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31 20:25:28
◎2021年1~7月環境風險榜顯示,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432家登上了環境風險榜,相比1~6月環境風險榜,本期又新增了73家上市公司,更有新上榜企業空降榜單前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排名靠前的TOP50上市公司里,9家為千億市值(及以上)企業。地域分布上,1~7月的A股環境風險榜TOP50上市公司多分布在北京、廣東、山西、上海等區域,背后有多達1037.08萬戶的股東、至多4393家機構投資者。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在2021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發布接近尾聲之時,從年初累積到7月的A股環境風險榜也迎來了一份新的“成績單”。
哪些上市公司業績突出,卻在環境方面屢屢得到“差評”?哪些企業環境風險與財務風險并存?2021年1~7月環境風險榜顯示,A股上市公司中,已有432家登上了環境風險榜,相比1~6月環境風險榜,本期又新增了73家上市公司,更有新上榜企業空降榜單前十。
隨著2021年1~7月環境風險數據的匯聚、新一期A股環境風險榜新鮮出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在排名靠前的TOP50上市公司里,9家為千億市值(及以上)企業。地域分布上,1~7月的A股環境風險榜TOP50上市公司多分布在北京、廣東、山西、上海等區域,背后有多達1037.08萬戶的股東、至多4393家機構投資者。
2021年2月起,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蔚藍地圖),依據權威環境監管數據,篩選監控上市公司及其旗下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表現,并加以科學評估模型分析,推出了每月發布的A股全覆蓋、數據多維度、信息嚴核查的中國首份A股上市公司環境風險榜。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環境風險榜已更新至1~7月榜單。
A股上市公司環境風險榜TOP50•1~7月•行業地域分布
當數據累積到7月的時間節點,仍有新上榜上市公司躋身風險榜排名前50。在新一期出爐的1~7月環境風險榜上,記者注意到,白銀有色作為新納入榜單的上市公司,空降風險榜第10的位置。
A股環境風險數據顯示,白銀有色近期出現了旗下兩家公司受到環境行政處罰,其中白銀有色控股子公司甘肅廠壩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成州鋅冶煉廠(以下簡稱“成州鋅冶煉廠”)被發現:1、2020年未按環評要求排放,存在廢水超總量排放情況;2、焙燒環境收塵系統排氣筒高度不夠;3、未建成日處理2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成州鋅冶煉廠由此被處以了136.9萬元的罰款。成州鋅冶煉廠也為今年爆發的“嘉陵江鉈污染”事件的主人公,造成嘉陵江支流鉈濃度異常的成州鋅冶煉廠,曾一度因此在今年初停產,直至今年3月,白銀有色發布公告表示,成州鋅冶煉廠已完成全部整改工作,于2021年3月28日復產。
在成州鋅冶煉廠之外,白銀有色旗下另一家公司——旬陽縣中寶礦業有限公司也因環境違法行為而被責令改正,并被處以5萬元的罰款。因旗下公司的這些環境違法行為,白銀有色在登榜后排名靠前。
除白銀有色為1~7月環境風險榜TOP50中的新上榜企業外,TOP50中其余49家上市公司均為此前登榜公司。值得注意的是,1~7月環境風險榜TOP50顯示,20家公司環境風險值近期持續快速增加,在榜單中排名上升。
記者注意到,盡管這20家公司中部分公司截至8月27日未發布2021年半年報,但較多公司相比疫情突襲的2020年,在今年上半年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單。例如創下自1982年投產以來最好中期業績的中集集團,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32億元,同比增長85.6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43億元,同比扭虧為盈。但中集集團在環境表現上則在近期出現旗下公司環境監管記錄增加,環境風險榜排名躍升12個位次的情況。中集集團在半年報中也披露了7筆環境行政處罰情況,并提及了相應的整改措施。
在新登榜公司方面,1~7月環境風險榜較1~6月榜新增了73家上市公司,這一數字也令登榜上市公司總數突破400家,約占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10%。其中,基礎化工行業新登榜企業數量最多,達11家。萬盛股份則為該行業新登榜企業中排名最高的,位列第71位。萬盛股份2021年半年報顯示,其專注于功能性精細化學品的生產、研發和銷售,為全球最主要的磷系阻燃劑生產、供應商。今年上半年,萬盛股份營收、凈利潤雙雙同比上升。但在環境方面,萬盛股份因其旗下的江蘇萬盛大偉化學有限公司出現了環境違法行為登上風險榜。數據顯示,江蘇萬盛大偉化學有限公司未按規定進行自行監測、廢水和廢氣超標排放,被責令改正,并被罰款88.2萬元。
除新登榜的73家公司,本期榜單中其余359家為此前已上榜企業。需要說明的是,1~7月的環境風險榜上,一家此前登榜上市公司因股權關系轉讓而掉出榜單。該公司為光大證券,其曾因間接參股公司吳江全勝機電有限公司涉及環境違法而被納入榜單,目前工商信息則顯示,這一股權關系已經發生變更,因此光大證券未被納入1~7月環境風險榜。
