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06 19:03:14
◎實際上,職業教育的確成了教培機構轉型的重點方向之一。今年7月初,好未來正式公布旗下輕舟品牌業務,提供考研、語言培訓、留學三大業務;高途集團也于近期升級啟用了新官網域名,在新官網頁面內聚合了語言培訓、醫療、教師資格證等內容的職業教育業務;字節跳動去年7月上線的“學浪”,如今也向職業教育轉型,面向成人提供職業技能、興趣生活、語言學習等課程。
每經記者 劉玲 每經編輯 梁梟
2021年暑假成了教培行業最難忘的假期,沒有之一。
7月23日,一份針對教培行業監管的“雙減”意見流出,引發教育界和資本市場巨震,好未來(TAL,N)、新東方(EDU,N)、高途集團(GOTU,N)等明星教育股持續下跌。
7月24日,據新華社報道,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雙減”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昨日(8月5日),有地址顯示為“字節跳動有限公司”的人士在社交平臺稱:“字節的教育板塊,全部裁掉。”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多位字節跳動內部員工核實后了解到,字節跳動旗下大力教育的確正在裁員,但僅為部分業務,其中“GOGOKID”和“你拍一”已解散,并給予員工N+2賠償。
字節跳動教育板塊的縮減也是目前教培行業的縮影。“政策對K12學科類的教培機構的確有影響,機構目前的出路就是轉型,比如說轉型做素質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像高途、新東方都開始轉型了。”一位教育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
在課后補習機構的投融資、業務類型等方面,“雙減”意見均提出了嚴格要求。例如,逐步大大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解決過多、過濫問題;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等。
因此,從政策導向上看,K12教育(幼兒園到12年級即高中)的校外培訓行業將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而字節跳動旗下大力教育的業務調整,也是根據政策執行的,在外界看來,這是字節跳動“斷臂求生”的無奈之舉。
據《晚點LatePost》報道,向3歲~8歲孩子提供AI動畫課程的瓜瓜龍開始裁撤輔導老師,計劃在8月底前裁撤50%以上的體驗課輔導老師;向3歲~12歲孩子提供思維動畫課程的你拍一、以及面向4歲~12歲孩子的外教英語一對一業務GOGOKID也已經下架了應用,接下來將停止運營;面向中小學的雙師直播大班課清北網校也暫時下線了所有初中階段系統課程。
對于認證為“字節跳動有限公司”人士在社交平臺發布的“字節的教育板塊,全部裁掉”言論,多位字節跳動內部員工向記者表示,只是部分業務裁員,瓜瓜龍短期班被撤,清北網校長期班和公司硬件業務應該不受影響。“這次裁員挺體面的,給夠了N+2賠償。”一位字節跳動員工說道。
8月5日,一位接近大力教育的人士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瓜瓜龍和清北網校不會關停,“這兩者將會有所調整和轉型。”
實際上,字節跳動教育板塊的縮減是目前教培行業的一個縮影。日前,據《21世紀經濟報道》等多家媒體報道,高途集團第一時間就定下裁員指標。在高途集團創始人陳向東7月30日發出的內部信中,第一句話就是:“非常非常抱歉,我們不得不做出如此艱難的決策。”信中,陳向東不斷重復著“抱歉”,他說:“我們必須活下去,高途必須活下去。”
對于裁員的具體數字,陳向東沒有回應,只表示一次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在所難免。據《21世紀經濟報道》,高途在全國的15個地方中心,將只留下上海、鄭州、武漢、成都、太原五個以及北京總部。
在“雙減”意見流出后,一位新東方的高中英語輔導老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主要做線下輔導,現在新東方取消了寒暑假和周末的課外輔導班,把課程調整到周中,可能就不需要這么多老師了。現在沒有明確裁員,就是排課會變少,很多同事都開始找其他工作了。”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靳水平 攝(資料圖)
據“雙減”意見,教培機構不得不剝離學科培訓業務。中匯集團(0382,HK)COO劉文琦向記者表示,對于K12學科類的教培機構來說,轉型是新的出路,比如說轉型做素質教育及成人教育等。
實際上,在政策落地之前,就有教培機構開始布局素質教育業務,但是并未當成“核心業務”布局。例如7月28日,猿輔導上線“南瓜教育”,定位“STEA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等綜合素質教育。
