動力來垂直上升和下降。”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機械工程師王超洋表示。
而Horizon飛機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布蘭登·羅賓遜(Brandon Robinson)也對當前eVTOL采用的電池技術表達了擔憂。羅賓遜表示,目前一些eVTOL飛機使用的電池技術可能使其在商業化道路上“走不通”。在羅賓遜看來,部分eVTOL電池根本無法進行長途通勤,而且充電時間過慢,無法支持所需的飛行次數。
“在城市中部署eVTOL機隊的最大操作障礙之一是找到足夠位置放置起降墊,以及為飛機充電和維修所需的設施。若eVTOL飛機采用笨重或充電時間過長的電池,將需要更多的垂直停泊裝置。” 羅賓遜表示,eVTOL的商業化運營的前提是保證其飛行安全性和經濟性,但部分eVTOL飛機目前或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對此,VerdeGo Aero公司的聯合創始人Pat Anderson認為,采用混合動力系統是當前eVTOL的最佳動力解決方案,而全電動推進方案或將在15年后才能實現。
國內商業化落地已見曙光
事實上,由于相關政策法規的缺失,一度令飛行汽車的商業化落地前景渺茫。
我國《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顯示,最大起飛重量超過150千克即被劃分為大型無人機類別,而其飛行地點、航線及空域等都要接受有關部門管理。這意味著,飛行汽車實際上已不屬于“汽車”范疇,現有的地面交通系統、法規對其并不適用。
此外,有分析認為,作為飛行汽車商業化落地的主要模式——“空中出租車”的投入運營此前也面臨著諸多難題。據了解,我國民營飛行器申請適航許可,常規情況下是以“空載—載物—載人”的順序推進。在載人階段需取得適航證,以獲得運行許可,而后續的商業化,還需取得經營許可。但就現階段的飛行汽車產品而言,能否在滿足國內適航管理規定下取得適航證,仍是未知數。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放眼全球,有關低空載人飛行器的法規完善度也是良莠不齊,這也導致了部分研發企業出現“起飛容易,落地難”的窘境。以“飛行汽車第一股”億航智能(NASDAQ: EH)為例,早在2017和2019年,億航智能就宣布與迪拜及廣州市政府合作開展空中巴士計劃,但并未成行;2020年,億航智能還在韓國、奧地利、肇慶、珠海、賀州等地進行大量的飛行演示和旅游觀光合作,但礙于政策等原因,上述合作陷入停滯。
“城市空域管理,包括航線的制定、行駛的規則、事故責任的劃分、空中執法手段等,目前全球沒有任何針對飛行汽車認證和空中交通管理的清晰、統一的標準及規章體系。”張揚軍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鑒于飛行汽車廣闊發展前景及市場需求,我國正在加速推進低空空域管理制度改革。據新華社報道,今年4月1日,在中央的批準下“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成立,這意味著我國在空域管理體制改革和空域精細化改革、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方面已邁出重要一步。
基于此,我國低空空域載人飛行器發展也迎來曙光。國家民航局官網顯示,國家民航局已于今年4月針對億航EH216型自動駕駛航空器開始進行實地審查。這也意味著我國民航管理部門針對低空領域的載人自動駕駛航空器的"適航審查"進入到了實質階段。
此前,何小鵬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目前深圳市已經開放了600米以下低空空域,海南省全島也已經陸續開放。另據國家民航局消息,湖南省現已成為我國首個全域低空飛行試點省份。據悉,湖南省將在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進行航空器監視通信覆蓋、低空空域監管、低空空域運行管理等方面積累經驗,為全國低空開放提供理論依據。
“我推測地面汽車交通在2030年左右跨入智能汽車時代后,將開啟與城市智能空中交通的融合過程。”張揚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預計2050年左右,飛行汽車的發展將從公共交通領域進入私人交通領域,陸空兩棲的智能飛行汽車將開啟大眾化應用,人類或將迎來地面智能交通與城市空中交通融為一體的未來智慧出行時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