而在已上榜的359家上市公司中,1~7月環境風險榜顯示,上升最快的為銅陵有色,從1~6月環境風險榜的312位上升至第39位。上升273個位次的銅陵有色主要因近期新增2家旗下企業出現環境違法行為。其中,銅陵有色控股子公司張家港聯合銅業有限公司因被發現廢水超標排放,被處以了10萬元的罰款。
銅陵有色2021年半年報則顯示,其分公司銅山礦業,因廠區原礦倉下料口區域未有效密閉,現有除塵設施老化且處理效果差,存在粉塵無組織排放,周邊地面積塵嚴重,被責令改正,并被予以了3.98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本期,包括銅陵有色在內共有44家上市公司風險排名上升,而311家此前已上榜公司則在1~7月榜中受新入榜公司沖擊,排名下滑。此外還有4家上市公司排名未發生變化,為榜單前4名企業,中國建筑、中國鐵建、中煤能源和河鋼股份仍穩居環境風險榜前4位。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置出旗下涉及環境風險公司股權的情況,榜單會隨著涉事公司被置出,減少對應的環境風險值。本期,除上述吳江全勝機電有限公司股權發生變更,不再是光大證券間接參股公司外,部分公司也出現股權關系變更情況,所對應的環境風險值未被納入相關的上市公司統計中。
此外,1~7月數據顯示,濰柴動力、武漢控股、領益智造此前自身或旗下公司在線數據顯示超標情況已經修復,而這三家上市公司除這一風險情況外,1~7月未收錄到其他環境監管數據,因此目前風險值歸0,未被納入環境風險榜。此外,因領益智造旗下企業,作出承諾——信息及時披露,針對違規問題會及時反饋,未被納入環境風險榜。
隨著綠色環保理念受到資本市場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從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引導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從今年4月份開始,A股綠色報告項目開始記錄上市公司在環境處罰方面的信披情況,每周會根據該周收錄到的環境處罰數據,統計上市公司公告披露情況。截至今年7月末,收錄數據顯示,7家登榜上市公司對涉及的環境處罰進行了公告披露。需要說明的是,本期披露數據未納入上市公司2021年半年報環境處罰披露情況,部分上市公司在近期發布的半年報中披露了往期環境處罰。
7家披露環境處罰信息的上市公司中,河鋼股份是在其一季報中提及了旗下公司受到的環境處罰情況。而在河鋼股份近期發布的2021年半年報里,河鋼股份也稱,報告期內,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厚板公司共受到環保處罰36筆,共罰款1975萬元。河鋼股份同時在半年報中表示,上述處罰對上市公司生產經營未造成重大影響,截至報告期末,中厚板公司已繳納罰款785萬元。
在河鋼股份之外,國中水務、六國化工、萬邦達、鵬鷂環保、萊茵生物、山河藥輔6家上市公司則針對環境處罰情況單獨進行了公告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今年6月28日,中國證監會網站發布修訂后的上市公司年度報告和半年度報告格式準則,今年上市公司發布的半年報新增了“第五節環境和社會責任”這一章節。該章節的準則指出,上市公司對屬于環境保護部門公布的重點排污單位的公司或其主要子公司,應當根據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披露包括排污、防治污染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環境行政處罰等主要環境信息,而重點排污單位之外的公司應當披露報告期內因環境問題受到行政處罰的情況,若不披露其他環境信息,應當充分說明原因。此外,該章節準則顯示,鼓勵公司自愿披露為減少其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等信息。
對這一變化,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曾發布文章表示,新版修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監管機構對ESG的認可,但新版修訂仍延續了以往“鼓勵為主、半強制為輔”的思路。“新版與舊版一樣,環境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只對重點排污單位有排污信息等強制要求,其他公司只是半強制(不披露要說明原因),碳排放等環境信息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社會責任信息仍是自愿性的。”不過,郭沛源認為,從趨勢上看,ESG強制信披仍是長期必然趨勢。
從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和在線監測顯示超標的公司分布區域來看,北京、上海、成都3個城市有更多的公司受到了環境監管,這一結果或受不同地區公司數量影響,也受各城市環境信息公開水平不同的差異影響。
蔚藍地圖曾每年對全國120個城市(以環保重點城市為主)開展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情況評估,120座城市呈現出不同得分,不同城市環境信息公開情況存在差異。
而從罰款金額來看,1~7月,唐山、秦皇島地區累計對各公司罰款總額排名靠前。收錄到的涉及上市公司的環境處罰數據顯示,唐山地區的罰款總額在7個月間達2095.2萬元,秦皇島的罰款總額則為1617.52萬元。
唐山地區高處罰金額多源于3月起對當地鋼鐵企業的一系列環境問題督查。其中上述提及的河鋼股份旗下的中厚板公司,中國中冶間接參股的唐山不銹鋼有限責任公司均受到大量處罰,累計了較高的罰款金額。此外,開灤股份控股、首鋼股份參股的遷安中化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遷安中化公司”)也在7個月間受到了多筆來自唐山的環境處罰。
