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28 09:30:56
每經記者 李孟林 每經編輯 蘭素英
又到了公司每周的頭腦風暴會議時間。你坐在自己家的書房里,戴上虛擬現實頭盔,眼前立刻出現了公司的虛擬辦公室:溫馨的木制會議桌,幾株綠植做裝飾,窗外是翠綠的山脈,不時有云彩緩緩飄過。
環顧四周,同事們的卡通形象“化身”都已經在自己慣常的位置上坐下,你的耳機傳來他們說話的聲音,方向和他們坐的位置一致。主管把創意方案投放在辦公室中央的白板上,一邊講解一邊用手中的筆勾畫,你則對著和自己電腦同步的半透明懸浮屏幕,敲擊鍵盤記下重點。這一切,都是通過現實中的動作捕捉設備模擬實現的。
這一幅頗具科幻味道的場景其實已經成為現實。8月19日,馬克·扎克伯格邀請媒體記者體驗了Facebook旗下虛擬辦公空間Horizon Workrooms的最新測試版本,感受虛擬和真實交融的沉浸式辦公體驗。
Facebook此番動作的背后是公司的戰略大調整。7月29日,扎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宣布,Facebook將在五年內轉型成為元宇宙(Metaverse)公司,并從各業務部門抽調得力干將推動落實。
今年以來,元宇宙這個拗口的名詞頻繁出圈,成為初創企業、科技巨頭和風險資本追逐的對象。Facebook高調的入局宣言更是將元宇宙的熱度推向新高,不少媒體甚至稱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在扎克伯格看來,元宇宙就是能夠讓使用者置身其中的沉浸式互聯網,而不是僅僅盯著屏幕看,“我們相信元宇宙將是移動互聯網的接替者“。Horizon Workrooms正是Facebook在元宇宙領域的小試牛刀。
元宇宙離我們的現實生活還有多遠?是市場泡沫還是大勢所趨?《每日經濟新聞》連線風險投資家,金融學教授,游戲設計大師展開分析。
火爆出圈
Horizon Workrooms虛擬交流會議 圖片來源:Facebook官網
在普通人還沒有弄清楚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NFT、云計算這些概念時,元宇宙這個囊括了上述元素、帶著強烈科幻色彩的詞又成了網絡討論的熱點。
從詞源上來說,這個詞發源于科幻小說。1992年,著名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發布小說《雪崩》,在其中構建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三維數字空間,人們可以通過“化身”(Avatar)在其間娛樂交流。斯蒂芬森用“Metaverse”一詞來指代這個虛擬世界,其中meta是表示“在……之上,超越”意思的詞根,而-verse則是宇宙(universe)一詞的后半截,合起來便是元宇宙一詞的濫觴。
類似的平行虛擬世界設定在流行文化中是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假如你不太熟悉《雪崩》,那可以回想一下《黑客帝國》三部曲里由矩陣模擬的人類世界,電影《頭號玩家》里的虛擬游戲世界“綠洲”,這些設定與元宇宙的概念相去不遠。
在普通人眼里,元宇宙這個詞過于科幻,過于宏大,難以理解,但在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實踐教授胡捷看來,元宇宙的概念與當前的互聯網形態并沒有本質上的斷裂,可以視為移動互聯網的升級版。
胡捷向《每日經濟新聞》解釋道,原則上來說,從人類在計算機上敲下第一段字符時,虛擬世界就已經存在了。從單機到PC網絡再到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其實就是人類與虛擬世界的交互方式越來越豐富的過程。而隨著虛擬現實(VR)、現實增強(AR)、動作捕捉、腦機接口等新型交互手段給人類帶來沉浸式虛擬世界體驗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移動互聯網之后的新階段:元宇宙。
那么元宇宙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正如在智能手機出現前人們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猜測一樣,企業和學術界對元宇宙仍處在一個眾說紛紜的“摸象”階段。目前來看,風險投資家馬修·鮑爾(Matthew Ball)對元宇宙特點的刻畫比較深入人心。鮑爾曾擔任亞馬遜工作室的全球戰略負責人,后投身娛樂賽道的風險投資,是關注這一波元宇宙熱潮最早的分析人士之一。今年六月,鮑爾連發九篇元宇宙研究文章,并參與創立了全球第一支元宇宙概念ETF。
