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14 08:35:10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盧祥勇
從10月初16?。ㄖ陛犑校┦萑庑桶讞l豬肉出廠價格平均值僅為每公斤15元左右,到11月初上漲至每公斤21.80元,短短一個月間,豬肉價格再次經歷了急劇起伏的走勢,環比漲幅達到約45%。
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運行走勢圖
圖片來源:農業農村部
實際上,如果拉長到更長的時間線,豬肉價格波動更為劇烈。據農業部統計,全國豬肉價格在去年2月中旬到達歷史高點59.6元/公斤。此后又在50元/公斤左右的高位震蕩了近一年,今年1月下旬開始快速下跌,到5月末時跌到了29.5元/公斤,和高點相比跌去了一半。
今年6月份到9月份,全國出欄肥豬平均價格一路下降,甚至降到了成本線以下。而10月中旬以來,豬肉價格持續反彈,市場上熱議不斷,紛紛討論豬價是不是已經見底了?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采訪了多位業內專家,試圖理清近期及未來一段時期豬肉市場的走勢。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131900
10月初以來豬肉價格持續反彈
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下跌,一直到10月初,豬肉價格才開始再次展開反彈。
11月11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第44周(即11月1日-11月5日),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21.80元,環比基本持平,同比下跌40.6%,較上周擴大0.9個百分點。
而從10月份當月來看,16省(直轄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月平均值為每公斤19.20元,環比上漲12.1%,同比下跌48.5%,比上月收窄13.3個百分點。
農業農村部分析,受供應階段性過剩影響,國慶節對豬肉需求的拉動作用并不顯著。假期過后,豬肉價格快速反彈,主要原因是終端消費季節性增加,如多地提前腌臘肉、灌香腸等民俗,而規模養殖場縮量抬價,生豬供應收緊,共同支撐10月生豬與豬肉價格上漲。
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供應方面,今年夏天由于整個行業出現虧損,很多養豬戶在這期間調整了生產結構,一些低品質母豬被淘汰。
與此同時,由于豬肉價格比較低,前期補欄仔豬的人也并不多,再加上受豬病、虧損等因素影響,仔豬存欄也有所下降,供應上略有下降,但幅度不大,所以整體的產能還比較充足。
“本輪反彈主要是需求出現大幅度回升,需求回升的動力是天氣逐漸轉冷,豬肉的消費旺季逐漸到來。”馮永輝說,另外,今年夏天多個地方遭受水災,對蔬菜生產造成較大影響,前期蔬菜價格出現大幅度上漲,而肉價又特別低,所以豬肉消費就出現大幅度回升,這是拉動豬肉價格上漲的一個主要原因。
農信互聯生豬行業分析師夏晨豐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10月份開始的這波上漲是由于供需兩端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具體而言,主要原因是超跌之后的需求大幅反彈。從6月份開始,整個養殖端基本進入虧損狀態,6-8月甚至到9月份的延續性虧損,使得養殖端情緒非常悲觀,豬價已經出現一種超跌狀態。而在國慶節后,收儲3萬噸中央儲備肉的消息對市場起到非常好的提振作用,由此帶動了價格反彈。
其次,10月份之后天氣轉涼,再加上豬肉價格處于低位,多種因素都對消費端產生有力的刺激。一些地方的消費者開始提前儲備一些豬肉,或者制作腌臘食品,使得消費出現回暖。
而在豬價出現快速上漲后,養殖端的悲觀心態也發生了一些改變,看漲惜售的情緒開始趨濃。
“一方面是大家對于四季度消費旺季是有預期的,所以會有短時間的壓欄。”夏晨豐說,另一方面,四季度南方一些地區消費偏好大體重肥豬,而前期6月份開始的虧損使得大體重肥豬加速出欄,市場上大體重生豬存欄量已經非常低,因此大體重生豬的價格迅速超過了標豬價格。
夏晨豐說,從10月份開始,大豬與標豬的價差一直在擴大,前兩周價差能達到1塊錢左右,這種情況下“養殖戶肯定也會先壓一壓”。
豬價是否已經見底了?
豬肉價格開始持續反彈,是否意味著10月上旬的豬價已經是本輪行情的底部?
夏晨豐告訴記者,要分析本輪豬肉價格反彈能否持續,或者說豬價是否已經見底,需要從兩個維度加以分析。
中長期來看,要看母豬的主要指標,包括能繁母豬存欄、母豬淘汰量以及母豬價格等;而從短期來看,則要看仔豬和生豬存欄,指標包括仔豬產量、仔豬價格、當期生豬存欄量以及出欄體重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觀點認為,本輪豬價后期持續反彈有支撐,主要是因為生豬和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從今年二季度末的4.39億頭和4564萬頭,下降到三季度末的4.38億頭和4459萬頭,進而推算出全國生豬存欄的月度高點可能在4-8月中的某一個月。這意味著此后的生豬存欄將不會比前期更高。
那么這是否表明豬價真的已經見底了呢?
