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31 12:13:28
盈科資本合伙人施正政認為,有較大可能實現彎道超車有:醫藥合同外包服務CRO、CDMO、SMO領域,此外,在代差較小的新興技術領域,如合成生物學、細胞和基因治療、干細胞與再生醫學、AI制藥等。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吳永久
作為時下熱門的黃金賽道,生物醫藥吸引了眾多VC/PE機構青睞,清科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總投資額超過1萬億,案例數和總投資金額同比增幅均超過70%,其中生物技術及醫療健康領域頗受資本追捧,投資金額達1915億元,行業升溫迅速。
盈科資本是專注于生物醫藥行業的研究型投資機構,2020年10月,生命科學領域國際知名專家施正政博士加盟盈科資本,負責投資、孵化面向人類健康需求的突破性創新項目,施正政具有30多年中美兩地醫學研究和創新藥研發經歷,過去一年中,他主導投資了艾博生物、康樂衛士、中逸安科、樂威醫藥等20余家生物醫藥領軍公司。
在近日的專訪中,施正政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表示,生物醫藥是名副其實的剛需產業,注定會長期增長,在這一輪國際競爭中,我國尚處于快速跟進式創新階段,原始創新有所萌芽。當下隨著大量資金涌入,項目估值處于高位。未來在代差較小的新興技術領域,中國企業有望實現反超。
盈科資本合伙人施正政,受訪者供圖
NBD:生物醫藥領域近兩年來投融資十分活躍,有觀點稱其處于技術和產品創新爆發的“寒武紀”時代,您如何看待當下行業所面臨的機遇?
施正政:當下的生物醫藥行業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從國內情況來看,人口老齡化是我們正在經歷的確定的結構性變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將拉動生物醫藥行業的市場需求。其次,隨著消費水平、醫療水平的提升,醫療健康消費正在經歷快速升級,人均健康支出有廣闊增長空間。此外,國家藥品監管制度迎來重大改革,創新藥研發擁有良好政策環境的支持;大量海歸回國創業,創新創業人才日益豐富;從退出渠道來看,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為生物醫藥企業投資者帶來了順暢的退出機制,因此我們判斷,生物醫藥是當之無愧的剛需產業,勢必成為下一個十年甚至今后幾十年的經濟增長點。
NBD:從您的觀察來看,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創業現狀如何?在這一輪國際競爭中,中國目前處于什么樣的位置?
施正政:今年3月,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與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發布了《構建中國醫藥創新生態系統系列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從醫藥創新數量及對全球的貢獻衡量來看,中國已經從第三梯隊進入到第二梯隊:截至2020年2月,中國創新在研產品數量與全球首發上市新藥數量對全球的貢獻率分別為13.9%和6%,而在2015年的貢獻比率僅4.1%和2.5%。從創新管線數量上看,2020年中國已經穩居第二梯隊之首,與第一梯隊美國的差距有所縮小。不過,從上市新藥數量上看,與排在首位的美國和第二名的日本還有明顯差距??傮w來看,中國醫藥創新轉型處于加速追趕階段,部分已經進入 “并跑”位置。但是距離“領跑”,比如推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新藥,還有需要一些時間。
NBD: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創業情況如何,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
施正政:目前國內生物醫藥領域創新創業是非?;钴S的,創新企業和創新產品正不斷涌現,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目前還存在兩個問題:首先是當前的創新大多是“跟隨式”創新,“me too”產品多,比如,創新藥主要集中于熱門靶點,同質化嚴重,有些“創新”并不創造真正的臨床價值。其次是隨著行業熱度不斷提升,大量資金涌入,項目估值隨之攀升,部分企業的估值存在虛高、不理性的問題。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本土的源頭創新能力不足,源頭創新力需要多方因素的加持:如基礎科學強盛、資金充沛、人才豐富、監管體系現代化、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完善、商業醫保普及等,目前我們的人才、監管、資金等方面條件相對成熟,但基礎學科體系建設仍待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尚有較大探索空間,商業醫保的普及程度也有待進一步提升。總體來看,當前我國的源頭創新已有所萌芽,未來也會向“Best in Class”“First in Class”不斷演進。
NBD:在這樣的背景下盈科資本的投資策略是怎樣的?您認為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機構該如何構建起自身的競爭壁壘?