在鮑爾看來,理想中的元宇宙應該包含這樣幾個核心特點:1.人們在元宇宙中擁有虛擬身份,可以開展社交、游戲、內容創作等活動;2.元宇宙無限期持續存在,對所有參與者實時同步,提供沉浸感體驗;3.數字資產、社交關系等內容可以在元宇宙的各個空間高度互通,元宇宙與現實世界存在廣泛的交互接口;4.元宇宙將形成一個充分的經濟系統,參與者能夠創作、擁有、投資、出售多種多樣的虛擬物品。
同胡捷一樣,鮑爾也認為元宇宙是和移動互聯網同等級別的概念,而不是某個具體項目或技術。虛擬現實創造的空間并不等同于元宇宙,正如我們不會說Facebook、谷歌或者魔獸世界就是互聯網一樣。
簡單來說,“元宇宙就是把互聯網、硬件設備和我們自己打包放進一個持續的、無處不在的虛擬系統之中。”鮑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此總結。
資本熱捧
360 VR的未來科幻城市形象與銀河系中的現代小說摩天大樓和建筑。
圖片來源:IC photo
元宇宙并非新鮮概念,在過去近三十年里曾時不時地引起過一些科技圈的討論,但很少進入大眾視野。但2021年,隨著一連串相關的融資和戰略部署,元宇宙成了資本市場和科技企業里最炙手可熱的概念之一,大有開啟“元宇宙元年”之勢。
鮑爾對記者表示,這是各種元素合力作用的自然結果。“從2021年來看,元宇宙要求的消費者行為習慣,商業理念,網絡速度、算力、硬件設備等技術因素都已經開始成型。今年,游戲內物品交易的規模將達600億美元,加密資產和貨幣的交易規模將超過萬億美元,人們在實時多人的虛擬空間中花費的時間也越來越長。而五年前,這些現象還尚未存在。”
今年以來,先是兩家最具元宇宙雛形的游戲公司獲得資本市場力挺。3月份,被視為“元宇宙第一股”的開放式游戲創建平臺Roblox上市,首日股價大漲54%,市值突破400億美元,較一年前的40億美元估值暴增10倍。
Roblox是一個開放的沙盒類游戲,在美國青少年群體間人氣極高,已經具備不少元宇宙的核心要素:Roblox玩家擁有一個虛擬身份,在游戲里既可以消費他人開發的游戲,也可以利用Roblox提供的編程平臺自己開發游戲,并通過虛擬貨幣Robux交易,已然形成一個內容創作和消費的經濟系統;游戲之外,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把Roblox當作主要的日常網絡社交平臺;Roblox基于云平臺,各個游戲之間的互動是實時的,支持智能手機、電腦、游戲主機之間的跨平臺操作。
4月份,開發了大熱游戲《堡壘之夜》的Epic Games宣布融資10億美元用于建構元宇宙?!侗局埂啡ツ暝c熱門歌手Travis Scott合作,以虛擬形象的形式在游戲里舉辦1200萬人同時在線的演唱會。今年8月,女歌手Ariana Grande又在《堡壘之夜》里連開五場虛擬演唱會。通過沉浸式的視聽奇觀設計,這些演唱會已經頗為接近元宇宙的體驗。
下半年,硅谷巨頭紛紛在元宇宙布局新動作。除了Facebook宣布五年內轉型為元宇宙公司外,微軟董事長兼CEO薩提亞·納德拉也提出要向企業客戶提供融合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元宇宙解決方案。
8月12日,芯片巨頭英偉達主動爆料,CEO黃仁勛在4月的視頻發布會中有14秒的片段是人工合成的,而全世界竟無人看出破綻,又一次引爆了社交媒體上對元宇宙的討論。據悉,這段以假亂真的視頻由英偉達實時仿真和協作平臺Omniverse合成的,英偉達希望這個平臺成為構建元宇宙的基礎設施。
國內方面,馬化騰在2020年底提出了和元宇宙類似的“全真互聯網”概念,認為這是移動互聯網的升級方向。在元宇宙賽道上,騰訊是Roblox的中國戰略合作方,并持有Epic Games 40%的股份。字節跳動今年以近1億元的規模投資“中國版Roblox”代碼乾坤。游戲行業新勢力“上海四小龍”中的米哈游、莉莉絲今年也開啟了在元宇宙領域的探索。
不過,在埃塞克斯大學游戲設計教授、《設計虛擬世界》一書的作者理查德·巴特爾(Richard Bartle)看來,元宇宙概念還處在一個“拿著錘子看什么都是釘子”的階段。“除了聽起來特別酷以外,現階段元宇宙并沒有提供什么新鮮的東西。”巴特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巴特爾在1970年代末與人合作開發了“多用戶地下城”(Multi-user dungeon),這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虛擬空間。在他看來,當前游戲開發商積極推進元宇宙開發,并不是因為看中了它對游戲業本身的意義,而是頗有些提前“搶地盤“的意味:誰掌握了虛擬平臺,誰就擁有在元宇宙中的話語權。
“至少就我專業研究的大型多人在線游戲而言,共享一個單一的元宇宙并沒有什么實際意義。這就好比《哈利·波特》讀到一半后切換到《魔戒》一樣,世界設定不一樣,切換的意義何在?游戲開發者不大可能讓其他游戲的玩家進入自家游戲建構的世界。”巴特爾解釋說。他認為,元宇宙未來更有可能在非游戲類的虛擬空間中繁榮發展。
顛覆性影響?