不過,據ZAKER新聞,早在2019年,猿輔導就開始孵化“南瓜科學”,但該業務曾一度被“拋棄”。當時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南瓜科學幾乎整個業務線被砍。
曾經未被重視的STEAM教育,一時間又成為教培機構爭搶的賽道。據了解,除了猿輔導之外,好未來、網易有道(DAO,N)等機構也在加大STEAM教育的投入。有字節跳動員工表示,此次教育板塊調整下,瓜瓜龍也在向素質教育轉型,除了此前推出的美術課程,還在籌備編程等素質類課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素質教育業務,教育智能硬件也成為了教培機構們的“救命稻草”。
從點讀筆、學習平板到詞典筆、學習臺燈、早教機器人,教育智能教育硬件的細分品類越來越多,應用場景越來越廣,行業對這一市場的發展前景也非常看好。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2017年~2020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市場規模逐年上升,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343億元,同比增長9.9%,其中傳統品類(學生平板、點讀筆、早教機等)為254億元;新興品類(掃描筆、書寫筆、智能作業燈等)市場規模約89億元。預計到2024年,中國教育智能硬件整體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元。
以網易有道為例,據其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司一季度實現凈收入13.4億元,同比增長147.5%。其中,以在線課程為主的學習服務凈收入9.99億元,同比增長156.8%;而智能硬件構成的學習產品凈收入為2.02億元,同比增長279.8%。智能硬件的業務增速已超過在線課程。
不過,教育智能硬件市場的技術門檻似乎并不高,如今越來越多玩家進入,競爭也更為激烈。據了解,目前除了同行的教培企業,教育智能硬件市場還有科大訊飛(002230,SZ)、漢王科技(002362,SZ)、小米、華為等硬件廠商,騰訊、阿里、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
在“雙減”意見流出后的7月23日,除了好未來、新東方、高途集團等以K12業務為主的教育股全線崩盤,連中公教育(002607,SZ)、尚德機構(STG,N)和中匯集團等以成人教育為主業的教育股也應聲下跌。
以中匯集團為例,其是一家港股上市的民辦商科高等教育龍頭企業,目前主要有三家民辦學校: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廣州華商職業學院以及澳洲國際商學院,其中前兩家為全日制本科院校,第三家為海外教育機構。
不過,“雙減”意見流出后,中匯集團股價也大幅下跌,7月26日和27日兩個交易日合計跌幅超30%,當前股價較今年1月份的最高點跌幅較大。不過,7月27日,中匯集團公告稱董事長廖榕及董事陳練瑛將增持公司19萬股股票,隨后幾個交易日股價有所反彈。
另外,主營業務為面向成年人的非學歷職業就業培訓服務的中公教育也難逃股價下跌。截至8月6日收盤,中公教育報11.4元/股,較今年1月份高點43.58元/股已跌去七成。
“雙減”意見出臺后,中公教育發布公告稱,公司主營業務為招錄考試培訓、學歷提升和職業能力培訓等3大板塊,截至目前,公司未開展K12階段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業務,相關政策對公司主營業務不存在重大影響。
對于成人教育業務為主的教育股大幅下跌,外界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是被錯殺,而另一種則認為的確會有部分影響。一位網友在股吧評論道:“對你沒直接影響,但是搶生意的人來了。”
實際上,職業教育的確成了教培機構轉型的重點方向之一。今年7月初,好未來正式公布旗下輕舟品牌業務,提供考研、語言培訓、留學三大業務;高途集團也于近期升級啟用了新官網域名,在新官網頁面內聚合了語言培訓、醫療、教師資格證等內容的職業教育業務;字節跳動去年7月上線的“學浪”,如今也向職業教育轉型,面向成人提供職業技能、興趣生活、語言學習等課程。
對于K12教培機構入局,中匯集團CEO廖伊曼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政策方面,“雙減”意見不是指向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國家反而是高度支持和鼓勵這兩個板塊。不過,學歷性的高等教育具有比較高的門檻,在師資和教育資源上有自己的護城河,教培機構想要短時間進入比較困難。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