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07 18:59:12
國慶假期連休7天,港股、美股接連大幅波動,大宗商品市場波瀾壯闊,牽動人心。臨近A股開盤,一則中美的消息又讓市場情緒變得樂觀。A股明日開盤何去何從,節后該如何布局?今天,牛博士與達哥就大家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
圖片來源:攝圖網
來源:微信公眾號“道達號”(微信公號ID:daoda1997)
小長假結束,這也意味著今年所有的法定假日都告一段落了,該收收心了。四季度,咱們一起加油工作,做好股票,爭取今年成為豐收的一年。
國慶假期連休7天,港股、美股接連大幅波動,大宗商品市場波瀾壯闊,牽動人心。臨近A股開盤,一則中美的消息又讓市場情緒變得樂觀。A股明日開盤何去何從,節后該如何布局?今天,牛博士與達哥就大家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
牛博士:達哥,你好。假日期間,外圍市場大幅波動,國慶假期前半段時間還在后悔沒有空倉,今天看來是有些自尋煩惱了。外圍市場的困擾暫時消除,明天A股開盤應該無憂,節后回補的資金會選擇哪些方向布局呢?
道達:是的,假日期間外圍市場確實是波動很大。不過,從這段時間的漲跌幅來看,歐美的波動相當于沒漲沒跌。港股帶著A50期指折騰了四天,這四天單獨拿任何一天出來,都是驚心動魄,但合在一起彼此抵消之后,基本和節前區別也不太大。主要下跌的指數是日經指數,緣由是首相選舉。總體來看,假期外圍市場變化不大,一切都是他們正常的節奏,平常心就好。
這個假期,主要發生了三件大事:中美關系緩和、全球能源緊張、新冠新藥可能上市。前面兩個大事牛博士和我透露了一下,咱們后面再談,先說新冠新藥,這也是導致疫苗概念股大跌的原因。
美國知名制藥企業默沙東研發了一種治療新冠的藥品,如果這一口服藥物真的對新冠肺炎有非常強的治愈效果,可以說是人類戰勝了“新冠病毒”,解除了很多麻煩。這一消息對于人類和宏觀經濟,可以說是大利好,但是,對于疫苗企業,就是釜底抽薪。目前看來,效果待驗證,疫苗+小分子口服藥物+中和抗體,仍作為抗擊新冠病毒的組合拳,各有優勢,未來一段時間需求還會持續存在。
未來要關注針對新冠病毒的這類特效藥,與經濟復蘇預期密切相關,可能會使得整個宏觀經濟的核心邏輯發生變化。經濟復蘇導致貨幣政策收緊,進而刺激美聯儲加息,這樣的一個反饋環,會改變整個投資邏輯,對此要留心觀察。
從短期市場來說,假期外盤非但不跌,還有可能上漲,對A股是利好,如果明天高開高走,那么也不意外。
節后幾個交易日,大盤上漲概率很高。達哥看了一下過去十年的數據,節后情緒通常會明顯回暖,上證指數七漲三跌,平均漲幅1.29%。對于A股而言,10月也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梳理近10年的滬指表現,10月份上漲概率達到70%,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從國慶期間各種內外因素觀察,這種大概率很可能會再次出現。
節前,部分資金流出A股明顯,節后這部分資金大概率也會回補。通常來說,資金都是有記憶效應的。這就好像是我們自己,一個習慣吃辣的四川人,去了外地口味短期內也不會發生變化。節前有表現的板塊,邏輯沒變,在節后大概率也會維持一段強勢。
牛博士:中美蘇黎世會晤,雙方同意采取行動推動中美關系重回正軌。達哥如何看待這個利好消息釋放的信號?
道達:中美蘇黎世會晤有成果不是偶然的,之前都是停留在口頭上,這次是行動上。破冰行動,毫無疑問是利好,相比震蕩不小的九月行情,十月行情有了一個比較好的起點。
美國最新的對華貿易表態,相對溫和,甚至是偏正面的,比如中美應該“再掛鉤”而非“脫鉤”、美中兩國必須“長久共存”、啟動針對性的關稅豁免程序等,都是相對友善的言論。
關于中美,達哥之前和牛博士的對話已經談及很多次了。這次會晤只是開始,距離問題的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態度很明確,關鍵在美方。美國受自身經濟影響主動開口,關系可能會階段性緩和,但博弈的趨勢不會變。
從市場層面來說,關系緩和顯然對于那些此前遭遇美國禁令風波的國內公司,是很大的利好,意味著合作的可能性。華為海思和中芯國際等為何停滯不前,不就是因為美國對這些公司所需的關鍵設備材料禁運了嗎?