圖片來源:IC photo
盡管未來元宇宙的具體形態還面目模糊,但鮑爾和胡捷都認為,元宇宙將會像移動互聯網一樣,再次給人類的經濟活動形式帶來顛覆性的變化。
在鮑爾的構想中,接入虛擬世界的硬件設備、大幅度提升的網絡速度和計算能力、以交互協議和標準體系打通的虛擬現實平臺為元宇宙提供了基礎設施,人類將在其中創造豐富多元的數字內容和資產,并通過新型的支付體系進行交易,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經濟系統。
“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改變了全球幾乎所有的產業、商業模式和文化,元宇宙將帶來同樣深刻的變化。“鮑爾對記者分析指出,對于普通人而言,元宇宙的經濟體系將從改變生產和消費兩端影響現實生活。
在勞動力市場,元宇宙將創造出新的工作崗位和技能需求,而由于虛擬世界不再依賴物理地點,未來人們在工作地點的選擇上將有更大的自由度。同時,非實體商品和服務消費將愈發頻繁,比如看一場元宇宙里舉辦的虛擬演唱會、購買沉浸式的教育產品及藝術家創作的虛擬形象皮膚等等。
而在元宇宙中的消費和交易方面,胡捷認為,區塊鏈技術將在這一領域發揮基礎性作用,“因為區塊鏈中的NFT技術可以低成本為虛擬世界中的數字物品確定歸屬權,從而為元宇宙的經濟活動奠定扎實的基礎”。
胡捷提到的NFT(Non-Fungible Tokens),即非同質化通證,其最大的特點在于代表獨一無二、不可相互替代的具體數字物品,如同現實世界的產權證書。與之相比,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貨幣屬于同質化通證(也被稱為“同質化代幣”)。正如現實中兩張面值相同的美元一樣,一個比特幣與另一個比特幣之間并沒有區別,可以相互替代。
確定產權歸屬之后,虛擬物品交易還需要貨幣作為媒介。在胡捷看來,未來元宇宙中最有可能扮演主流貨幣角色的是穩定幣。所謂穩定幣,即錨定美元等法幣或者其他價值穩定資產的加密貨幣,具有高度穩定性。而目前熱門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以太坊等,因為價格波動過大,不太可能在元宇宙的經濟系統中發揮主流貨幣的作用,除非交易方限定某一類加密貨幣用于交易。
“未來,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加密貨幣大概率仍然是投機的標的,”胡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還有多遠?
圖片來源:IC photo
什么時候我們才能體驗到元宇宙?鮑爾認為,和互聯網一樣,元宇宙的形成將是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正如我們雖可指出互聯網背后關鍵技術出現的時間點,卻無法說出互聯網時代始于哪一年一樣,元宇宙也將經歷這種量變積累的過程。
“現在很多元宇宙的元素正在成為現實,但完全實現元宇宙可能還需要數十年,還有許多技術挑戰有待解決。”鮑爾對記者分析道。比如,要實現《頭號玩家》那種多人同時在線、制作精良的元宇宙平臺,就必須要解決網速不夠快造成的延遲問題。此外,支撐這么大的虛擬世界對云計算和本地服務器的算力要求也十分嚴苛。
目前的網絡和算力水平確實還相差甚遠。就拿Facebook的Horizon Workrooms虛擬交流會議來說,設計還相對比較簡單(虛擬形象甚至只有上半身),而且只能支持16個“化身”同時在線。
此外,鮑爾指出,當前VR和AR等技術的硬件設備無論是從性能、成本,還是尺寸重量方面來看,都不是很實用。以Facebook最新的VR頭盔為例,起步價為299美元,外形仍然較為笨重,只適合于室內環境使用。
巴特爾對元宇宙的態度更冷淡一些。在他看來,也許未來元宇宙會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元宇宙目前最大的挑戰是為消費者創作出他們想要體驗的功能出來,“如果我想看電影,為什么非得要將進入虛擬空間去看?如果我想了解某個文物古跡,虛擬空間就一定比瀏覽器更方便么?”
相比之下,胡捷則樂觀得多。他認為,因為元宇宙的邏輯和可能性已經捋順了,未來只需要把項目逐個落實,而技術是以加速度的方式發展的。
“如若今年是元年的話,那我認為五年之內元宇宙的應用就會大見成效。”胡捷認為,數字文化活動將被首先搬到元宇宙中。“也許五年內我們就能以虛擬現實方式觀看NBA比賽了”。
記者:李孟林
編輯:蘭素英
視覺:陳冠宇
排版:蘭素英 王蜀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