開灤股份2021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遷安中化公司、唐山中潤公司以及范各莊礦共支付環保罰款675萬元,主要罰款事由包括:無組織排放問題,在線監測數據超標、設備不正常運行,危廢與一般固廢混合存儲,個別點位未按照排污許可證規定開展自行監測等問題。對于遷安中化公司環境風險,開灤股份在半年報中也表示,2021年上半年,為徹底扭轉環保不利局面,遷安中化公司開展了一系列的污染治理項目。
秦皇島累計的高額罰款則主要來源于國中水務的秦皇島項目。2021年1~7月間,國中水務因秦皇島項目的環境問題,收到了單筆900萬元的高額罰單。國中水務2021年半年報顯示,其秦皇島項目共被處以了968萬元的罰款,而這也成為國中水務2021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在半年報中,國中水務稱這一罰款導致其營業外支出增加,是其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降低83.97%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高額環境處罰下的環境問題,國中水務則在半年報解釋稱,2021年1月因秦皇島市第四污水處理廠生物池水下設施長期疲勞運轉,無法得到正常檢修,公司向秦皇島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申請減少水量,而秦皇島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未減少水量,導致系統超負荷運行,直接影響了系統的處理效果所致,導致秦皇島市第四污水處理廠2021年1月有出水水質超標情況發生。
2021年1~7月環境風險榜的登榜公司主要分布在電力及公用事業、基礎化工、建筑三大行業中。相比1~6月環境風險榜登榜公司分布情況,電力及公用事業和基礎化工上榜公司數量增加較多。
值得注意的是,電力及公用事業行業中,新增加公司多為環保企業,包括萬邦達、旺能環境、鵬鷂環保、清新環境、科融環境一眾環保上市公司登上風險榜。登榜的環保上市公司中,不乏出現旗下公司通過篡改監測數據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建設項目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等情況,但部分環保企業多因存在項目運營過程中的環境保護風險而登榜。在近期發布的半年報中,不少環保企業也均提及這一風險,稱存在由于設備故障或人為操作失誤等原因導致環境保護風險的可能。此外,隨著環保排放標準提高,部分項目可能存在因不滿足新的環保要求需要增加或改造有關環保設施,從而對公司的項目運營和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響。
2021年1~7月,基礎化工行業的上市公司較1~6月上榜數量有了明顯增長,新登榜企業數的快速增加使得基礎化工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已達到40家。從違法類型來看,這些上市公司多涉及自身或旗下企業存在大氣污染的環境違法行為。
譬如,上市公司雙象股份,自身就被發現了與大氣污染相關的環境問題。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21年5月7日,執法人員發現雙象股份干法配料車間攪拌機未按照規定安裝揮發性有機廢氣收集裝置,廢氣車間內無組織排放。此外,同日,執法人員還發現雙象股份對于鍋爐燃燒廢氣氮氧化物僅于2020年10月、2021年3月進行過自行監測,未達到排污限期整改通知書中每月監測一次的要求,對于RTO焚燒廢氣二甲胺從未進行過監測,未達到排污限期整改通知書中每季度監測一次的要求。因這些違法行為,本期新登榜的雙象股份一上榜便位列1~7月環境風險榜第88名。
主要從事農藥制劑、農藥中間體、農藥原藥和水溶性肥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上市公司海利爾,也出現了旗下的山東海利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海利爾”)有機廢氣無組織揮發。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2021年5月4日晚11時左右風向為西北風,委托的第三方環境檢測公司對該公司進行走航監測時發現,在潤豐路東南角位置存在VOC污染物高值點位,經檢查為該公司對2氯車間尾氣吸收管道更換維修過程中,有機廢氣無組織揮發導致。此外,山東海利爾還因其他環境違法行為,在今年上半年共受到3次環境行政處罰。海利爾在2021年半年報中披露稱,山東海利爾3筆環境行政處罰所涉環境問題報告期內已完成整改。
暴露環境風險的海利爾在業績上也出現下滑的情況,其2021年半年報顯示,凈利潤同比下滑了9.38%,對此海利爾表示,今年上半年受二季度原藥技改影響部分產品產銷量,半年業績增幅不大。此外,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部分產品毛利率下降。
對雙象股份、海利爾等基礎化工行業的上市公司來說,安全生產、環境保護風險一直存在。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雙象股份、海利爾所涉及的有機廢氣等環境問題正被“加快解決”中。
近期,為強化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O3)協同控制,推動“十四五”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目標順利完成,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加快解決當前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突出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蔚藍地圖指出,當前細顆粒物(PM2.5)污染依然需要進一步治理,而臭氧(O3)污染又有升高趨勢,特別是在夏季,O3已成為導致部分城市空氣質量超標的首要因子。根據《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O3為首要污染物的超標天數占總超標天數的37.1%,僅次于PM2.5。
