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30 10:22:43
每經實習編輯 李澤東
近兩年,有一個非常火爆的醫美項目——熱瑪吉,在受到了很多愛美人士歡迎的同時,熱瑪吉導致燙傷的事情也在各地頻頻出現,變美不成反被燙傷。
據央視財經10月30日報道,去年10月,上海的馬女士在一家醫療美容機構專門針對眼部做了熱瑪吉美容項目,沒想到花了一萬多元出現了紅腫和大量的水泡。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徐慧告訴記者,熱瑪吉這項技術利用射頻深入真皮層,產生50-60℃的熱量,在不至于引起燙傷的情況下,緊致皮膚。目前熱瑪吉機器和與之配套操作的探頭缺貨嚴重。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 徐慧:可能原廠也沒有想到,我們中國方面會有這么大的需求量,所以它產能跟不上。一些機構、醫院訂貨以后,等一年都等不到機器。耗材的缺口相當大。
據悉,熱瑪吉由于稀缺性和機器的昂貴,最近兩年,市場上出現熱瑪吉假貨的現象,而隨之產生的消費糾紛不斷。在某投訴平臺上,以熱瑪吉為例,投訴集中在“假熱瑪吉”“毫無效果”“灼傷”“臉頰凹陷”上。
針對醫美醫療器械領域產品的整體投訴率較高的現象,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偵查判斷,一些醫美機構存在使用假冒醫美醫療器械的情況。近日上海警方查處了一些醫美機構。
警方查處的一家醫美機構位于上海徐家匯核心地段,走進店內醒目位置掛著營業執照、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證件齊全,然而這里所謂的熱瑪吉產品卻是假貨。
上海市公安局食藥環偵總隊副大隊長 聶柳:熱瑪吉產品買過來的時候,我們看到他合同價格22000元,實際上市場價格,美國那邊出來正規的產品大概是80萬元到100萬元。熱瑪吉的耗材主要是射頻探頭,市場價格大概在4000元左右,他們跟不法商戶訂的長期合同,大概一個熱瑪吉的探頭是350元到400元。
警方從醫美機構查獲的熱瑪吉設備,外觀看起來和正品沒太大區別。雖然熱瑪吉官方有一套指導消費者鑒定真偽的流程,而這套流程已經被各大醫美博主做了普及。比如,在開始前掃設備和探頭上的二維碼進行驗證。假的熱瑪吉探頭也有二維碼,不過鏈接的是其假冒官網。
正是利用消費者的信任,在查處的醫美機構里,警方查獲熱瑪吉項目合同近百份,合同金額大都在兩到三萬元之間,而成本卻是售價的十分之一不到。
上海市公安局食藥環偵總隊副大隊長 聶柳:熱瑪吉的面部和眼部的服務價格是26800元,可以說跟市場價格是一模一樣的,但是他所進的產品的價格成本,每次一個合同所用的耗材加上人工不超過2000元。
人民日報2月2日發表時評:《理性看待、依法規范「醫療美容熱」》,文中寫道,“熱瑪吉”“水光針”“線雕”……眼下,一些醫療美容名詞流行起來。同時,割雙眼皮、墊鼻子等傳統整形美容項目仍然受到青睞。在愛美意識的驅動下,一些人嘗試通過手術、器械等醫療手段來變美,有的“00后”甚至未成年人也加入其中。然而,通過醫療手段進行美容,風險如影相隨,來自消費者的投訴不斷增多,給人以警示。
有的人盲目相信非醫療美容機構的營銷推廣,不去了解機構、人員是否具有資質;有的人為節省成本,自行網購藥水、針劑,找不具備資質的機構注射;有的人分不清醫療美容和非醫療美容,認為熱瑪吉、水光針、超聲刀、線雕等醫療美容項目“不用開刀”“沒有創口”,不需要去正規醫療機構……一些不實信息、不科學理念,誤導了消費者,容易讓人忽視醫療美容行業隱藏的風險。
我國《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復與再塑。”按照規定,開展醫療美容的機構必須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準書》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負責實施醫療美容項目的主診醫師必須有執業醫師資格,護理人員必須有護士資格。
同時,有資格的人員也必須在有資格的機構中實施醫療美容項目,不能超范圍開展沒有審批的項目。從行業實際來看,有些機構使用假冒藥品、器械,有的非醫療美容機構、非執業醫師違規開展項目、超范圍經營,一些人員未經培訓就上崗操作。從近年來國家衛健委公布的一些醫療美容違法違規典型案件來看,類似現象并不鮮見。
醫療美容,需要醫療安全條件的全方位守護。要樹立正確的健康觀,謹慎對待、理性消費醫療美容項目,追求真正的美。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人民日報報道
封面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