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21 18:56:27
就在這個周末,消息面終于明朗了,重磅利好來了!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本周五,A股市場強勁反彈,滬指大漲近39.66點,漲幅1.13%,報收于3560.37點,兩市成交1.1萬億。
而就在幾天前的11月10日,滬指曾經一度跌到3448點,隨后V型反轉。短短8個交易日,滬指漲了超過100點。這期間,一定有重要事情發生,影響市場預期發生了方向性的變化,只不過之前我們一直還不太清楚。而周五的大漲,很多人還在猜測,是不是房地產調控政策發生了變化,或者是央行會有新的動作?
而就在這個周末,消息面終于明朗了,重磅利好來了!
周五晚,央行在官網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這是央行每個季度都會例行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是央行最新的重要表態,其內容和措辭,都備受市場關注。因為央行的最新表態,不僅是對第三季度貨幣政策的總結,同時也會指引未來一個階段貨幣政策的走向。
Z哥注意到,這次央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沒有再提“堅決不搞‘大水漫灌’”這個提法。而這句話,我們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就在今年8月9日,央行發布的第二季度“執行報告”中,也曾經還提到,堅決不搞“大水漫灌”,遏制各類風險反彈回潮。
根據任澤平團隊的觀點,此次央行刪去“管好貨幣總閘門”和“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表述,穩增長重要性得以提升。新增“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延續了近期央行、銀保監會頻繁釋放穩信貸等政策導向。
一直以來,Z哥有個觀點非常鮮明,A股市場的好壞,不一定能夠準確反映宏觀經濟的走向,但卻能反映貨幣政策的走向。也就是說,經濟好的時候,股市不一定好。但是如果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的時候,只要貨幣政策維持寬松,那么股市反而會有好的表現。
所以,周末央行的這個最新表態,實際上對于股市而言,是一個重磅利好。從周五盤中的表現也可以看住,券商、銀行、保險、地產等金融屬性較強的板塊,都對指數起到重要拉升作用。
周五盤中,市場一度在猜測,周末央行可能會有動作。同時,對于地產行業,也有一些猜測。現在,央行最新表態,刪除了“堅決不搞‘大水漫灌’”的表態,Z哥認為,這并不意味著未來就要搞“大水漫灌”了,而且房地產市場“房住不炒”的基調,也不會變化。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在貨幣寬松預期進一步增強的局面下,哪些板塊、行業會是最受益的?
Z哥認為,首先是大金融板塊。周五的盤面已經很明顯,券商、銀行、保險,甚至是地產都有表現。實際上,金融股本身就是受益于流動性增強的行業,因為金融行業的本質,就是用錢賺錢的行業。流動性越寬松,金融行業越賺錢。
另外,地產,還有公用事業等,這些高負債的領域,當貨幣環境寬松時,償債能力也將提升,這對扭轉地產行業極度悲觀的預期是有幫助的。原因很簡單,信貸越放松,上市公司就越容易借到錢,緩解資金壓力,對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是一個推動,股票也就越容易漲。
總體而言,對于年末最后階段的行情,現在有了更明顯看多的信心,今年最后一個多月,可能會有不錯的表現。而同時,基金的排名爭奪戰,也可能會更加激烈。
截至目前,前海開源崔宸龍管理的前海開源新經濟和前海開源公用事業穩居排名第一和第二,年內收益率高達115%和106.9%,也是現在僅有的兩只翻倍基。另外,寶盈優勢產業、金鷹民族新興、長城行業輪動、信誠新興產業等幾只今年總體表現都很好的基金,年末階段依然具備沖擊榜首的機會。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35743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