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20 22:00:30
◎多個省份在一個潛伏期左右控制住疫情。全國本輪疫情整體上進入掃尾階段。
◎大連市疫情總體趨于平穩,病例數明顯減少,風險持續下降,但局部地區仍然存在社區傳播風險,需要警惕疫情的反復。
每經記者 李彪 實習記者 李明明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星
11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重點介紹進一步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有關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發布會現場獲悉,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截至目前,本輪本土疫情波及的省份中,有8個省份連續14天以上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額濟納、黑河、大連等地疫情得到快速有效處置。多個省份在一個潛伏期左右控制住疫情。全國本輪疫情整體上進入掃尾階段。
當前除了大連及個別地區還有新增病例報告外,其他地區都已沒有本土新增確診病例的報告。目前我國的疫情形勢如何?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表示,目前全國的疫情整體呈現向好形勢,多省份疫情均已得到控制,除了遼寧省大連市以外,其他省份近日僅個別地方有零星病例報告,病例主要來自集中隔離點和風險管控區域,疫情已經進入掃尾階段。“大連市疫情總體趨于平穩,病例數明顯減少,風險持續下降,但局部地區仍然存在社區傳播風險,需要警惕疫情的反復。”
同時,吳良有指出,這次疫情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控制,得益于我國較高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截至11月19日,我國疫苗接種已經覆蓋12.25億人,完成全程接種10.76億人,人群覆蓋率分別達到了86.9%和76.3%,加強免疫接種6573萬人,為阻斷新冠病毒傳播、防止重癥的發生等起到重要作用。
吳良有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疾控局,從中國疾控中心和各地疾控機構遴選了300多名在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分析、實驗室檢測等領域專業能力強、實戰經驗豐富的專家,組建了國家流調專家隊,建立了分片區對口包干的工作機制。
“一旦發生疫情,由國家發出指令,按照‘就近支援、從速到位’的原則,疫情發生地所在片區的對口包干國家流調專家隊立即集結,以最快時間到達現場,與省市力量協同作戰,力爭在24小時內基本搞清疫情傳播鏈條。”吳良有說。
進口冷鏈食品的防疫工作一直是大家關心的重點,目前國家對強化進口冷鏈食品市場監管采取了哪些措施?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監管司副司長劉洪彬回應稱,已逐步形成一整套進口冷鏈食品風險管控措施,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是嚴格規范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行為。持續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力度,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三專、三證、四不”要求,即:對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專區銷售,不得與其他食品混放貯存和銷售;對購進的進口冷鏈食品認真查驗進口冷鏈食品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對無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無核酸檢測證明、無消毒證明、無追溯信息的進口冷鏈食品,一律不予生產加工和上市銷售。同時,禁止食品生產經營者采購、使用無合法來源的進口冷鏈食品。
其次是及時有效開展涉疫食品排查。2020年7月海關部門通報從厄瓜多爾凍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以來,部分地區陸續檢出進口冷鏈食品及內外包裝核酸陽性情況。地方市場監管部門接到相關信息通報后,第一時間組織對核酸陽性食品同批次產品(以下簡稱涉疫食品)開展全面排查,下架停售、專區封存相關食品,逐一排查涉疫食品來源、去向,及時向上下游省份通報涉疫食品的流向信息,配合相關部門對涉疫食品實施分級分類處置。
第三是推動構建和應用覆蓋全國的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為提高進口冷鏈食品追溯效率,市場監管總局組織研發“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著力提升涉疫食品排查管控精準度和時效性。目前,31個省份已全部建成省級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并實現與國家級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的數據對接和共享,強化了跨部門跨地區追溯管理協同聯動。
最后是開展針對性培訓提升監管能力和實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