對此,夏晨豐認為,目前市場上關于豬肉價格已經觸底的觀點恐怕“過于樂觀了”。與需求相比,供給因素對豬肉價格的影響更大。
夏晨豐分析,從供給端來看,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在2019年四季度達到底部,此后開始增加,一直到今年6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都是持續增加的。
記者梳理發現,一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41595萬頭,同比增長29.5%;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4318萬頭,同比增長27.7%。二季度末,生豬存欄43911萬頭,同比增長29.2%;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4564萬頭,同比增長25.7%。三季度末,生豬存欄43764萬頭,同比增長18.2%;其中,能繁殖母豬存欄4459萬頭,同比增長16.7%。
夏晨豐分析,從生豬和母豬存欄量來看,三季度存欄量43764萬頭,比二季度微降0.3%,基本持平,仍處于201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附近。
同時,三季度末能繁母豬存欄量4459萬頭,比二季度末下降了2.3%。“豬價的快速下跌,養殖端虧損,對能繁母豬存欄造成了明顯的影響。”她說,但從存欄水平看,也仍然處于近三年來的峰值水平,而且市場反饋,養殖端母豬優化進行較快,大量低效母豬更換為優質二元母豬,生產效率持續提升。
“從當前數據看,生豬產能的去化并不理想,既緩慢,同時又伴隨優化。”夏晨豐說,由于生豬的生理特征,這就意味著一直到明年上半年,至少到一季度,生豬的供給量都處在一個慣性增加的階段。
夏晨豐說,8-9月份能繁母豬的存欄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以上。換句話說,如果今年四季度市場上的能繁母豬存欄沒有大幅度下降的話,明年整個上半年,甚至下半年豬價的低位水平恐怕還是難有反轉。
夏晨豐說,“據我們監測,9-10月份有一些養殖場的能繁母豬存欄淘汰量比較大,但10月份以來的價格快速上漲使得養殖端目前進入到一種觀望情緒,其淘汰速度已經大幅減緩。”
另外,從生豬出欄量來看,一季度,全國生豬出欄17143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30.6%;豬肉產量1369萬噸,增長31.9%。上半年,生豬出欄33742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34.4%;豬肉產量2715萬噸,增長35.9%。前三季度,生豬出欄49193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35.9%,增速比上半年進一步加快1.5個百分點;豬肉產量3917萬噸,增長38.0%。
夏晨豐分析,生豬出欄量在今年一季度達到頂峰1.7億頭,此后逐季下降,至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別降至1.66億頭1.55億頭。二季度豬價快速下跌,行業普遍始料未及,大量生豬在年初開始壓欄,造成市場生豬體重達到新高,三季度豬價在低位下行,養殖端大面積拋售,生豬體重快速下降。“但是生豬出欄總量同比增幅仍在逐季增加,從生豬的存欄量來看,供給去化仍然不理想。”
夏晨豐表示,從目前數據來看,至2022年上半年,生豬供給整體上依然充裕,不過價格的波動還要考慮消費的季節性和養殖戶的出欄節奏。目前豬價已經漲至成本線以上,而且大體重生豬價格與標豬倒掛,市場大豬豬源緊缺,養殖戶短期壓欄觀望心態又起,催漲短期豬價,但是行業對2022年上半年豬價普遍看空,若養殖戶選擇在春節前集中出欄,甚至拋售小體重生豬,那么反而會減小2022年豬價的下行幅度。
短期消費向好 長期仍難預測
記者注意到,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陳光華在11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一組數據:
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屠宰企業屠宰生豬2509萬頭,同比增長95.2%。10月份,屠宰生豬的數量達到3023萬頭,同比增長111%。在養殖環節,3月份以來,全國規模豬場每月新生仔豬數量都在3000萬頭以上,并持續增長。
“這些仔豬育肥6個月之后就可以出欄上市,預計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一季度,上市的肥豬同比還會明顯增長,生豬供應相對過剩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陳光華說,目前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預計到明年年初才能調整到合理的水平。
夏晨豐表示,由此分析,短期供給來看,養殖端有壓欄觀望的意愿,且出欄壓力并不大,對降價接受度較差。
而在需求端,整體逐漸好轉。11月以來,隨著天氣轉涼,以及儲備凍豬肉消息的發酵,對短時消費帶來有利提升??梢源_認的是,未來消費整體是向好的。
在廣東省韶關市湞江區養豬協會理事兼秘書長助理潘國成看來,按照目前的養殖態勢,只能進行短期預測,很難作出準確的長期預測。
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豬價是否到底,目前大都是猜測,也沒有誰能夠肯定后市的走勢。因為生豬疫病的影響至今依然沒有完全解除,一旦有地方爆發疫病,對生豬的威脅極大;另外,考慮到低價格之下養殖場戶會主動進行淘汰,因此也很難作出長期預測。
“目前是高風險、低價格的環境,不管是大集團還是小散戶,都比較謹慎,抗風險程度相對都比較弱。”潘國成說,因此,說豬價已經見底的預測是缺乏依據的,依然存在著變數,如果這幾個月母豬架構沒有調整,繼續擴張,明年還會有更深的坑。“如果這幾個月慢慢地理性作出調整,明年大家都能活,只要把豬養好就沒事。”
陳光華也表示,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生豬產能調控方案的要求,緊盯全國和各地的能繁母豬保有量變化情況,及時發布預警,落實分級調控責任,上下聯動穩定生豬生產。同時,建議廣大養殖場戶有序安排生豬出欄,不要因為當前豬價有所回升而盲目壓欄賭后市行情,更不要急于擴充產能,避免后期帶來較大損失。
記者|張蕊 編輯|陳旭 盧祥勇 杜恒峰 杜波
校對|孫志成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每經AI品房”小程序正式上線,
全國297個地級城市100萬個樓盤小區,
樓市資訊與樓盤分析智能獲?。?/span>
德爾塔毒株全球大流行,點擊下方圖片或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最新疫情數據↓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