受消息影響,港股科技股今天大爆發,恒生科技指數漲超5%。此前孟晚舟回國,華為概念股炒作了一小波,但由于是節前,題材并未全面散開,這次中美關系緩和,科技股可能也會受到更多資金關注。
除了科技之外,一些受關稅影響較大的行業也可能出現機會。如果關稅減免,家電、機械設備、汽車零部件、紡織品或明顯受益。
時移世易,不論如何,該做好自己還是做好自己,按照自己節奏走。只要我們堅持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經濟轉型,不僅能中國制造,而且能中國創造,那么整體運行將是一個良性發展的趨勢,最終A股是會反映這種基本面的。
牛博士:小長假期間,大宗商品還在漲價,天然氣和原油都出現新高,缺油、缺電、缺氣等成為全球性問題,能源危機多次被提及,這里面有好的投資機會嗎?從消息上看,國內的煤炭短缺局面可能會緩解,煤炭股的炒作要結束了嗎?
道達:歐洲能源危機已經演化到是否需要呼吁下調室內溫度、降低消費、節省能源的地步,工廠面臨關閉,整個供應鏈受到威脅。能源危機不僅困擾著歐洲,也正在蔓延至新興市場經濟體。歐洲和全球很多地方的能源危機敲響了警鐘,能源價格上漲,引發了市場對于經濟的通脹焦慮。
我們常說周期股的股價領先于商品價格見頂,背后的核心是由于經濟過熱政策收緊,導致需求下降。而眼下的情況與此明顯不同,價格上漲更多來自于供給端,經濟下行的壓力反而讓政策寬松,由此推動工業品價格上行。以史為鑒,這種情況跟美國1970年的情況很像,而彼時,大部分周期股的股價滯后于周期商品價格見頂,且可能階段性跑贏商品。
1973年至今,能源危機爆發過四次,前期能源危機主要還是以原油為主導,但是從2019年開始由于石化企業的生產原料輕質化,天然氣的能源危機也開始。前幾次的能源危機中,日本與德國通過大力發展制造業成為強國,同時日本在第二次能源危機中迅速調整能源結構,減少原油的依賴性,也是值得借鑒的。而我們國家也是在走能源結構調整的路線,同時大力發展制造業也是強國之路。
目前,從國內來說,無論是政策還是供求關系,都不能說大宗商品或者周期股已經見頂了,階段性的機會仍然存在,只是操作的難度可能很大,畢竟節前一段時間我們已經見識過了。
從消息面看,國資委和銀保監會相繼發聲,國內缺煤的情況有可能緩解,不過眼下山西多地雨量破紀錄,正遭受洪災,二十余座煤礦關閉,節后缺口暫時可能較大。進口蒙煤方面,后期蒙煤增量難度依然較大,對高價焦煤相對有支撐。總之,來自內部的短期催化劑,可能使得煤炭價格回調幅度有限。
國慶假期期間,港股市場表現最強的依然是綠能板塊。碳交易開展后,同樣發一度電,綠能就會比傳統能源更值錢。綠能現在人送外號“醬香型電力”,邏輯很正,但目前的漲幅普遍不小了,沒布局的話只能等大級別調整或者做短線了。
牛博士:這個假期被《長津湖》刷屏了,其他消費領域也出現了積極的信號,節后大消費還有機會嗎?
道達:假期我也去看了《長津湖》,很感動,向先輩致敬。《長津湖》票房目前超過32億,按這個趨勢下去大概率會突破50億元。
電影行業,一般來說,片方最終能夠獲得總票房的30%,從投資成本而言,一般需要獲得3倍于制作成本的票房,片方才能夠收回成本。若以此估算,投資13億的《長津湖》需要39億票房,才算收回投資,多出來的才能算賺錢,靠電影賺錢實在有點難。
港股那邊影視公司表現一般,鑒于A股經常出現“見光死”的情況,節前沒有布局的,也沒必要急著進去,說到底還得看疫情的臉色。電影市場還處在疫情后恢復的階段內,優質的內容供給,會對觀影人數及觀影次數的拉動起到重要作用,進而對票房表現產生影響,即便是頭部院線及核心出品方,目前也只是階段性機會。
至于大消費,今年以來消費市場的表現比較一般,消費股表現不盡如人意也在情理之中。假日期間一些省份已經在陸續發消費券了,消費是內循環的基石,四季度政策面對消費板塊會比較友好。
根據以往10年的統計和A股的表現,四季度有國慶節、雙十一購物狂歡周、圣誕節,是傳統的消費旺季,消費股通常表現不錯。消費股說到底要用業績說話,眼下正處于三季報預告披露時期,投資者完全可以從業績預告中找到投資機會。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使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快速閱讀道達投資手記專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