VOCs是形成O3的重要前體物,蔚藍地圖表示,當前VOCs排放量仍處于千萬噸級,且居高不下,已經取代二氧化硫成為總量控制指標之一,成為影響優良天數的重要因素。相對于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控制,VOCs管理基礎薄弱,已成為大氣環境管理短板。化工行業形成VOC的環節多,是我國VOCs重點排放源之一,亟待落實VOCs綜合治理和源頭替代,降低VOCs排放。
今年發布的《通知》則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PM2.5和O3協同控制,加快VOCs排放綜合整治,到2025年,VOCs排放總量下降10%以上。
在今年8月26日召開的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則介紹了部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一是組織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重點任務和監督幫扶反饋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對未完成的重點任務、未整改到位的問題,建立臺賬,確保整改到位;二是以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以及油品儲運銷為重點,針對治理問題較為集中的10個關鍵環節開展排查整治,明確整治要求和時間節點;三是加強VOCs治理指導幫扶,組建專門隊伍,開展“送政策、送技術、送方案”活動,提高基層執法監管水平。
此外,《通知》也顯示,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重點區域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監督幫扶,重點監督各地“回頭看”和VOCs治理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工作開展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實行“拉條掛賬”式管理,督促整改到位。對2020年監督幫扶反饋問題整改不到位,VOCs治理進度滯后、問題突出的地方和中央企業,生態環境部將視情況開展點穴式、機動式專項督查,并通過通報、公開約談等方式壓實責任。
需要說明的是,作為長期深耕上市公司領域的財經專業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致力于推動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健康發展。自2020年9月以來,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蔚藍地圖)推出了“A股綠色周報”。
在每期“A股綠色周報”所核查和收錄的數據基礎上,我們篩選出監管記錄發布時間在2021年1~7月的環境行政處罰、監測時間為1~7月的污染源自動監測顯示超標等數據。這意味著,榜單研究對象覆蓋中國數千家A股上市公司,并囊括了A股上市公司所關聯的數萬家公司(包括上市公司分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參股公司)的環境風險情況。
由于榜單數據來源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面對龐大的數據來源和多樣的數據信息,數據收錄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此,每月發布的A股上市公司環境風險榜采用不斷累計數據的方式進行,本期排名僅代表根據截至目前所收錄到的已發布的環境風險信息而得出的上市公司環境風險情況排名。
該榜單每月不斷累積新收錄數據,動態更新上市公司環境風險排名,旨在通過這樣一份經過嚴謹事實核查和科學評估模型的動態榜單,幫助上市公司及投資者更清晰地了解公司整體環境風險狀況,并為上市公司動態跟蹤環境投資成效和提升綠色發展水平提供參考。
為更合理地體現以上市公司為評價主體的環境風險,我們精準核查并分類定義了上市公司與關聯公司之間的股權關系和權益類型。榜單根據上市公司對旗下公司不同權益類型,分別予以不同折算系數來計算上市公司關聯企業環境風險對上市公司的賦分影響。
我們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開發的動態環境信用評價系統為基礎,將經過進一步核查的數據進行環境風險賦分;同時,我們根據上市公司對環境風險事件的反饋、披露、處置情況進行折算賦分,上市公司及其旗下企業可以對環境風險問題及時進行反饋說明或持續披露環境信息,從而對環境風險進行修復。我們希望由此鼓勵上市公司增強信息透明度、加大環境風險處置力度。
需要說明的是,前述動態環境信用評價系統,評價要素包括蔚藍地圖采集的企業環境監管記錄涉及的違法事實、處罰手段、處罰金額,也包括企業公開的在線監測數據超標情況,排污單位排污許可限期整改情況,還包括企業針對環境問題作出的公開解釋說明,公開可獲取的相關違規問題的整改驗證信息,以及企業通過蔚藍地圖持續進行的環境信息披露等,并結合地方政府環境信息公開力度進行多維度加權賦值。同時,動態環境信用評價系統進行了優化升級,對不同行業企業環境違規情況進行加權計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