施正政:我們投資的首要標準是發現和創造臨床價值,在“跟隨式”創新這樣的大背景下,對投資項目的評估會更加嚴格審慎,在生物醫藥領域做投資,我認為只要牢牢把握住發現和創造臨床價值這一標準,投資回報率自然會隨之而來。其次,我們會重點關注代差較小的新興技術賽道,在這些領域國內企業實現源頭創新的機會更大甚至能實現反超。第三是增加早期項目的比率,投早投小,更進一步地,我們希望自己也能創造價值,通過孵化項目貢獻于尖端生命科學的發現、顛覆性技術的發明、重磅產品的研制和產業化,目前已有部分孵化式投資項目落地。第四點,重視和增強機構的賦能能力,盈科資本此前在生物醫藥領域深耕多年,戰略性布局創新藥臨床研究(CRO)、臨床試驗執行(SMO)、臨床研究數據統計與注冊三大行業賽道入口,也收獲了一批上市公司,這些產業資源可以為創新企業帶來很多幫助,我們在投資過程中也能為自身爭取更多的領投權和議價權。此外,我們也在嘗試“出海”,發掘一些海外的估值更理性、公允的創業項目。
NBD:在你們嘗試孵化式投資的過程中,是否觀察到在哪些細分領域,中國企業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施正政:醫藥合同外包服務CRO、CDMO、SMO領域有較大可能,近年來醫藥研發投入持續增長,CXO行業滲透率也不斷攀升,加之國內政策利好、投資機構青睞,這一領域已涌現出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康龍化成、昭衍新藥等頭部公司。此外,在代差較小的新興技術領域,如合成生物學、細胞和基因治療、干細胞與再生醫學、AI制藥等,中國具備資金和CXO優勢,有機會通過高效試錯實現彎道超車。
當然,在部分“微創新”領域,比如對既有藥物處方工藝、給藥途徑、適應癥再定位等方面的創新,我們已經做得不錯;在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疾病領域,如胃癌、食道癌、肝癌等,以及中國發病率較高的“罕見病”,其治療藥物的開發,因為占有豐富的臨床資源,中國有望先實現突破。最后是跨界創新,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各類硬科技、與生命科學跨界融合,可能產生新一代的顛覆產品,國內擁有大量優秀工程師、醫藥研發專業人才,在涉及多學科的跨界創新領域我們可能會有新突破。
NBD:未來盈科資本會重點關注哪些細分領域的投資機遇?
施正政:我們重點關注的是面向2030年后人類健康剛需的5大疾病領域:首先是超級細菌和超級病毒,超級細菌導致的死亡人數逐年增加,因此急需加強針對耐藥細菌的超級抗生素和非抗生素藥物的開發,以預防超級細菌部分區域甚至全球性大流行。在超級病毒方面,如新冠病毒,我們已深受其害,目前要在疫苗和治療性藥物上雙管齊下,盡快終止新冠流行。第二,全球老齡化速度加快是大勢所趨,我們會關注與衰老相關退行性疾病的治療及綜合管理方案。以阿爾茨海默病為例,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患者將超4000萬,但目前尚無特效藥物。
第三是代謝性疾病與肥胖,超重和肥胖是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和腫瘤的既定危險因素,全球約有全球三分之一人口體重超標,但目前臨床缺乏安全有效的減肥類藥物。第四是精神與神經系統疾病,中國的精神疾病同樣存在巨大的“治療缺口”。最后是難治性癌癥的治愈,我們會關注早期篩查技術開發、癌癥早期診斷、已有療法如免疫細胞療法的優化以及新一代癌癥治療技術的孵化。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場景匯”APP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